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最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最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测量80例矫治完成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模型的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牙齿错位、咬合关系和覆盖的PAR指数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牙齿错位与中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牙齿错位、咬合关系项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AR分值能反映错[牙合]严重程度,拔牙病例的错[牙合]主要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较非拔牙病例重。拔牙矫治更有利于牙齿错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金华  杨梓 《北京口腔医学》2007,15(3):160-161,169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治疗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治疗12例成人安氏Ⅱ1患者,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2例成人安氏Ⅱ1患者治疗后侧貌明显改善,上唇突度改善明显,磨牙关系完全远中,尖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可有效的矫正成人安氏Ⅱ1患者;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度成人安氏Ⅱ1及下颌拥挤度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8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0~17.8岁,平均(14.5±0.7)岁,全部患者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8例严重骨性Ⅲ类错牙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移动,前牙建立良好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关系由完全近中变为中性关系,面型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疗程15~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拔除第二磨牙后,通过结合固定矫治器、应用差动力技术,可有效地矫正严重的骨性反(牙合),并且面型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探索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掩饰性矫治的可行方案.方法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17例,8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9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角均明显减少,Z 角明显增加(p< 0.001), 下唇突度双颌拔牙组小于单颌拔牙组,UI-SN角、Z角及前牙覆盖变化两组无差异(p> 0.05),矫治前单颌拔牙组的上唇突度大于双颌拔牙组(p< 0.05),前牙覆牙合小于双颌拔牙组(p< 0.01).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内收前牙,减少前牙覆盖,减少侧面型突度的矫治目的,且矫治效果相近.但具体应用应选择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的侧貌变化。方法:选择40例诊断为设计拔除4个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矫治的轻度骨性III类错牙合的成人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结果:拔除前磨牙组变化主要在于内收上下前牙。拔除第三磨牙组在于唇倾上前牙,软组织改变分别是内收下唇和唇倾上唇代偿(P<0.05)。软硬组织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侧貌的改变是有差别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改善凹面型和颏部形态。  相似文献   

8.
9.
前方牵引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颅面软组织的改建探讨前方牵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方牵引治疗 15例 8~ 14岁安氏Ⅲ类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 ,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前方牵引后侧貌改善较慢 ,一般需半年以上。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 ,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 :前方牵引对上颌软组织影响较大 ,上唇对硬组织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 ,而对下颌软组织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拔除磨牙的方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生长发育均已完成。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口腔全景片。根据磨牙冠根发育状况,结合畸形类型设计拔除第一、第二或第三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疗程20个月。选择15项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SNA、SNB无明显改变、U1-LI显著增大、L1-MP显著减小,说明反[牙合]的矫治主要依赖于下前牙的内收直立实现,矫治后鼻唇角显著增大,颏唇角显著减小,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生长发育完成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选择拔除磨牙的矫治设计对于面型的改善及咬合关系的调整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各类骨性错(牙合),观察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前牙开(牙合)病例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1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7例,均采用MEAW技术进行前牙覆(牙合)、覆盖的矫治以及磨牙关系的调整.结果:2例前牙开(牙合)病例前牙覆(牙合)平均增加6mm;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例覆(牙合)覆盖平均减小3.62 mm和4.5 mm;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覆盖平均改变4.14 mm.结论:MEAW技术在骨性错(牙合)病例的非手术方法矫治上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严宏  张端强 《口腔正畸学》2009,16(4):230-231
患者,女性,12岁 一、主诉 “暴牙”要求正畸治疗 二、病史 1年半前患者因在当地诊所行牵引橡皮圈直接箍扎关闭过大上牙中缝后出现上中切牙松动曾来我院就诊。当时检查发现患者替牙[牙合],左右上中切牙Ⅲ度松动,前突明显。X光片示:上中切牙牙周骨组织严重吸收达根尖1/3(图1)。局麻下于牙周袋中取出五根误入龈下的牵引橡皮圈,再行上前牙松牙固定术。三个月后复诊,上中切牙无明显松动,X光片示:牙周骨组织恢复至根1/2;半年后复诊,上中切牙牙周骨组织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矫治效果。方法测量80例矫治完成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模型的PAR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牙齿错位、咬合关系和覆盖的PAR指数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牙齿错位与中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牙齿错位、咬合关系项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AR分值能反映错牙合严重程度,拔牙病例的错牙合主要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较非拔牙病例重。拔牙矫治更有利于牙齿错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34例成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正畸要求以及效果.方法将近5年来完成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的34例成人患者的年龄、求治动机、矫治方法及满意度分别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矫治动机以改善美观为主(70.59%),矫治方法以不拔牙矫治占多数(55.88%),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基本一致.结论成人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应根据成人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况制定矫治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耠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牙合)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牙合)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上颌拔除两个第二前磨牙.上下颌粘结直丝弓矫治器,下颌全牙列平面塑料(牙合)垫,排齐整平牙列后,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分别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15例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安氏Ⅲ类错(牙合)纠正,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由-2.80增加到1.10.结论: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两组:单颌拔牙矫治组28例,双颌拔牙矫治组24例。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双颌拔牙组患者的牙齿排列、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在矫治前大于单颌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的差值亦大于单颌拔牙组(P〈O.05),而两组患者矫治后PAR各项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颌拔牙组患者的错[牙合]较单颌拔牙组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拥挤方面;只要设计合理,适应证选择得当,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对照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拔牙间隙关闭,安氏Ⅲ类错牙合纠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下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增大3.90°。对照组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SNA平均减少0.12°,SNB平均增加0.27°,ANB减少0.15°。Ⅲ类骨面型仍存在。结论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第一恒磨牙存在龋坏所致残冠、残根、根尖周炎等情况.男3例,女17例.年龄13.5~22岁,平均年龄15.6岁.20例中,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7例,拔除单侧下颌第一磨牙5例,上、下4颗第一磨牙均拔除者2例,拔除上、下颌各1颗第一磨牙2例,拔除1颗上颌第一磨牙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0.018"标准方丝弓或0.018"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20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牙合)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