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收集一汉族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型家系,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明确眼外肌病理改变,检测该家系致病突变基因并讨论遗传学基础。方法: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眼眶及颅神经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通过眼外肌组织切片Masson染色明确眼外肌病理改变,利用Sanger直接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行KIF21A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剪接位点区域测序,获取候选突变并分析。结果:该家系为3代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型家系,家系中患者临床表现为双眼中至重度上睑下垂,眼球垂直运动完全受限,水平运动不同程度部分受限。眼眶MRI示患者双侧上直肌提上睑肌复合体发育不良,左眼内、外直肌萎缩,多支眼外肌纤维化样改变。颅神经MRI示患者双侧动眼神经纤细,左侧外展神经缺如。眼外肌Masson染色示蓝染胶原纤维取代红染肌纤维,眼外肌发生纤维化样改变。Sanger直接测序获得致病突变KIF21A c.2860C>T(p.R954W),该杂合错义突变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结论:KIF21A c.2860C>T(p.R954W)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这一突变会造成较为少见的单侧外展神经缺如的表型。应用高分辨MRI检查有助于了解眼外肌纤维化患者特异性颅神经和眼外肌改变协助临床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患儿的TUBB3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寻找其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高分辨率高通量的全基因组芯片CNV分析及医学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并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未发现疾病相关CNV区域。医学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出患儿TUBB3基因的c.904G>T(p.Ala302Ser)杂合突变,该突变点在HGMD数据库未见报道,ACMG指南将其判定为致病性变异。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双方均未检出该变异。结论:TUBB3基因c.904G>T(p.Ala302Ser)杂合突变可能是该患儿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基因突变分析一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DNA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家系中7例患者和6例表型正常成员的K3、K12和BIGH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该家系患者成员在K3与K12基因的编码序列区没有发现突变,而BIGH3基因外显子12存在CGG>TGG(R555W)突变杂合子,家系表现正常成员及正常对照均无BIGH3基因突变;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与疾病表现型呈完全共分离.结论 利用基因突变分析确诊我国首例报道的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属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且为BIGH3 R555W杂合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4.
乔芳  王淑香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2):757-758
<正> 例1,女,28岁。自出生后双眼上斜,不能下移,无明显进展。既往无其他病史。第三胎,足月顺产。父母为表亲,本人有二兄一弟,二兄无眼疾,其弟患有同样眼疾。追问上两代无同样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 眼部检查:视力右0.7,左0.8,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体、玻璃体、眼底无异常。眼位:双眼上转位,上睑遮盖角膜上部(4~8点连线以上),瞳孔下1/3暴露于睑裂部。眼球运动:双眼球不能下转及外转,其它方向活动受限,动度极小。代偿头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伴M ar-cus-gunn现象(M G)患者,是否因编码驱动蛋白的KIF21A发生突变所致。方法:1例CFEO M1(经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FEOM)伴M G患者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对患者及其健康的双亲进行D NA直接序列分析,以筛查是否有K IF21A基因突变。回顾本机构先前描述的CFEO M伴KIF21A患者的临床记录,以便提供更广的去神经证据。结果:D e novo测序在先证者中发现新的KIF21A突变2840T.C(M947T)。此外,在本机构先前报道的CFEO M伴KIF21A患者中,3例出现M G,1例出现刷牙时上斜视。结论:本文介绍了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的CYL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家系成员的CYLD基因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均出现CYLD基因c.2711C.TIF>T(p.P904L)错义突变,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未发现序列改变。结论CYLD基因的错义突变c.2711C.TIF>T(p.P904L)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筛查,以明确其发病分子基础。方法以家系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0个白内障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DNA测序筛查突变位点。如发现疑似突变位点,则利用直接DNA测序法对该突变位点在家系其他成员的存在情况进行疾病表型与致病突变共分离分析,进一步确认其是否为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三代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大致相同,可确诊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候选致病基因筛查发现在患者的CRYGD基因外显子2发现一个杂合突变c.C70A,正常家系成员无此突变,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共分离。该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一个CRYGD蛋白第24位的脯氨酸被苏氨酸取代(p.P24T)。结论 CRYGD(p.P24T)突变是导致该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并分析一中国先天性长QT综合征(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LQTS)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分析根据家系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初步判断出基因分型,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HERG基因突变所致LQT2,DNA测序发现HERG基因1682位点C→T错义突变,致使氨基酸第561位密码子丙氨酸被缬氨酸取代(A561V),该突变位于HERG基因突变热点区域,为国内首次发现.结论:发现中国人HERG基因新突变,中国LQT2家系中患者具有与欧美及日本患者相同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穴exon5雪和外显子8穴exon8雪在胃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其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鄄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2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3例,其中exon5突变1例,exon8突变2例,突变率为7.14%(3/42);42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突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胃癌进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腺癌突变率为12.00%(3/25),中、高分化腺癌突变率为0(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42例胃癌临床病理分期,Ⅰ、Ⅱ期突变率为5.88%(1/17)熏Ⅲ、Ⅳ期突变率为8.00%(2/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低分化腺癌中;而PTEN基因突变与胃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一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致病基因DSRAD进行检测,以期寻找到新的致病突变.