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穴(十七椎穴)组85例,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穴)针刺组87例,观察针刺疼痛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单穴组及多穴组VAS读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VAS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及多穴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有镇痛效应;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可单取十七椎穴。  相似文献   

3.
由于关元穴所处的解剖位置与女性的内生殖器官子宫和卵巢位置相近,推测该穴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能。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关元穴的特性,以及艾灸法的作用,探讨用艾灸关元穴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excel2010及SPSS Clemetine12.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4篇文献,治疗方法频次统计依次为:单用艾灸或合并药物(34.38%)、针灸并用或合并药物(51.56%)、综合疗法(14.06%);施灸方法频次依次为:艾条灸(81.25%)、艾柱灸(14.06%)、温灸器灸(4.69%)。使用频次居前10的穴位分别为肾俞、足三里、脾俞、关元、绝骨、命门、太溪、大杼、三阴交、气海。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任脉、胃经、胆经、肾经、脾经、肝经。关联规则显示主要的配伍有肾俞、太溪,肾俞、三阴交,肾俞、大杼,足三里、脾俞;聚类分析将主要腧穴分为3类:第1类:肾俞、脾俞、足三里;第2类: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第3类:命门、大杼、绝骨。结论: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腧穴注重特定穴的选用及配伍,遵循辨证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基础选方可为肾俞、脾俞、足三里。  相似文献   

5.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关元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穴位贴敷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104例,并与对照组针灸治疗96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20%,对照组78.13%,穴位贴敷疗法疗效优于针灸治疗(P<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尤其适于气血瘀滞及寒湿凝滞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基于临床文献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配伍规律,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处方。[方法]检索1991~2017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统计所有穴位中最常见穴位和穴位组合的频次以及核心穴位组合特点。[结果]共纳入204篇文献、287首穴位处方,得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采用三阴交、关元、次髎、气海、地机、中极、足三里、肾俞、太冲、子宫等穴位及"中极、三阴交""气海、关元""气海、三阴交""关元、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常用穴位组合14个,并可得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补益肝脾肾及冲任为主,兼以活血祛瘀行气祛湿"的用穴特点。[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研究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所得到的穴位配伍规律和核心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统计学依据及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内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腧穴选穴规律。方法:搜索近5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随机对照相关文献,统计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应用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57篇随机对照的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相关文献,检索结果共涉及52个腧穴(十四经穴46个,经外奇穴5个,阿是穴1个)。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和经脉分别是关元穴、三阴交穴,任脉、脾经。腧穴分布部位较多为下腹部、下肢部及腰骶背部。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关元、三阴交为主要腧穴,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要经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选取下腹部、下肢部及腰骶背部腧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穴位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52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敷下腹部膀胱区,听流水声,会阴冲洗等方法。观察组采用艾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尿潴留患者排尿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首先患者已由医生确诊为原发性功能性痛经。然后,患者在月经来潮前7天接受三次针疗。根据疗效重复治疗1~3个月经周期。应用的针刺穴位是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合谷。选穴根据下列理由: 三阴交—治疗生殖系统疾患的主穴。足三里—治疗腹痛的主穴。太冲、合谷—结合使用,对神经系统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发作时双侧三阴交穴电阻比值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女性相对照,进一步了解人体胞宫相关穴位之三阴交穴双侧阻抗比值变化与胞宫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及测量、记录、统计人员分离的方法,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人相对照,以双侧三阴交穴电阻左右比值超过(1.0±0.2)范围定为失衡标准,观察比较痛经组与正常组双侧三阴交穴电阻的失衡比率。结果正常组的失衡率为16.7%,痛经组的失衡率为53.3%,经χ2检验,痛经组的双侧三阴交穴的失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8.864,P=0.003)。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三阴交穴的电阻值失衡现象较正常人明显。因此推测,三阴交穴是原发性痛经在患者体表的反应点之一,而针灸该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一定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即时止痛的效果.方法将本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穴组和多穴组,单穴组在疼经时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穴足三里、三阴胶、中极,中医寒凝瘀血型可配加关元、气海、肾俞,气滞血瘀型可配加地机、太冲穴.单穴组在痛经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每天1次,1个月经期连续冶疗3天,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多穴组于经前5—7天开始针灸,每日一次,连续5天,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痛经程度比效,单穴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多穴组减轻,P<0.01.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单穴组总有效率98.93%,多穴组总有效率89.13%,单穴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穴组,P<0.01.结论对原发性疼经患者在痛经发作时针刺十七穴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不用选择多穴.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优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单穴进行热敏灸来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即刻止痛效应,探讨其对原发性痛经止痛时效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选取关元、三阴交和十七椎在痛经发作时进行单穴单次热敏灸治疗,并观察其在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及治疗完成后3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止痛疗效.结果:(1)不同时段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20 min时,三阴交、关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VAS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段伴随症状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min、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伴随症状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完成后3 h时止痛疗效比较:三阴交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关元组、十七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交穴为热敏灸治疗PD(寒凝血瘀型)即刻止痛的首选腧穴.热敏灸单穴治疗PD疗效显著,但选取不同的有效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其止痛时效和临床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加百笑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原发性痛经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和针刺加百笑灸组(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地机穴;治疗组针刺穴位及方法同对照组,针刺后加百笑灸灸关元、三阴交、次髎。两组均每日1次,于月经来潮前7天至月经来潮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分级和疼痛积分的变化及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及疼痛分级变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百笑灸较单纯针刺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关元和同时针刺关元、三阴交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20例针刺关元、三阴交,B组20例针刺关元。观察针刺前、针刺后及起针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VAS各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针刺30 min内,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起针后60 min、90 min、120 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症状,针刺关元配伍三阴交较单针关元穴镇痛效果显著,说明关元配三阴交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可能有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针灸穴位联合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针灸足三里、地机穴联合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连用3个月经周期,每周期连续治疗3d.结果一次性治疗显效率达81.67%,总有效率为95%.应用针灸穴位联合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优于单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结论针灸穴位联合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周期疗法配合艾灸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于经前、经后、经间期采用穴位埋线周期疗法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经前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3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症状积分,观察3个月经周期后判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周期疗法配合艾灸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经前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艾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任脉温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予艾灸关元穴治疗,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艾灸前及艾灸30 min后患者的任脉红外热成像图,比较艾灸前后患者的任脉平均温度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艾灸前比较,艾灸后患者腹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任脉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与升高患者任脉温度有关,可通过温通经络促进任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符合以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7篇相关文献,处方56首,共涉及55个腧穴,统计了处方中腧穴出现的具体频次,治疗卵巢早衰常用腧穴为关元(34次)、肾俞(29次)、三阴交(28次)、中极(21次)、足三里(19次)、子宫(18次)、脾俞(18次)7个腧穴,关元、三阴交是核心穴位。太溪、太冲、血海、三阴交、子宫穴与关元穴组合是常用穴位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以调理冲任、通经活血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交、悬钟、非穴对痛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证实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经穴优于非经穴,并探讨腧穴特异性与经络、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将4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针刺三阴交组14例,针刺悬钟组21例,针刺非穴组12例.观察针刺前、针刺介入第1个月经周期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关元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只接受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先于关元穴隔姜艾灸后,再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隔姜艾灸关元穴治疗可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具有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