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杨素(1,2,4,8,16和32 μmol/L)处理KB细胞24 h,采用MM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法检测caspase-3/7活性,JC-1法检测K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的活化。结果:白杨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KB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促进caspase-3/7的活化,降低K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同时抑制AKT和PI3K磷酸化。结论:白杨素诱导KB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抑制PI3K/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宋长城  吕祥  程彬彬  李柏  凌昌全 《医学争鸣》2007,28(21):1925-1929
目的:探讨蜂毒素对人脐静脉来源内皮细胞(ECV304)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测定蜂毒素对其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V304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经蜂毒素作用后,ECV304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11,4.68,4.40 mg/L.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和沙利度胺(TLD)组ECV304细胞迁移数目(19.44±6.54),(11.17±2.85),(4.22±1.83)和(18.28±5.29)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2.33±9.63 )个(P<0.01).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及TLD组形成管状结构的面积分别为 (5947.22±973.72),(1558.33±281.06),(705.85±318.01)和(2928.92±735.67) μm2/视野,均低于空白对照组(7828.94±1202.54) μm2/视野(P<0.01).经蜂毒素处理后,ECV304细胞分泌VEGF及bFGF的功能明显下降.荧光定量PCR证实,蜂毒素可降低ECV304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的表达.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蜂毒素具有抑制ECV304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活性降低及其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薯蓣素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薯蓣素处理TSCCa 和TCa8113 细胞,MTS 和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薯蓣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薯蓣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酵解调控蛋白及凋亡调控分子表达的影响。检测过表达己糖激酶HK2 对薯蓣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薯蓣素抑制TSCCa 和TCa8113 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0.05)。薯蓣素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酵解(P <0.05),并下调HK2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 的表达。薯蓣素能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Caspase-3 和 PARP 剪切体表达上调,过表达HK2 抑制薯蓣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薯蓣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抑制作用 与其下调HK2 和对糖酵解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姜怡邓  张慧萍  曹军  李桂忠  王树人 《医学争鸣》2007,28(13):1164-1167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ox-LDL诱导的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脂和PPAR-γ,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胆固醇浓度;采用TBARS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泡沫细胞的形成;用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caveolin-1的表达.结果:单核细胞经PMA及oxLDL共同孵育后,细胞内形成大量脂滴,胆固醇酯(CE)和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由(3.4±0.6) mg/L,(0.43±0.07) nmol/L升至(64.8±6.8) mg/L,(8.50±1.23) nmol/L (P<0.05),泡沫细胞由(4.7±2.2)%升至(77.8±7.0)% (P<0.05),而PPAR-γ mRNA和PPAR-γ,小凹蛋白-1蛋白表达由(4.4±0.8),(0.5±0.09),(0.6±0.09)降至(1.6±0.4),(0.33±0.09),(0.33±0.09)(P<0.05),苦参碱低、中、高干预组细胞内积聚的CE和MDA含量分别为 (29.7±4.9) mg/L,(1.92±0.46) nmol/L,(5.8±1.3) mg/L,(0.6±0.08) nmol/L,(3.4±0.6) mg/L,(0.43±0.07) nmol/L;泡沫细胞为(46.2±5.8)%,(16.3±3.4)%,(4.8±1.5)%,PPAR-γ mRNA和PPAR-γ,小凹蛋白-1蛋白表达为(6.4±2.2),(0.6±0.08),(0.5±0.09),(7.4±2.2),(0.6±0.08),(0.6±0.07),(8.6±2.7),(0.6±0.06),(0.7±0.06),与ox-LDL PM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减少ox-LDL诱导的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及细胞内胆固醇聚集,增加泡沫细胞内PPAR-γ,小凹蛋白-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杨素(Chrysin,ChR)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Balb/c-nu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共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白杨素30mg/kg治疗组、白杨素60 mg/kg治疗组、白杨素120 mg/kg治疗组。观察不同剂量白杨素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百分比。结果各治疗组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及30 mg/kg、60 mg/kg、120 mg/kg白杨素治疗组对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是0%、23.80%、40.36%、61.19%。各组凋亡率分别是(7.8±3.7)%、(15.2±2.2)%、(22.0±3.1)%、(53.0±9.2)%,白杨素60mg/kg和120 mg/kg治疗组抑制作用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杨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体内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金黄地鼠在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9,10-Dimethyl-1,2 Benzanthracene,DMBA)作用下颊囊粘膜癌变不同时期在肉眼和光镜下的组织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用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每周3次.在肉眼下动态观察颊囊粘膜的癌变过程;分别在第2、4、6、8、10、12、14周时处死动物,在光镜下动态观察颊囊粘膜癌变过程的显微组织学改变.结果: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2周时出现单纯增生改变,4周时出现轻度上皮异常增生,6周时出现中度异常增生,8周时出现重度异常增生,部分出现原位癌改变,10周时已发生癌变,实验中得到的癌症模型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和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似,是研究口腔鳞癌多阶段、多步骤动态发展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KB及其耐药株KBV200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c2和cyclinB1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KB及KBV200细胞的生长,48 h IC50分别为(2.36±0.22) mg/L和(2.43±0.19) mg/L;与对照组相比,经3 mg/L氯化两面针碱作用, KB及KBV200 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降低(P<0.01),而cdc2的转录与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有可能通过下调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来诱导KB细胞及其耐药株KBV200的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8.