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中获得DSRAD基因cDNA,然后克隆至pTA2 vector,经阳性克隆筛选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网上比对找出可能突变位点,再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进行新突变验证.结果:对该家系DSRAD基因测序发现患者存在碱基替换A1167G(Q389Q),由于编码的氨基酸未改变,均为谷氨酰胺,为一种同义突变.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证明该突变只存在于该家系患者,不存在于家系健康人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对照者.结论:该同义突变可能导致患者皮肤色素异常改变,其具体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Nkx2.5基因突变筛查及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Nkx2.5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110例CHD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Nkx2.5基因外显子1及其侧翼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其SNP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CHD有关。结果在Nkx2.5基因外显子1中,CHD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有任何突变位点,仅在CHD组找到1个新的SNPs;这个新的SNPs位于上游63碱基,其基因型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1,df=2,P<0.01;χ2=15.233,df=2,P<0.01),等位基因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3,df=1,P<0.01;χ2=7.146,df=1,P<0.01)。结论Nkx2.5基因突变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之间无相关,Nkx2.5基因上的SNP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中国胰腺癌患者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方式。方法 采用3′碱基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分析30例已证明存在突变的胰腺癌DNA标本。结果 检测到4种突变方式即GAT、GTT、CGT和GCT,比例分别为52.9%、32.4%、8.8%和5.9%。结论 中国胰腺癌K-ras基因12密码子存在4种突变方式,因地区不同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1例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Ⅹ促凝活性(FX:C)等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其F10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 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排除多态性?结果:患者APTT 100.0 s?PT 46.6 s?FX:C 2.4%?位于F10基因Exon2内杂合性G8394A错义突变导致Gla(GAG)26Lys(AAG);位于Exon8内的杂合性T28262C错义突变导致Ser(UCC)425Pro(CCC)?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排除Ser425Pro为多态性?结论:复合杂合性错义突变Gla26Lys和Ser425Pro可能是导致该例患者FⅩ缺陷症的原因?这是2个新的导致FX缺陷症的F10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趋化因子受体 5Δ32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在延边朝鲜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初步评估我国延边朝鲜族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I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方法 ]用酚 /氯抽提法对 12 0名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 ,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基因组DNA中的趋化因子受体 5Δ32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 .[结果 ]在所观察的群体中没有趋化因子受体 5Δ32的存在 .[结论 ]初步显示我国延边朝鲜族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 ,以此为朝鲜族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遗传信息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明确基因治疗靶点的碱基序列。方法针对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CGT、GTT、GAT)设计顺序特异性引物(SS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判断该细胞株有无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扩增产物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PCR—SSP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存在K—ras基因点突变,突变方式为GGT→GTT,其结果与基因序列测定完全相符。结论明确了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GGP→GTT),为胰腺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CR—SSP方法检测K-ras基因点突变简便、快速、经济且特异性高,有望在临床上成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癌的实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 DNA作阳性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检测五种人肝癌细胞系及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在被检标本中未检出PLC/PRF/5中存在的肝癌特异性p53基因点突变,即249位密码子第3碱基G→T颠换。因此,这种特异性p53基因点突变并不是肝癌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人脑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基因突变在人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第5外显子区域的突变情况。结果 10例正常脑组织和10例良性脑膜瘤均无点突变发生,62例星形细胞瘤中7例(11.29%)有点突变发生,并且点突变发生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其中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Ⅲ-Ⅳ级)突变率(18.91%)明显高于低恶性度(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0.05)。结论 PTEN基因突变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属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后期事件。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肝纤维化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实验性肝纤维化间质胶原酶(MMP1)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四氯化碳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2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肝纤维化不同阶段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正常大鼠肝组织有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到肝硬化阶段MMP1基因表达较肝纤维化阶段下降;在肝硬化的自发逆转过程中MMP1基因表达保持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水平。提示肝纤维化过程中MMP1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酶活性的变化是其基因表达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