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3月新疆6个AIDS疫情较为集中地区(乌鲁木齐、阿克苏、吐鲁番、伊犁、喀什及巴州地区)共787例HIV抗体阳性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乌鲁木齐及阿克苏地区AIDS患者证型构成以气阴两虚及气虚湿阻为主;吐鲁番地区肝郁气滞证型患者略高于其他地区;伊犁地区患者以气虚湿阻证型多见;喀什地区患者以肝肾阴虚证型多见;巴州地区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型多见。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者,证型以肺肾阴虚多见;计数在201~350个/μL者,证型以肺肾阴虚、气郁痰凝证多见;计数在351~500个/μL者,证型以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证多见;计数在501个/μL以上者,证型以肺卫不固、脾气虚弱证多见(均P0.05)。结论新疆地区不同中医证型AIDS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患者中医证型出现由表证向里证、虚实夹杂证向虚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与CD4+、CD8+T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观察,初步探讨艾滋病肺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肾气亏虚证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内在相关。结果 153例患者中,肺气虚证患者48例,脾气虚证患者70例,肾气虚证患者35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比值比较: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与肾气虚证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肺气虚证患者较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更明显,CD4+/CD8+比例失调更显著,其免疫损伤和破坏更严重,更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病情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8,(24)
目的:通过本研究开展HIV感染者两种常见中医证型与CD4+T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的关联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艾滋病研究室收治的HIV感染者,共计72例,其中气阴两虚和气虚湿阻的患者各16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纳入病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浓度。结果:HIV感染者气虚湿阻型与气阴两虚型之间IL-4和IFN-γ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阴两虚型和气虚湿阻型HIV感染者之间Th1/Th2细胞失衡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中医证型AIDS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79例,以Ki-67标记细胞增殖,以Annexin V-FITC,PI标记细胞凋亡,对3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不同中医证型间CD4+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有差异;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率以及CD4+细胞的增殖皆无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发热是艾滋病常见并发症状之一。2009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在对河南某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中,观察分析78例艾滋病内伤发热病例,四诊合参可分为4个中医证型,即脾肺气虚、湿热内蕴、痰湿内蕴和脾肾阳虚;根据CD4+T淋 相似文献
7.
8.
李志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6):10-12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临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ITP住院及门诊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4个证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健康对照人30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含量。[结果]CD4+、CD4+/CD8+各证型总趋势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正常人。CD4+计数以及CD4+/CD8+值各证型均低于健康对照(P0.05);各证型两两比较:阴虚火旺显著低于血热妄行(P0.01)、低于瘀血内阻型(P0.05)、低于气不摄血(P0.05);气不摄血低于血热妄行(P0.05)、低于瘀血内阻(P0.05)。[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4种证型及正常人具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检测可作ITP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除痰湿内蕴型在CD3+T细胞水平方面没有表现显著性下降,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下降(P<0.05);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在CD8+ T细胞亚群数量方面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HIV/AIDS不同证型对比,CD3+T细胞水平在气血亏虚兼痰湿组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在痰湿内蕴组最低,与气血亏虚组、气血亏虚兼血瘀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型CD4+阴性表达率较高,与肝肾阴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肝郁脾虚型CD8+阴性表达所占比例较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型CD4+、CD8+强阳性表达率较高,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CD+、CD+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脉象特点。方法共收集HIV/AIDS患者1644例,运用脉诊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脉象信息,对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脉象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D_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者,脉象以弱脉、虚脉为主;计数在201~350个/μl之间者,脉象以细脉为主;计数在351~500个/μl之间者,脉象以弦脉为主;计数在501个/μl以上者,脉象以滑脉为主。结论艾滋病病程不同,脉象特征亦不同。不同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的脉象结果能够反映艾滋病发展阶段,可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疗效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38-240
目的:观察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其与感染时间、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分析中医体质因素与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四诊信息情况,分别以体质学说分类法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观察各体质类型在HIV感染的不同感染时期、临床分期中的构成比。初步评判各中医体质类型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占32%;平和质为17%;其次是湿热质为13.2%;感染时间≥5年的感染者主要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均占11.3%;感染时间5年的主要以气虚质为主,占20.8%;早期(Ⅰ、Ⅱ期)中医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湿热质,分别占17%和9.5%,终末后期(Ⅲ、Ⅳ)主要表现为气虚质和阳虚质,分别占30.2%和9.5%;中医体质属气虚质的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表现为最低(241.41±78.86),与其它各组体质类型(除痰湿质外,t=2.07,P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以气虚质为主,不论在感染年限和临床分期上,气虚体质均有存在,气虚质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HIV/AIDS 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HIV/AIDS 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498 例AIDS 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498 例患者中症状频次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健忘、盗汗、失眠等;证型依次为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舌质颜色统计依次为淡红舌、红舌、淡白舌;脉象统计依次为弦、沉、细、滑、数。结论:静脉吸毒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从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着手,为静脉吸毒艾滋病患者建立一套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州自2006年开始开展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4年多来,采用固定制剂对数十例HIV/AIDS患者进行了纯中药临床观察,从中收集到一些资料,现将临床观察1~4 a 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资料齐全的22例,就其免疫指标变化与疗效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22~63岁,平均34.5岁.22例均为德宏州CDC确认的HIV感染者(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治疗前CD4+计数在200~680个/mm之间,其中200~400个/mm3之间16例,400~680个/mm3之间6例,无严重机会性感染和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在治疗前进行临床症状与体征程度的评分,依从性教育,签署知情同意书.22例患者尚未接受过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Th1/Th2(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这些研究初步阐明了人类Th1/Th2细胞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并为Th1或Th2介导的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能人为地选择性诱导或调控Th1/Th2细胞的免疫反应,促使Th1/Th2细胞反应的动态平衡,则将十分有利于慢性乙肝转归。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超过3000万,其中25%-40%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1]。近年来,许多学者和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56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与CD_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集56例艾滋病感染者的基本资料及中医证型,调查艾滋病感染者人口学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收集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门诊及住院患者56例。采集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艾滋病感染者人口学特点:男女比为1.074∶1;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39例占69.64%,初中以上17例占30.36%;无业人员28例占50%,其余28例占50%。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及性接触为主。②艾滋病感染者中医症状分布:常见症状出现频率依次为:乏力、易感冒、咳嗽、健忘、失眠、盗汗、小便颜色发黄、急躁易怒、少气懒言。③中医证型出现频率构成比由高到低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肺气不足、痰热蕴肺,脾虚湿盛,气血不足、风寒袭肺,痰浊阻络,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虚火上扰,脾肾阳虚。④56例H IV/A IDS患者中医证候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组组间比较P值均为0.000,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证型与CD4+的绝对值有相关性,随着CD4+的值的逐渐减少,中医证型由实证渐变为虚实夹杂、虚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CD+4、CD4/CD95均低于健康人,而CD8/CD95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均高于健康人,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比较,痰湿内蕴组CD+4低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气血两虚组,痰湿内蕴组CD8/CD95高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阴虚火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患者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证型发生转化时,其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发生变化。个别指标在辨证两种证型时具有辅助辨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