大葱油对胃癌细胞株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滨  漆伟 《医学争鸣》2007,28(19):1771-1774
目的:探讨大葱油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以及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 MTT法评价大葱油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流式细胞术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游离Ca2 和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 结果:随着大葱油浓度的增加,作用24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达到5.71%,36.33%,44.34%,54.52%和74.15%, IC50≈65 μg/mL.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 实验组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100 μg/mL大葱油作用于胃癌细胞1~12 h, 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50.16%, 53.48%, 77.84%, 83.71%和41.34%;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15%, 33.25%, 11.69%,4.65%和0.84%. 100 μg/mL大葱油作用于胃癌细胞5 min~12 h,各相应时间点细胞内游离Ca2 含量依次为(71.00±6.08),(77.67±1.53), (79.67±1.53),(83.33±5.03),(76.00±6.06),(75.67±2.52),(72.33±4.24)和(65.00±2.00) nmol/L;细胞内cAMP浓度依次为(5.76±0.36), (18.51±2.06),(20.40±1.65),(16.09±1.46),(12.16±0.78),(9.88±0.53),(9.47±0.78)和(9.82±1.06) pmol/mg(P<0.05). 结论:大葱油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细胞内Ca2 和cAMP水平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HGF、c-met蛋白在家兔颊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彬  赵鹏  高扬  王士杰  吴明利 《重庆医学》2013,42(14):1601-160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DMBA诱发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模型,同时用1.0、0.3 g/kg姜黄素进行干预,进行口腔肿瘤发生率、癌变率、微核细胞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结果:高剂量姜黄素组(1.0%)、低剂量姜黄素组(0.3%)平均抑制肿瘤的能力即简称肿瘤负荷抑制率分别为75.6%、61.2%;癌变率、微核细胞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然而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无干扰。结论: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有良好的干预效应,同时不影响新西兰大白兔本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蒙药巴特尔-7 对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作用影响。方法: 利用2.5mg /mL 的 蒙药巴特尔-7 作用于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经体外培养,研究对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增殖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 术检测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蒙药巴特尔-7 可明显抑制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增殖,并诱导口 腔上皮癌 KB 细胞于 G 2 /M 期阻滞。结论: 蒙药巴特尔-7 可抑制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细胞增殖速率,诱导 KB 细 胞周期阻滞,研究蒙药巴特尔-7 对口腔上皮癌 KB 细胞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拱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五倍子有效成分9201的癌化学预防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器官、组织和分子水平上深入探讨了9201的抗始发突变、抗促癌、抗化学致癌和抗氧化作用及其分子机理。应用苯并芘B(a)P诱发V_(79)细胞体外转化模型,B(a)P诱发A/J小鼠肺腺瘤模型以及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证明:9201(10μg/ml、20μg/ml)能明显地抑制苯并芘(0.5μg/ml)对中国仓鼠肺细胞(V_(79))的恶性转化;在体内9201(20mg/kg,60mg/kg)明显抑制苯并芘诱发A/J小鼠肺腺瘤的形成,使生瘤率降低,每只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芹菜素纳米混悬剂(AP-NPS)在体内外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微量沉淀法制备AP-NP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分别考察芹菜素(AP)、AP-NPS、空白纳米混悬剂、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5-FU)对HepG2的细胞毒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 3种浓度的芹菜素、芹菜素纳米混悬剂对HepG2的凋亡诱导及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情况;通过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考察AP、AP-NPS对HepG2肝细胞癌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结果显示,AP-NPS在体外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的IC50值在24 h、48 h、72 h分别为(48.86±3.38)、(26.26±2.53)和(22.86±1.95)μmol/L,实际检测最大抑制率为65.8%;AP-NPS能显著提高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体内实验表明,对HepG2裸鼠移植瘤芹菜素组的抑瘤率为38.78%±6.27%,AP-NPS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90%±7.93%、41.81%±6.92%、52.7%±7.15%,空白纳米混悬剂的抑瘤率为5.45%±1.73%,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55.76%±5.87%。结论 AP-NPS对肝癌HepG2细胞及其实体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人卵巢癌CoC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 建立人卵巢癌CoC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顺铂组(2mg/kg)、低剂量ADFMChR组(6 mg/kg)、中剂量ADFMChR组(18 mg/kg)和高剂量ADFMChR组(54mg/kg),每组4只.