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FLAIR与T2WI序列对脑梗塞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FLAIR与T2WI序列在脑梗塞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对456例脑梗塞患者行快速FLAIR及T2加权序列MR扫描,比较FLAIR及T2WI序列在显示病灶的差异。结果(1)在456例脑梗塞中,FLAIR序列共显示病灶2134个,而T2加权像共显示病灶1549个,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急性与亚急性期脑梗塞病灶在FLAIR像上呈高信号,在慢性期呈低信号,而常规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FLAIR像不但在检出病灶数目、位于皮层、皮层下区、临近脑沟、脑室旁等部位的病灶以及病灶的边界、范围及内部结构均优于T2加权像,而且有助于脑梗塞病灶的分期,指导临床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硬化(MS)临床治愈后的MR 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治愈后的脑MS病例的MR I表现。结果14例MR I共发现病灶103个,增强扫描呈环状、条状和结节状强化。于治愈后第1、3、6个月随访,分别有1、3、5例临床症状再现。平扫复查MR I发现103个异常信号,增强复查异常对比强化程度有变化,强化程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再现呈正相关,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治愈后的脑平扫MR I图像上仍可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像上异常对比病灶强化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例病因明确的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6例行CT及MR I检查,14例只行MR I检查,分析其CT和MR I表现。结果 20例中毒性脑病患者,MR 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累及放射冠17例、基底节8例、丘脑5例、脑干3例、小脑齿状核3例、视辐射3例、胼胝体2例,两侧呈对称性分布,T1W I呈低或略低信号,T2W I、DW I、F lair呈略高或高信号。6例CT检查患者中,3例无异常发现,2例累及范围较MR I小,1例和MR I表现一致。结论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纤维及部分核团,呈对称性分布,MR I比CT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临床正确诊断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例病因明确的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6例行CT及MR I检查,14例只行MR I检查,分析其CT和MR I表现。结果 20例中毒性脑病患者,MR 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累及放射冠17例、基底节8例、丘脑5例、脑干3例、小脑齿状核3例、视辐射3例、胼胝体2例,两侧呈对称性分布,T1W I呈低或略低信号,T2W I、DW I、F lair呈略高或高信号。6例CT检查患者中,3例无异常发现,2例累及范围较MR I小,1例和MR I表现一致。结论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纤维及部分核团,呈对称性分布,MR I比CT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临床正确诊断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Balo氏病(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又称同心圆硬化,属于一种罕见的脱髓鞘疾病,过去的研究国内文献报道不足百余例,本病诊断生前主要依靠活检,大部分患者为死后尸检所证实[1,2].自MRI应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能较好地显示本病的同心圆之环形特征,国内外已有数十例该病生前MRI诊断的报道.本报道一例Balo氏病CT及MRI表现,结合文献就其MRI特征及临床特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眼科误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科临床工作中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眼科误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影像特点.结果 本组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4例,头痛伴视物模糊4例,一过性黑朦2例,视力下降9例,视物变形1例,眼前黑影飘动1例.本组21例眼底检查均表现为视盘水肿.其中首诊时17例分别误诊为视神经乳头炎、视盘血管炎、视神经网膜炎、屈光不正、弱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盘玻璃膜疣.4例没有明确诊断.MRI检查:急性期2例表现T1加权像等信号和T2加权像低信号,亚急性期3例,T1、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慢性期16例表现T1加权像上出现高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上出现不一致的信号.结论 对CVST的眼科临床特征和MRI认识的深入是眼科临床工作中CVST在早期确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31岁,农民,因反复头痛、头晕一年,加重一日入院.查体:神清、痛苦貌,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理征阴性.MR示T1加权像示左额,左颞叶可见多个低信号的小圆点影,T2加权像示病灶呈高信号.侧脑室扩大明显.入院诊断:脑囊虫病并脑积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MR表现。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经MR检查及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MR表现。结果急性脑梗死多较表浅,靠近皮层,呈斑片状或楔形,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边界较模糊,DWI上均为高信号。结论急性脑梗死在MR上具有特征性,MR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行MRI扫描。结果病灶呈出血性囊肿表现,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发,双侧,多个病灶常相互聚拢,T1加权像呈脂肪样高信号,T2加权像呈液性高信号,囊壁环形征,周围粘连征是其常见典型表现。结论综合分析MRI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大部分能作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是理想的影像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确诊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CT、MRI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CT检查19例影像上可见脑肿胀合并出血者9例,脑缺血性低密度者5例,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密度者12例,13例增强病例检查后静脉窦内可见明显低密度灶者11例,2例未见明显栓子显示。MR检查19例(5例未进行增强),图像上T1加权像和12加权像上脑质内出现异常信号者17例,1例在平扫和增强中未见异常。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表现与动脉性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的不同。