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老年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分两组,实验组为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组20人;对照组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20人。内瘘术后一个月行彩超检查观察吻合口内径,吻合口血流速度及一个月后透析时最大的稳定血流量。结果 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一个月在吻合口血流速度上及透析时最大的稳定血流量上无明显差别,在吻合口内径上两者也未看出显著性差异,透析时血流量充分,能充分满足透析需要。结论 尸体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为无法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理想的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7,(3)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越来越受到关注,血管通路狭窄和栓塞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动静脉内瘘狭窄和栓塞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进行综述,旨为临床上能更好地防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使患者能顺利进行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近年来,我们采用放置带涤纶套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应用于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因心功能较差不适宜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持久性颈内静脉插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最安全且应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但是,对于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包括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者,国外采用持久性双腔导管(PDLC)插入中心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国内尚无报道。我们自1995年始先后为3例慢性肾...  相似文献   

5.
自1966年Brescia和Cimino等首次创建上肢动静脉内瘘以来,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永久性透析血管通路,也被K/DOQI等指南推荐为首选的血管通路,据估算在我国透析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比例达85% ~90%.内瘘血栓形成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高龄、糖尿病、高凝状态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之透析相关低血压、穿刺部位压迫不当及反复穿刺造成内瘘狭窄等原因,易导致内瘘血栓形成.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和肥胖患者逐年增加,如何保护自体血管及平衡患者疗效、费用和治疗风险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维护和内瘘血栓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燕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8):755-756,F0003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发现动静脉内瘘异常情况,实施适当的临床干预,力求恢复人工动静脉内瘘功能。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通畅情况及管腔内外情况,有无并发症。结果2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21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血液透析量达标,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监测人工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有效手段,如出现一些并发症,适当处理可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家燕 《内科》2008,3(6):928-930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亦被称为HD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提前使用能一次性解决长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无插管或直接穿刺的不便和痛苦,无插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同时可使手术引起的水肿迅速消退,从而达到理想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当中关键环节,永久性透析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首要条件,有人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与移植血管内瘘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透患者安全、有效进行血透的必备条件。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经过多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失败而无法再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深静脉留置带有涤纶环的双腔导管,有效解决了这部分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要先建立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安全的血管通路,但在使用中常出现感染、狭窄、血管瘤样扩张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09年4月~2010年4月,我们采用简易取栓法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血管内血栓形成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处理,本文对2006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放置长期颈内静脉双腔插管的血透患者32例进行观察,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系国际推荐的血管通路金标准,但内瘘衰竭、动脉疾病、造瘘困难等因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代替长期血管通路,但导管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也较多…。就本组32例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率的差别等。结果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1年通.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产生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但目前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共识的建议不足,影响临床规范化应用。作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针对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挽救或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球囊与支架的选择及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等临床常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血管通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使得糖尿病患者AW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龄53.2±15.1岁(15~87岁),透析龄6.2年(0.3~32)年。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56例(19.0%),无涤纶套导管235例(79.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占91.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占6.1%。年龄65岁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开始减少,导管使用率增加。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感染发生率为0.52/1 000导管日。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主要以左桡动脉-头静脉为主(75.4%),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以无涤纶套导管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且感染发生率较低。动静脉内瘘部位以左侧桡动脉-头静脉为主,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痉挛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德  施辉  吴建华  袁莉  王锋 《山东医药》2011,51(18):77-77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净化的关键.目前,自身动静脉内瘘已成为首选的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然而,术中和术后均可出现血管痉挛及血栓而影响维持性血液净化的顺利进行.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们共实施动静脉内瘘术39例,发生血管痉挛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其中27例采用自体动静脉瘘,9例因自身血管条件限制,不能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的功能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26例(72....  相似文献   

18.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仍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但动静脉内瘘长期通畅率有限,据文献报道其5年通畅率仅30%~ 50%,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其可利用的血管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血管资源十分重要. 目前,多项研究发现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最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主要由于血管狭窄、血管内膜增生、低血压、高凝状态、过度压迫、过度脱水、感染、糖尿病、肥胖、高龄及穿刺而破坏血管壁等.另外,尿毒症患者的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使血管钙化、血管顺应性降低,易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高龄、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透析患者易发生动静脉内瘘炎、栓塞、狭窄及感染,且不易防治。2005~2008年,我们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应用芦荟外敷联合硫酸镁热敷,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血管通路的建立,一条好的血管通路,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建立自体内瘘的困难较多,而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血管内膜增生、反复穿刺、吻合口狭窄、低血压等原因造成瘘管流量不足,导致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AVF)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