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阿替普酶组(n=94)与对照组(n=9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行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PS(P选择素)、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白介素-1)、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大脑主要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阿替普酶组PS、hs-CRP、IL-1、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h、24h、7d、14d,阿替普酶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脑部血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78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常规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0%(71/78),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9.5%(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SOD和GSH-px水平高于常规组,MDA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在恢复血流的同时,减少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28例,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给予标准剂量组0.9 mg/kg阿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窗将患者分为A组(时间窗≤3.0 h)、B组(3.0~4.5 h)、C组(4.5~6.0 h),每组各40例.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23例,对照组21例。评价两组治疗后1、14、90 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mRS评分,同时观察90 d内再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抗凝组和对照组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78.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 mRS评分分别为2.00±1.51、3.1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对照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4%、14.3%,病死率分别为8.7%、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阿替普酶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98例患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52例和不合并糖尿病组46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1d,21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不合并糖尿病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09医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9)与B组(n=42)。A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B组采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梗死体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A组的71.8%(2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梗死体积低于A组,ADL评分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液微循环,缩小梗死体积,抑制血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02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分别在行颈深部淋巴结活检术、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右眼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手术、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脑梗塞,均于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7例患者均无颅内出血转化。其中,4例患者在溶栓24 h后神经功能恢复,2例患者在溶栓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残障,即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癫痫与肺炎死亡,病死率为14.3%(1/7)。结论围术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3例,A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40 mg/d;健康体检者33例为C组。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B组)随访6个月。比较3组的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脂、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B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的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且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性反应及降脂作用比辛伐他汀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蛋白(IMA)等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的血清同时进行NSE、IMA、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项目平行检测,并分析其在脑梗死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结果脑梗死组NSE、IMA、Lp(a)、hs-CRP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各自表达变化不尽相同。结论血清NSE、IMA、Lp(a)、hs-CRP等表达变化与ACI密切相关,联合监测不同时间段血清NSE、IMA、Lp(a)、hs-CRP等指标,对ACI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