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重的变化;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移植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ADFMChR对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达62.76%、91.76%和77.55%.PI流式细胞术结果 显示ADFMChR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DFMChR具有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槲皮素作为预防药物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MBA诱导法建立金黄仓鼠颊囊癌模型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给药组、DMBA模型组、低剂量组(12.5 mg/kg)、中剂量组(25 mg/kg)、高剂量组(50 mg/kg),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p50、NF-κB-p65、IκBα、p-IκBα、IKKβ的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对接方法对槲皮素与IKKβ激酶分子进行模拟对接。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p50、NF-κB-p65、p-IκBα、IKKβ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而IκBα表达水平升高(P<0.05~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p50mRNA、NF-κB-p65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分子模拟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氢键和π键作用,在同一活性腔中与IKKβ激酶区对接。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靶向调控NF-κB相关信号通路而发挥对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7,12-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对大鼠胰腺的致瘤作用。方法 将7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0只,手术切开大鼠胰腺被膜按2 mg/100 g置入DMBA;对照组10只,仅行胰腺被膜的切开,不置入任何药物。2组术后每月称量大鼠体质量,并分别在手术后2、4、6个月取胰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 实验组大鼠6个月内体质量增长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2 实验组大鼠术后4个月胰腺囊肿发生率为33.3%(6/18),6个月胰腺囊肿发生率38.9%(7/18),6个月胰腺部位平滑肌肉瘤发生率为5.6%(1/18),胰腺部位平滑肌肉瘤总发生率1.8%(1/55);无胰腺导管细胞癌发生。结论 小剂量DMBA(2 mg/100 g)置入SD大鼠6个月后可引起大鼠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囊肿,无胰腺导管细胞癌发生;胰腺肉瘤发生率很低,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根据癌发生的多阶段理论,利用化学性诱发的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瘤模型。研究了维甲类化合物R8605的抗化学致癌和抗促癌作用。结果表明,R8605(50mg/kg和25mg/kg,口服)能明显抑制由二甲基苯蒽(DMBA)和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生成,并表现出较强的抗促癌作用;另外,R8605还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对小鼠皮肤表皮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的诱导。R8605较大剂量(100mg/kg,口服)时,也能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肿胀。R8605的抗促癌作用可能与其抑制ODC活性及抗炎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舟山眼镜蛇毒细胞毒素(CTX)Ⅹ~ⅩⅢ(CTXⅩ~ⅩⅢ)的毒性及抗肿瘤活性,筛选低毒高效的CTX。方法以Meier法测定CTX近似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描记心电图测定引起大鼠100%死亡的最小剂量(MLD);以磺酰罗丹明B(SRB)法观察CTX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和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观察荷U14及艾氏腹水癌(EAC)小鼠腹腔注射(ip)CTXⅫ、ⅩⅢ的效果,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CTXⅩ~ⅩⅢ对小鼠(iv)的近似LD50值分别为(1.16±0.12),(1.80±0.21),(0.75±0.21),(1.85±0.15)mg/kg;MLD为(183±18),(310±26),(224±16),(343±28)μg/kg(P<0.001)。CTX对Bel7404细胞作用24h的IC50分别为:(2.22±0.28),(2.97±0.10),(1.12±0.13),(2.46±0.28)μg/mL;对HL60细胞作用24h的IC50为:(1.97±0.06),(2.61±0.24),(1.61±0.18),(2.40±0.30)μg/mL(P<0.01)。CTXⅫ和ⅩⅢ(ip)对U14实体瘤和EAC腹水癌均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4种CTX中,Ⅹ、Ⅻ毒性较强,Ⅺ次之,ⅩⅢ最弱。CTX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强弱顺序为:Ⅻ>Ⅹ>ⅩⅢ>Ⅺ。Ⅻ和ⅩⅢ对小鼠体内接种的U14及EAC的抑制作用是ⅩⅢ>Ⅻ。在4种CTX中,ⅩⅢ的抗肿瘤作用相对较强,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在同一浓度下,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08 mg/mL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作用CT-26细胞24 h、48 h、72 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6.67±9.35)%,(34.66±9.23)%,(40.07±9.16)%.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作用24 h、48 h、72 h的IC50值分别为0.315,0.155,0.115.在同一作用时间内,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72 h内不同浓度药物(0.06 mg/mL,0.08 mg/mL,0.10 mg/mL,0.12 mg/mL,0.14 mg/mL,0.16 mg/mL,0.18 mg/mL,0.20 mg/mL)作用下,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5.46±3.59)%,(40.07±9.16)%,(40.77±6.92)%,(52.81±1.87)%,(54.22±2.35)%,(68.72±3.71)%,(70.04±8.03)%,(71.84±3.12)%.结论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其对CT-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时效和量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羟基喜树碱对人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端粒酶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TT法、双层琼脂培养法、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术,TRAP-PCR-ELISA法研究.结果羟基喜树碱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S期细胞由23.9%变为39.5%,G0/G1期细胞由72.4%变为39.0%),抑制端粒酶活性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用109ng/ml羟基喜树碱处理Tca8113舌癌细胞后24,48,72和96 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57±0.07),(0.35±0.02),(0.18±0.04),(阴性).结论羟基喜树碱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值活性及其转移复发倾向,还可作用于线粒体,在细胞周期改变的同时抑制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