CT、MR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7例经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cT和MRI资料,分析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27例(100%)患者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26例(90%)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见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4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合并肺部血管淋巴管腺肌瘤病.1例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显示室管膜下钙化灶敏感.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特征性,MRI对非钙化性病灶敏感,能发现更多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MRI平扫,其中17例行GD-DTPA增强扫描,18例行MRA检查.结果 本组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单发,7例在T2WI呈高信号,5例在T2WI呈低信号,17例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且病灶占位效应轻微.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好方法,T2WI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胼胝体损伤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 16例胼胝体损伤中,5例位于体部,5例位于压部,5例累及体部和压部,1例位于膝部;常规MRI上表现为T2WI均为高信号,T1WI为低、等或略低信号,弥散加权像(DWI)对胼胝体损伤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高于常规T2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CT检查胼胝体区未见异常密度。12例还合并颅内多处挫伤和血肿。结论胼胝体损伤少见,CT检查难以发现,MRI是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胼胝体损伤大多数合并颅内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40例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分析,探讨MRI对其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平扫:矢状位T1WI FSE-430/18,T2WI FSE-4500/108,STIR序列IRFSE-2400(80)/30,横断位CBASS 3D-8.3/4.1,OB4.0 mm,FOV250-350,反转角度(FA)45°~90°,矩阵256×256。增强扫描: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结果转移部位: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7例,骶椎5例,胸腰椎12例,腰骶椎2例,胸腰骶椎5例。单纯椎体转移12例,椎体伴附件转移12例,椎体转移伴病理骨折15例,椎管与脊髓侵犯及软组织块影13例。溶骨型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硬化型转移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STIR序列呈低信号。混合型转移呈不均质或弥漫型高信号。注射Gd-DTPA可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有极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扫描视野,容易发现附件侵犯与软组织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SW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I及SWI影像资料,记录常规MRI T2WI、T1WI及SWI检出病灶数并测量最大病灶的大小。结果 18例海绵状血管瘤,T2WI检出病灶共25个,T1WI检出病灶共21个,SWI检出病灶共47个。T2WI和T1WI呈"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环或高信号环;SWI表现为明显低信号。SWI测得的病灶范围较T2WI、T1WI测得的范围大,且微小病灶显示多。但SWI测得的病灶大小与T2WI、T1W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成像对海绵窦血管瘤的显示优于T1WI、T2WI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及SWI,可更好地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变范围及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颅内T1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NT101.0T磁共振扫描仪,对32例患者颅内T1WI高信号病变进行MR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处理,然后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单纯出血13例,动态增强减影后MRI表现为,原有高信号消失,或仅为周边线状高信号;脑血管畸形AVM7例,MRI表现为散在血管畸形之间的斑片状高信号;胶质瘤伴出血8例,MRI表现为肿瘤实质部分增强的高信号更为明显。垂体瘤伴出血4例,MRI表现为肿瘤实质部分增强的高信号显示清楚。结论MR动态增强减影技术为颅内T1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 提高对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本文为描述性研究。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22年6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的14例DFSP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 分析DFSP磁共振影像特征情况, 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等序列影像特征。结果 14例DFSP患者中, 男9例、女5例, 年龄21~58(43.8±12.2)岁。14例均为单发, 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肿块, 最大长径21~160(57.1±37.0)mm, 平均体积大小为57.1 mm×40.4 mm×28.4 mm。DFSP平扫T1WI信号与肌肉相仿, T2WI高信号, 6例病灶内可见少量线状低信号分隔, 3例DWI呈明显高信号, 10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4例呈不均匀强化, 内可见斑片低强化区域。6例病灶内T2WI压脂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1例肿块内可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可见出血信号, T1WI平扫呈高信号。14例病灶局限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内, 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CR、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非骨化纤维瘤发生在股骨8例,胫骨6例,腓骨与肱骨各2例,髂骨1例。CR及CT表现为囊状骨质缺损,边缘有硬化,内含软组织密度,无钙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少部分T2WI为稍高信号,无软组织肿块。结论CR CT与MRI三者综合分析,对非骨化性纤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和MRI诊断的17例颅内脂肪瘤的影像表现。结果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CT值约为-20~-120HU,平均为-56.3HU,MRI表现为T1WI和T2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皮下脂肪类似。脂肪瘤主要分布在中线及附近,其中11例位于胼胝体区;6例合并有其他颅脑发育异常,其中4例为胼胝体发育异常。结论颅内脂肪瘤好发于中线及附近,CT和MRI表现典型,多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