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俊泽    陈炜    韩耀风    翁陈子恒  滕伯刚 方亚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335-3338
目的 了解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其提供合适的养老方式。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厦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养老方式选择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1 276名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为61.4%,慢性病老年人(相比未患慢性病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均较高。以家庭养老为参照,慢性病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与子女关系、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孤独感,独居、与子女关系、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结论 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较未患慢性病老年人低。独居、年龄、婚姻、居住地、孤独感是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特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命质量状况,并进一步探究其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4 278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据资料,对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度量。结果 2018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达到76.18%,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占41.91%,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明显低于非慢性病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睡眠时间、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慢性病患病数是影响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 应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重点关注女性、多种慢性病共存等人群,加大对于社区的政策和基金支持,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某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调查上海市某区社区、敬老院和老年病房在住老人生命质量,同时调查有关人口学资料等情况,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居住社区的老人生命质量相对较高,敬老院次之,老年病房较低。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有:疾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骨折、慢支、糖尿病和关节炎等)、婚姻、文化程度、老人每月收入及农民等。结论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敬老院医疗服务配置标准,满足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需长期服药减轻病痛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等)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为政府对老年设施的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家庭、社区老人的个人特征、养老状况、养老的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等,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54.9%,多于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44.9%);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基本生活费用,生命质量中的躯体活动功能、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都是影响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孙艳梅  杨学传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44-3146,3157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唐山市2个社区中60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为SF-36生命质量量表。结果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在单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年龄、婚姻状况及性别。结论慢性病、年龄、婚姻状况及性别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及老年人慢性病防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城乡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城乡差异视角,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大样本数据,应用欧洲生命质量五维量表(EQ-5D-3L)对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得到有效样本3 523份,城镇老年人健康效用值均高于乡村老年人,城乡老年人均在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两个维度上存在最多问题。年龄、性别、收入、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城乡老人健康效用值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年龄越高健康效用值越低,女性的健康效用值低于男性,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健康效用也较高,而患有慢病数量越多的老年人生命质量越差;教育程度只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效用值有显著影响(P<0.05),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乡村老年人健康效用值也更高。结论 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提升城乡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需要重点关注高龄、患慢性病、低收入群体以及老年女性群体,尤其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焦虑和疼痛问题。对于乡村老年人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乡村老人健康素养,提高生命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苗族和仡佬族人群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贵州省苗族和仡佬族人群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命质量问卷调查582人,同时进行家庭一般情况和个人健康相关行为、2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调查。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苗族人群生命质量得分相对最高,汉族居中,仡佬族最低;三个民族的生命质量在多个领域存在差异,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性别、年龄、2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慢性病、是否饮用生水、是否吸烟以及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生活支出费用的多少等。结论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推行合作医疗、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经济是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苏州市社区老年人的10种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应用SF-36健康量表对苏州市城区473名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随着慢性病患病种类的增加,生命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患有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关节炎、心脏病、慢性胃肠炎、椎间盘疾病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大。结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受多种慢性病的影响,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必须重视慢性病的防治,从卫生政策、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措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方松街道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Q-5D量表和调查问卷,通过目的抽样对方松街道社区60岁及以上的81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方松街道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总体评价较好,其EQ-5D评分中位数为0.796分.对老年人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评价较好,满意率分别为80.5%、93.6%和86.9%.而对躯体疼痛或不适,情绪焦虑或沮丧的评价则相对较差,满意率分别为46.9%和79.2%.老年人常就诊的机构以大中型医院为主,占39.6%,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者仅占28.8%.年龄、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婚姻状况、睡眠质量、体育锻炼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应改善老年人经济状况,改变老年人生活方式,建立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养老模式的养老成本及成本-效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 2种养老模式的养老成本 ,对养老成本及成本—效用进行分析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为政府对老年设施的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方法 ,分别调查家庭、机构老人的个人特征 ,慢性病患病情况 ,养老成本等 ,采用生命质量总评分作为效用指标 ,用F检验、t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机构养老成本比家庭养老成本高 ;老人的健康状况越差、个人月均收入越高、年龄越大 ,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其养老成本越高 ;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与养老成本花费之间呈负相关。家庭养老的成本—效用优于机构养老 (F =5 2 2 0 2 ,P =0 0 0 0 )。结论 大力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 ,是降低养老成本 ,提高养老效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月抽取池州市农村939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和生命质量(SF-36量表)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维度得分与年龄、性别、年收入、吸烟、饮酒、疾病状况、婚姻状况的关系。 结果 池州市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平均生命质量得分为(67.51±16.83)分。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年收入是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这三个维度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无慢性病者、不吸烟者、不喝酒者生命质量评分较高,有慢性病者、>70岁者的八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无慢性病者、≤70岁者,且这八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年龄(P=0.001)、性别(P=0.008)、年收入(P=0.001)、饮酒(P=0.002)、慢性病(P=0.003)、婚姻(P=0.004)。 结论 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一般,年龄、性别、年收入、饮酒、慢性病、婚姻是影响池州市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两份问卷对451名山东省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关系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重视慢性病患者、低收入、居住条件差等情况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改善家庭关系,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212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参加体育活动频率、一年内是否住过院和自我健康状况评价(P<0.05).不同性别、有无子女和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社区老人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影响社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贵阳市城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标准量表调查了966 名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结果 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78% ,ADL和IADI损害率分别为94% 和232% ,LSIA 平均得分为2985 分,537% 的人经历过负性事件,232% 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程度相对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入状况、健康自评、慢性病、日常生活功能、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程度等与老年人生活质量高度关联。结论 老年人生活质量受较多因素影响,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州市花都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自编调查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取得的广州市花都区480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各评分:生理功能(78.32±13.80)分、生理职能(67.33±32.85)分、躯体疼痛(20.63±18.17)分、总体健康(62.50±7.95)分、活力(68.36±15.29)分、社会功能(71.42±14.81)分、情感职能(76.28±38.87)分,生存质量总分(456.83±120.7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精神状况、运动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医疗保险情况、对高血压的态度的组之间,生存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精神状况、运动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医疗保险情况、对高血压的态度是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婚姻、精神状态、运动、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病、医疗保险情况、对高血压的态度是影响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统一印制的调查表对6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高血压病程、治疗情况等,中文版SF-36量表测定生命质量,症状计数表测定症状.以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婚姻关系、近1年精神刨伤史、家庭总收入、饮食、体育锻炼、高血压病病程、态度、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平时血压值、症状、有无社区医生管理等15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对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症状、体育锻炼、年龄、平时血压值、态度、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家庭总收入、社区医生管理.[结论]要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应关注患者的症状,有效降压,加强社区综合管理,提高患者防治知识;同时,患者自身要加强体育锻炼,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212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抑郁、孤独的相关性。结果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参加体育活动频率、慢性病数目、自我健康状况评价、1年内是否住院过,部分因子与有无配偶、有无子女、居住状况、脉压、腰臀比有关。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呈正相关;社区空巢老人其抑郁分值、孤独分值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尤其是高龄、患慢性病、无配偶、无子女、经济收入差、缺乏社会支持的空巢老人,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578名离退休老年人.使用相关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90.31%;主观生活满意度良好的占46.19%,中等的占38.58%,较差的占15.23%;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配偶情况、慢性病、睡眠和膳食营养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膳食指导和干预,对提高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