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方法参考国内外40多篇文献,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西医治疗进展及并发症的治疗、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单味中药及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结果高尿酸血症作为危害广泛且多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无论是患者本身,还是医护人员均要提高重视度,促进患者管理的有效性。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不论是中医药还是西医药,尚缺乏病因治疗和根治措施,西药和中医药分别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发挥各自的优势。中西医联合不失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能针对病机特点,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对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尿酸血症临床表现,追溯了古代和现代医家关于其病因病机的的不同代表观点。在治疗上,分别列举了中药内服,中医药外治等不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了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角度看,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是异病同治的基础.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文章研究的自拟化湿降浊汤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要发挥化湿降浊、活血化瘀之功,兼能健脾、助阳,标本兼顾,结合现代药理佐证具有降尿酸协同降压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异病同治"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  相似文献   

4.
从病因病机及治疗两大方面阐述了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其中又以辨证治疗、固定方药治疗及辨病治疗三方面突出体现了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祖国医学在防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中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一定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中医药防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诊治方面取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痤疮的中医药辨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力 《江苏中医药》2003,24(10):58-60
对中医辨治痤疮,从病因辨治、三焦辨治、脏腑辨治、分型辨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今后研究中医药治疗痤疮方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目的地应用现代研究方法研究有效方药的药效、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从方剂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法多样,与西药相比较少发生肝肾损伤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50-65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近2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处方用药规律,探讨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高尿酸血症方剂60首,涉及中药141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剂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病因病机以及辨证与辨体质的角度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未病思路。强调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从体质过程、身心构成、环境制约三方面入手,调节偏颇体质、不良情志及生活习惯等,以达到防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目的。并对其主要证型痰湿证、湿热证、气虚证提出具体的治未病方案与措施,利用中医药优势进行早期干预,阻断或延缓疾病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中医诊治的思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以及辨治与结合现代检查,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研究成果来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对于高尿酸血症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医领域中,以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探究也在不断增多。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治疗多种肾脏病上有过研究并有良好的效果。刘龙民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辨证论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方治疗高尿酸血症上取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的认识。方法根据《金匮要略》历节病等篇章的论述,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归纳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辨证论治应注重古今结合,重脏腑、辨邪正,多法并用;治疗多样,可针对病机采取经方、验方、针灸及其他方法等。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治法多样,诊疗经验丰富,同时可调控及防治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拓展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患病率直线上升,愈发引起医务者的广泛重视,传统医学诊疗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论治的独特优势。文章主要从概念辨析、辨治要点和治法方药等方面介绍仝小林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饮食结构改变,肥胖人群增多.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2-7],高尿酸血症使上述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明显增加[8],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上针对高尿酸血症无特效疗法,西药虽可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停药后常易反复,不良反应较多.为进一步了解高尿酸血症中医药治疗与研究现状.笔者以"尿酸"、"高尿酸血症"、"中药"、"中医"为自由词,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9-2008年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论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痛风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高尿酸逐渐成为继"三高"之后威胁人体健康的"第四高"。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日趋成熟和有效,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药品多具一定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不能耐受。中医药辨治痛风病不仅能够在急性期有效控制病情,并且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特点,可有效地延缓痛风病向肾病的终末期发展。笔者通过近十年中医文献的回顾,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在了解和学习了痛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后,笔者试图从临床和实验中总结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文章就痛风性关节炎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的机制研究近况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伤头痛辨证治疗10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医药治疗内伤头痛 ,从经络循行角度 ,气血阴阳虚实等方面 ,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内伤头痛辨治10法 ,各示基本方。体现了中医辨治内伤头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方法依据《金匮要略》历节病等的论述,查阅近年来的文献,从中医学角度归纳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在研究中应该注重古今结合,重脏腑、辨邪正多法并用顾全局,在治疗当中可以针对病机采取经方、自拟方、针灸及其他方法等。结论中医药的诊疗恒定性保留了大量的对后世临床有现实意义疾病诊疗经验,控制了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因此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快速发展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日渐增高,并且发病人群愈来愈年轻化。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地影响了病患的生活质量[1]。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较传统西药降尿酸疗效突出,安全性高。笔者通过查阅近20年文献,分类阐述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治疗高尿酸血症拓展思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当地维吾尔族患者303例和汉族患者3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中医症状信息调查,比较维汉两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差异。结果维吾尔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维吾尔族痰浊阻滞证、血瘀证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汉族(P均0. 05),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汉族(P均0. 05)。维吾尔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腰酸等,汉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神疲乏力、失眠、眩晕等。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中医治疗可从脾肾入手,以健脾补肾、化痰泄浊为治则;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中医治疗可着重从肾入手,以补益肾气、化痰逐瘀为法。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8)
目的调查该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分析体质与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铜陵市机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22例老年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判定,并按尿酸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组数据相关性。结果该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和血瘀质为主,分别占比46.6%和26.4%,且具有这2种体质的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其体质指数、肝肾功能及血脂水平等相关指标与非高尿酸血症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该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应进行针对性、规范化的中医药干预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