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辨体论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质干预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探讨 "治未病"对小儿异常体质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复感发作期均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复感间隙期根据体质不同分为治疗1至4组,辨体论治,给予服用中药进行体质调理,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物干预.疗程结束后1年内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治疗各组在总体疗效及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与治疗天数和血清IgG,IgA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辨体论治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2.
基于王琦教授"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的体质理论,痤疮的发病与湿热体质密切相关,痤疮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体质特征,痤疮的病机要点以湿热体质为本,毒瘀痰结为标,主张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文章在分析痤疮的临床特征、发病的病因病机与湿热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佐以王琦教授从清热利湿干预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病例加以说明,从而显示出辨体论治在治疗痤疮中的临床优越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9,36(1):7-12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发生多从致病因子、宿主、环境3个要素来思考,在发病学上也偏重于单个病种的研究。体病相关是发病学上一个新的视角,考虑到致病因素和个体体质关系,研究"人的病"的同时,更关注"病的人",体病相关理论得到了文献、流行病调查以及分子生物学系列实证支持。文章结合发病学理论,系统阐明了体质在发病学先天三要素(禀赋、遗传、胎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疾病发生与转归体质三说即易感说、从化说、土壤说。并基于体病相关的发病学理论,提出"辨体用方,方体相应"的辨体论治思想、阐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本质,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体病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改善体质将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新途径,在方药研究方面也将产生新的思路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为现代临床湿热体质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中体质、病名、证候、诊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1)在古医籍医案中,共发现有体质医案1 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2)湿热体质医案中涉及疾病48种、证候6种;3)在诊疗模式统计中,以单纯辨体论治所占比例最大,为77.63%,其他为辨体结合辨病和(或)辨证论治者。结论:1)湿热体质医案在古医籍医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已发生变化,但对湿热体质的研究依然十分重要。2)证实湿热体质是痢疾、痹证、淋证等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病理基础。3)湿热体质医案中存在多种诊疗模式,以辨体论治为主,也有结合辨病及辨证论治者。  相似文献   

5.
李冬瑞  王烈  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2021,41(9):1248-1251
近年来,体质学说在儿童哮喘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中被广泛应用,诸多医者对"辨体论治"小儿哮喘各有心得.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儿童哮喘体质研究等相关文献,总结各医家对儿童哮喘体质的研究经验,从小儿体质特点、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与小儿体质的关系等方面对儿童哮喘与体质因素的关联性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王琦教授作为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科的创建人,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形成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的治疗思想。着眼于血瘀体质,从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原则与要点,方药应用,疗效评价方面对王琦教授辨血瘀体质论治疾病的临床思想做一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点滴经验,利于更好地掌握王琦教授以体质为本、以体质为核心的临证思想。  相似文献   

7.
体质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本文从体质与乳腺癌易感性、体质与乳腺癌证候演变、"辨体—辨证—辨病"三位一体论治乳腺癌、体质学说指导乳腺癌预防等方面阐述,希望能为临床论治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济  赵永烈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20,37(3):255-258
慢性疼痛涉及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包括一些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其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思想以及"辨体论治"的诊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文章探讨了以中医体质学思想指导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疼痛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辨治疼痛性疾病时要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所施方药不仅要符合病证特点,也要针对患者体质类型。并列举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辨体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偏头痛、过敏性头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学是一门以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的交叉性、应用性学科,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体质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也与患者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体质决定了耳鸣的发病倾向及临床表现,临床观察中发现,中医体质在耳鸣患者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偏颇性,治疗上提出了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运用到该病的防治体系中,疗效良好。本文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来论治耳鸣是可行的,丰富了耳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文献报道,从证的形成、传变及转归等方面,阐释体质与证型间的关系;认为"辨体论治"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过敏体质对哮病发病有着关键作用,而且是可调可治的。现从历史沿革、病机特点及各医家论治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中医药对哮病过敏体质的认识现状,以期为过敏体质的辨治和研究提供些许方向。对于其病机特点,主要有血分瘀热、阴虚内风及脏腑功能失调3个不同观点;对于其辨治,有从血分瘀热论治,有从风论治,有从补肾扶正论治,有从辨体-辨病-辨证综合论治,还有报道穴位埋线和穴位贴敷疗法亦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考察中医体质学及古代医案发展史基础上,针对古医籍医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辨体用方医案的准入、排除标准,了解古人体质的分布特点与类型特征,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古医籍辨体论治医案中的体病相关、方体相关、药体相关及方药调体规律研究奠定基础,为制定现代人群的辨体用方方案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质因素与肺癌发病关系密切,体现在体质学说的环境制约论、心身构成论、禀赋遗传论、体质过程论中;辨体论治,改善患者偏颇体质是肺癌治疗中的新路径;体质学说在肺癌预防方面有极大发展空间,且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体质差异,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发病及预后。在体质学说的指导下,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进行调理,辨病-辨体论治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调体防病、调体防变、病后调体的作用,以迎合“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emp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与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竹英教授认为四时气候、地域环境、禀赋体质之差异均影响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在治疗时李竹英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三因制宜"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时令气候、地域环境、体质特点提出了"因时制宜,冬病夏治""因地制宜,温肺润燥""因人制宜,辨体论治"3种治法,从而组方用药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兼夹体质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兼夹体质的成因及其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兼夹体质是以一种体质类型为主,兼见其他体质类型的客观存在的体质状态,是在年龄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疾病因素等的影响下,从一种体质向另一种体质的移行状态。9种基本体质反映了体质的群体趋同性,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体质兼夹则反映了体质的个体差异性。结论: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辨体论治、辨体养生时,应正确辨识兼夹体质;在探索体质的生物学机制及体质的影响因素时,宜以单纯体质为主,以避免兼夹体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从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出发,对体质因素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体质与哮喘发病病因有密切关系,体质是哮喘证候形成的基础及哮喘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等。提出辨体论治哮喘时治病求本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相结合,并以中医体质为手段增强哮喘防治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8.
男性不育症精准医疗要求,结合新的时代男性不育症疾病谱的改变,近年中医男科新发展,拓展了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范畴与模式。崔云教授擅长运用"症(精)-病-体-证"的辨治思路来选方用药,值得学习与借鉴。崔云教授运用"症(精)-病-体-证"模式,以症(精)为辨证要素,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或辨体质论治,组合应用,临证思路精巧,理法方药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陆师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常从体质入手,"因人制宜"制订治疗方案,在辨证辨病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结合体质的可调性,通过纠正患者体质偏颇,并重视调肝法的运用,扶正与祛邪兼顾,结合祛瘀、消食开胃等治法,疗效显著,同时注重精神因素及饮食因素的作用,防治结合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恶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至今尚无法根治。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优势显著。除了个体化的辨证论治,辨体质论治亦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在艾滋病的诊疗中应将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辨治,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就中医体质对艾滋病相关影响,艾滋病在不同地区、所处病期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类型研究,中医体质与艾滋病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对艾滋病中医体质的调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艾滋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