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蠲浊汤治疗,对照组104例予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VS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的收缩期VS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蠲浊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泽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氟桂利嗪,每晚5mg,睡前口服,1次/d。治疗组34例泽泻汤(泽泻30g,白术20g;耳鸣重听加灵磁石30g,远志炙6g;夜寐不宁加茯神10g,夜交藤30g;颈项疼痛加葛根15g,白芍30g;若兼气血亏虚加党参15g,当归6g;兼有肾精不足加熟地、山药、山萸肉各10g),1剂/d,水煎4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TCD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流速度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泽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在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阿司匹林片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0 d,对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椎–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血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眩晕3号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3号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照;治疗组在改善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3号方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长友 《河南中医》2003,23(10):21-21
笔者以通脉活血祛瘀法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8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 ,其中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4 3岁 ,最大 78岁 ,平均年龄 6 3岁 ;属气血亏虚型 36例 ,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2 0例 ,属痰浊中阻型 12例 ;有脑血管痉挛者 2 8例 ,脑动脉硬化者 4 2例 ,血液粘度高者 5 2例 ,颈椎病者 10例。本组病例诊断均由经颅多谱勒 (TCD)检查 ,提示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并行血液流变学检查、颈椎X线摄片检查。所有患者排除颅内肿瘤、脑出血及脑梗塞所致眩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天麻素注射液0.6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风池、颈部夹脊穴、眼针上焦区、脾区),1次/d。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治疗,治疗组的"内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照组的"内治"用强力定眩片;治疗组的"外治"用人迎寸口脉指导针刺,对照组的"外治"用平补平泻针刺法。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外治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其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眩晕是其主要症状,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对于该主要采用西药疗法、中成药疗法和中医辨证3方面治疗,主要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为主治疗。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曲克芦丁3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睡前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痰祛眩汤合补阳还五汤。疗程2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清痰祛眩汤与补阳还五汤合用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眼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09-409,421
目的 观察眼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VBI性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为治,眼针选脾区、胃区、上焦区,同时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仅用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供血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眼针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6例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方祛风化痰通络煎剂,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普勒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V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通脉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于导致急性脑血管病、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过去由于诊断技术和各方面条件限制,长期以来主要靠眩晕这一症状来诊断,而缺乏客观依据,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本病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由此发现VBI眩晕症的广泛存在。据国内资料统计,占老年眩晕症90%。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患者亦屡屡可见,约1/3的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刘建吉  季聚良 《中医研究》2007,20(10):27-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眩晕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2005-09—2007.02,我们采用眩晕汤治疗VBI20例,并与尼莫地平20例做对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予眩晕汤口服,对照组予尼莫通口服。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显著。两组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眩晕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其中气虚痰瘀亚组32例,非气虚痰瘀亚组18例)与对照组各50例,均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眩晕方,对照组加服氟桂利嗪。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近,治疗组中气虚痰瘀亚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眩晕方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对气虚痰瘀证效果更著。  相似文献   

18.
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设白芍木瓜汤治疗组30例和尼莫地平片加维及路通片对照组26例,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6.9%,P<0.05。提示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用自拟升阳益气活血汤治疗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1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为门诊病例,皆经颅多普勒检查确诊。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5~75岁,40岁以上80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30min。全部病人均作血脂分析检查,其中70例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增高。1.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葛根30g,黄芪30g,桂枝1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30g,水蛭10g,山楂30g,白术15g,茯苓30g,泽泻30g,甘草6g。加减:血压高、头胀痛者,去桂枝,加石决明30g,钩藤15g,天麻10g;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枣仁30g,龙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