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S)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应用补肾强督方治疗50例AS骨质疏松症患者6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保护素(OPG)、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H-CT)、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CICP)、尿脱氧吡啶啉(DPD)、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I)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OPG水平、骨密度、BGP、BAP显著升高(P<0.05或P<0.01),DPD、CTX显著下降(P<0.01);ESR、CRP、BASFI、BASDAI、症状、体征等明显改善.结论 补肾强督方可以提高AS患者的血清OPG、骨密度水平,调节AS患者的骨代谢及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次1 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评估指标(ASAS20)、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及夜间痛评分,并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5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达到ASAS20的比例分别为82.75%(24例/29例)和71.43%(20例/28例)。治疗组治疗后BASDAI、BSAFI、BASMI、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及夜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BASDAI、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及夜间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ESR、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柳氮磺吡啶能显著改善AS临床症状、降低ESR和CRP水平,且比单用柳氮磺吡啶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5例AS患者(AS组,给予补肾强督方,每日1剂,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及40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并检测AS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医证候积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S组治疗前血清DKK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DK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SR、CRP、中医证候积分、BASFI、BASDAI、枕墙距、指地距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能明显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可靠,其可能作用机制与升高血清DKK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相关因素及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A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未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人员)10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Ig检测结果,并分析A组的Ig异常分布情况以及Ig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在IgA,IgG及IgM三个指标方面,A组检测结果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AS患者中有69例患者发生Ig异常,其中IgG异常比例为31.00%,IgA异常比例为17.00%,IgA与IgG同时发生异常的比例为11.00%,IgM异常比例为8.00%,IgG与IgM同时发生异常的比例为2.00%.在Ig异常中主要以异常升高为主,比例为58.00%.在AS患者中,IgA,IgG及IgM与PA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IgA,IgG及IgM与球蛋白(GLO)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IgA,IgG与C反应蛋白(CRP),补体蛋白3(C3)及总蛋白(TP)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IgG与抗溶血性链球菌O(ASO)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IgA与白细胞计数(WBC)及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结论:在AS患者中,Ig异常升高与炎性指标WBC和CRP等正相关,因而可以作为诊断、评估AS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补肾强督清化汤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患者9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补肾强督清化汤可降低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患者CRP、ESR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在Harris评分、BASDAI、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ESR、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改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挑筋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球蛋白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挑筋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方法,对2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甲襞循环进行治疗前后观察,结果发现AS患者治疗前IgA、IgG、CRP、ESR、IgM均较正常值升高(P<0.001,P<0.01),并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治疗后IgA、IgG、CRP、ESR以及微血管形态、流态、总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挑筋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伴有骨代谢异常的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强督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25OHD3、骨转化指标骨钙素(BGP)及骨吸收指标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的变化情况。比较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Functional index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BASF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SFI、BASDA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3、BGP、CTX-I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治疗AS,能够改善患者骨代谢和血清25OHD3水平,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藤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1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二藤通痹合剂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腰骶部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疼痛及肿胀数、扩胸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离、ESR、CRP、免疫球蛋白等.结果:总有效率为93.6%,无效6.4%.治疗后腰骶部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疼痛及肿胀数、Schober试验、指地距离、ESR、CRP、IgA和IgG明显改善(P<0.05),而扩胸度和IgM变化无显著变化.结论:二藤通痹合剂能有效控制AS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状况、减轻炎症,对早中期和部分晚期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接灸联合补肾祛瘀通督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任督周天药酒灸联合口服补肾祛瘀通督丸治疗,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 BASFI)评分、枕墙距、Schober试验指标(脊柱活动度)、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枕墙距、ESR、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脊柱活动度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以上指标均优于西药组(P<...  相似文献   

11.
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5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明  阎小萍  王昊  罗薇  马骁 《中医杂志》2006,47(6):433-435
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5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予补肾强督方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评价如下疗效指标:患者健康综合评分(BAS-G)、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全身痛Likert四级评分、脊柱痛Likert四级评分、晨僵时间、医生总体评价、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征、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259例患者经用补肾强督方治疗6个月后,除枕墙距、颌柄距无明显改变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改善.259例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补肾强督方对AS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补肾强膝方对绝经后妇女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解补肾强膝方对绝经后妇女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采用补肾强膝方治疗绝经后妇女膝骨性关节炎 3 8例 ,对患者血清中雌二醇 (E2 )和膝关节日常生活功能评定 (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补肾强膝方能提高患者血清中雌二醇 (E2 )的含量 (P <0 .0 5 ) ,膝关节日常生活功能评定分值显著提高 (P <0 .0 0 1) ,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症(GIOP)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GI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强的松激素和补肾活血汤,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骨化三醇胶囊和碳酸钙D3片,治疗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钙、血磷、尿钙、尿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和血甲状腺旁激素(PTH)水平,骨密度(BMD)值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3.3%)高于对照组(30.0%)(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血钙、血磷升高,BMD值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膝酸软、腰背疼痛、下肢疼痛、步履艰难症状和总积分明显下降(P0.05),PTH水平明显降低,BMD值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GIOP的效果好,能减轻激素和副作用,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医杂志》2009,50(9)
目的 观察补肾强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补肾强脊颗粒组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各1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分离CD4~+T细胞,采用RT-PCR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及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 补肾强脊颗粒可促进A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P<0.05或P<0.01),而对Bcl-2、Bax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肾强脊颗粒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中药加上督灸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价(PGA),脊柱痛VAS,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等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肝、肾、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检查。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AS20,ASAS50,BASDAI5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指地距,PGA,脊柱痛、脊柱炎症,BASDAI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发现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明显异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内外合用明显优于单用中药内服,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解毒方对大鼠单疱病毒脑炎后脑内神经营养分子如NGF、BDN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以HSV-1悬液经角膜划痕接种结膜囊内复制大鼠HSV脑炎模型,用Northern杂交与ELISA方法检测实验动物治疗前后脑内NGF、BDNF的mRNA与蛋白含量。结果:HSV脑炎大鼠及正常大鼠服补肾醒脑解毒方后脑内NGF、BDNF mRNA及蛋白均增高。结论:补肾醒脑解毒方对HSV脑炎后大鼠脑内NGF、BDNF表达有促进作用,提示补肾醒脑解毒方对HSV脑炎后遗症潜在着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将65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32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3例)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均治疗3月。运用ELISA法测血清RANKL、OPG、骨钙素(OC)、Ⅰ型胶原C端肽(CTX)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RANKL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OPG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RANKL/OPG比值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后2组RANKL、RANKL/OPG比值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O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中西医结合组OC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影响R ANKL/R ANK/OPG系统可能是其阻止AS骨质破坏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