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后软瘫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脑卒中后软瘫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电针、上肢关节被动活动、滚筒作业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药烫熨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上肢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 0. 05),观察组上肢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M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运用Rood技术刺激卒中后软瘫期上肢手三阳经,可以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探究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2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AS 1~2级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软瘫期应用可提升上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上肢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量表(MBI)评定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联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及运动再学习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靳三针疗法,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用简式Fuge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上肢部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0.05),FMA评分(上肢部分)、MAS总分、MAS手的运动评分、MAS手的精细动作评分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差值)和FMA评分(上肢部分)、MAS总分、MAS手的运动评分、MAS手的精细动作评分和MBI评分上升幅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联合运动再学习技术,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滞针法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对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软瘫期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观察组给予滞针法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软瘫期持续时间。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软瘫期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滞针法在改善中风软瘫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比常规针刺法具有优势,可缩短软瘫期持续时间。滞针法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药物+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采用Brunnstor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runnstorm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抓握协同强化上肢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75-147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功能障碍,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针灸及物理因子治疗、躯干控制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ADL训练),治疗组则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隔天1次,单次贴扎维持24h,共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风针刀康复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风针刀康复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手指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手指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手指功能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31.57±1.793)分],MBI评分[(39.18±0.46)分]及手指功能评分[(27.82±1.74)分]较对照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3.49±0.73)分],MBI[27.95±1.98)分]及手指功能评分[(20.09±1.012)分]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采用中风针刀康复术合并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部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NJF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配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头体针及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加作业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和MBI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M-UEA及MBI提高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配合作业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穴长时间留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4例.治疗组实施头穴长时间留针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STEF、上肢FMA评定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长时间留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神经松动技术,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内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MA-UE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神经松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练习,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摆动平均速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重心轨迹总长度、重心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NDS评分、重心摆动平均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BBS、上肢FMA、下肢FMA、FAC、MBI、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