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两组均进行规范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12周的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SRD)对哮喘患者72例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评估,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情绪、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明显,经过心理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5或0.01);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非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CD4 、CD4 /CD8 、EO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干预组均比非干预组更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哮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并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7例壮族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前后两组均测评情绪状态、测量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IL-8、IL-10)、干扰素(IFN-γ)。结果:壮族哮喘患者的抑郁、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的程度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抑郁、状态焦虑有所降低,肺功能改变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1)。且干预组抑郁、状态焦虑及IL-10和IFN—γ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广西壮族哮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健康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状态、肺功能,同时对IL-10、IFN-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72例)、肝炎对照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心身状况,并随机72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只接受生物学治疗,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状评分、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P〈0.01);干预组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4.
张玲  刘霞  赵彬  张莉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84-385
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和心理干预在哮喘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06例哮喘儿童建立哮喘档案,进行心理测试,施行医院管理和家庭自我管理以及心理干预相结合的长期治疗方法。1年后随访,并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IOS)测定,以客观评价疗效。结果接受规范管理和心理干预的治疗规范组哮喘临床症状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间歇规范组和不规范组(P均〈0.01);IOS测定显示规范组肺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或〈0.01)。结论规范管理和心理干预在使哮喘患儿得到长期缓解及根本控制的治疗中起着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疗程2~3个月;治疗组30例,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疗程1~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主要躯体症状、情绪状态(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SCARED/DSRSC)评分。[结果]1个疗程后,主要躯体症状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P〈0.05),SCARED/DSRSC评分治疗组(17.5±3.3/10.0±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6±3.0/15.5±2.8)(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干预措施提高空降兵新兵心理卫生状况,并对其效果予以评价。方法以某空降兵612名男性新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干预组军人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健康指导、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症状、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评价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焦虑情绪发生率由干预前22.54%.降为14.29%(P〈0.05),抑郁情绪发生率由干预前22.08%降为16.51%(P〈0.05)。结论应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明显缓解和降低新兵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军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为儿科血液肿瘤组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干预依据,寻求有利于白血病患儿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儿科血液肿瘤组住院的白血病患儿及其他病种惠儿各30例,以其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状态,并采用统计处理。结果 试验组白血病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素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家长(P〈0.05或P〈0.01)。结论 白血病患儿家长存在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等负情感。在对白血病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须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大鼠生理与免疫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非干预组(n=30),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检测治疗前后支气管哮喘患者唾液皮质醇和α-唾液淀粉酶活性;对应激哮喘大鼠施行音乐治疗,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醇、肺灌洗液IL-4和脑组织IL-1β含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唾液中皮质醇水平和α-唾液淀粉酶活性与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唾液中皮质醇水平和α-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相同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治疗组与应激哮喘组比较,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下降;应激哮喘组IL-4含量显著高于哮喘模型组,音乐治疗组较应激哮喘组明显下降,但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应激哮喘组脑组织IL-1β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他各组均无明显差异,尽管音乐治疗组具有降低脑组织IL-1β含量的趋势,但统计学上仍无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和α-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音乐可以缓解应激对哮喘的加重作用,而对外界物理刺激诱发的哮喘无明显作用;心理干预、音乐对哮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观察哮喘儿童经维生素D,干预治疗后发作次数及肺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3~10岁健康儿童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各100例,哮喘儿童在3、6、9、12月份的缓解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健康儿童也在同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测定25-OHD,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和健康儿童25-OHD的水平;另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2组各50例,干预组在哮喘GINA方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 800IU·d-1辅助治疗6个月,监测2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25-OHD的水平和全年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4个月缓解期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同期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患儿的25-OH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均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3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值,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病人肺功能、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1例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测定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并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评定情绪状态,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除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外,经治疗后干预组另外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病人肺功能及情绪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莉  胡成平  李瑛  冯俊涛  荀秋芬 《海南医学》2016,(17):2783-278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病情控制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轻、中度持续期哮喘患者160例,参照随机量表将其分为干预组(心理+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8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入组及治疗结束时两次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试、肺功能检测和哮喘控制测试(ACT),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肺功能及哮喘病情控制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6.25%vs 22.5%)、抑郁发生率(7.5%vs 16.25%)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1%[(13.99±4.23)%vs (10.26±3.24)%]、△PEF%[(14.06±4.39)%vs (10.07±3.49)%]、△MMEF%[(13.76±5.90)%vs (9.97±3.78)%]比较,干预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哮喘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较之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晓芳  肖云 《中外医疗》2011,30(1):138-13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焦虑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治疗的焦虑症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比较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药物治疗组为66.66%,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症失眠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能有效改善焦虑症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45例复发性腮腺炎患儿唾液SIgA含量,并与36例非复发性腮腺炎患儿作比较。结果 复发性腮腺炎患儿平均唾液SIgA含量为375.19±209.69μg/ml,显著高于非复发性腮腺炎患儿(217.07±186.52μg/m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检测复发性腮腺炎患儿唾液SIgA含量对观察病程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中对恐惧、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门诊就诊的4-6岁学龄前龋齿儿童368例,分为干预组(n=186)和对照组(n=182),干预组进行治疗前、中、后综合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牙科治疗。于干预前、龋齿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进行牙科畏惧(CDAS)评估、合作度(ICC)评估及心率测量。结果牙病治疗期儿童存在畏惧情绪,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CDAS、ICC评分及心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CDAS评分(11.35±4.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27±5.23)(P〈0.01);干预组治疗前ICC评分(2.8±1.3)、治疗中ICC评分(2.9±2.1)均低于对照组(4.2±2.5,5.1±2.8)(P〈0.01);对照组治疗中心率(104.5±15.8)、治疗后心率(97.5±14.7)明显高于干预组(90.1±17.9,88.9±11.4)(P〈0.01),干预组治疗后心率(88.9±11.4)较治疗前(90.1±17.9)减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明显降低牙病治疗期儿童的恐惧、焦虑情绪,减缓心率,提高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李遵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30-23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的改善效果,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被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变化显著(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以SCL-90和STAI为量化指标,对126例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以246例学生做对照。结果干预组男女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均低于对照组(t=3.997,3.239,P〈0.01;t=2.107,2.496,P〈0.05);干预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其余8个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高三学生焦虑情绪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负性心理与疗效的影响,及临床心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化疗患者在确诊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负面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生存质量问卷。干预组30例在化疗的同时进行积极主动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负性心理因素、生存质量随病程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恶心呕吐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它副反应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3个月和6个月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分值较干预前均有提高,而只有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在6个月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生存质量较差,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