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 =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后凸Cobb角、腰背功能、骨性融合率与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3.
朱童 《淮海医药》2010,28(5):419-42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30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2-L2,其中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8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椎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对64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obb角、后凸比率。结果随访6~18个月,术后6、12、15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和术后2周两组间后凸比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跨阶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减少后凸畸形以及内固定断裂、术后腰背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畸形、腰背疼痛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确切,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降低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胸腰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脊椎Cobb角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对比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8.
杜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3-19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照组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随访的椎体高度、脊椎活动能力、Cobb角的矫正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确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脊椎活动能力、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后突角的矫正情况等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效果好、稳定性高、术后功能恢复性较好,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9.
曹飞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65-366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3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65例,均为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置钉,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缘压缩比、后凸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年试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量,改善Cobb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曾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165
目的对脊柱胸腰段的骨折使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把55例胸腰段的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的螺钉内固定配合伤椎的内植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24例患者使用外侧的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Cobb角和VAS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很理想,对后凸成角出现畸形的矫正非常明显。随访16个月后,观察组伤椎的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值、VSA的评分改善情况都要好于对照组,Cobb角的矫正情况经过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的螺钉内固定配合椎弓根的伤椎内植骨能够对伤椎高度进行恢复,减少了后凸矫正的角度丢失,临床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伤椎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患者均为爆裂骨折,先行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经伤椎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植骨材料。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比。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1年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平均Cobb角丢失<3°,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恶化,钉棒系统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伤椎内植入人工骨材料应用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能增强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脊柱爆裂骨折因复位后椎体再塌陷,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5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完成后,在伤椎椎弓根开道,向椎体内植入碎骨粒。骨折Magerl分型:A1型18例,A2型26例,B型8例。神经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2例,B级32例,C级8例。术后卧床4~6周后逐渐下地活动,腰围保护3个月。影像学随访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及丢失情况、植骨愈合情况。按ASIA分级评估神经损伤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1.5个月。植骨均顺利愈合,未发现断钉、断杆、螺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椎体骨折基本复位,神经损伤评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后,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增加伤椎骨容量,恢复前中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的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并上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并上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术中采用人字嵴定位点,行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经病椎椎弓根通道植入椎体,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4.7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程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94%,脊柱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8°矫正到术后平均3°;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以及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并上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降低内固定的失败率,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张建华  孟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90-3091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不同时期X线片及CT检查伤椎高度、取出内固定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压缩椎体复位后所形成的骨缺损空腔,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内固定物失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板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摄X片,测量伤椎的高度、Cobb角,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末次的测量值与手术后的测量值比较来确定有无矫正的丢失,同时比较伤椎临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以明确椎间盘是否有损伤性退变。结果随访8~44个月,平均25个月。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及邻椎Cobb角即刻矫正率良好,远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出现椎间隙高度出现变化时为明显。固定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64.71%;伤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23.53%。全部病例在随访末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断棒。结论通过锤顶直接复位与AF钉间接复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可以减少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败率,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术后在早期就能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强调MRI扫描在创伤早期及创伤处置后的应用,应重视骨折椎临近的椎间盘损伤在发生胸腰段、腰椎创伤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1例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为对照组,31例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显著增加,而Cobb角、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obb角、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经皮手术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7.
孔晖 《海峡药学》2010,22(3):117-118
目的探讨可固化钙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可固化钙磷骨水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12~48个月,平均20.5个月,除1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I~Ⅲ级的恢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2°(平均5.2o,矫正19.3°),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1%~100%。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平均7.0°,丢失1.8°),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12个月后的Franke1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固化钙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2月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及椎管内占位情况。结果 262例患者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后,神经功能、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内占位情况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T12(3.07±0.34)cm,L1(3.19±0.35)cm]与正常值[T12(3.21±0.35)cm,L1(3.35±0.50)c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达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及分析应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手术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结果:采用术后随访3~24个月,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椎间融合好、Cobb角无明显改变。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及避免侧方移位的优点,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