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整体护理已逐步取代了单一的躯体护理 ,其中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病人的感受、情绪、要求 ,并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心身调节和护理 ,改善不良的心理状况 ,充分调动患者在恢复健康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以提高康复效果 ,提高生存质量。为此 ,笔者对 6 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以及对疾病态度的转变进行调查 ,以探讨心身护理对离休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1 对象2 0 0 0年 7月~ 1 2月 ,在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外科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认知态度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5家医院150名胸外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对癌痛护理、死亡教育、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认知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所有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对死亡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5家医院的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胸外科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认知态度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以及实践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胸外科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临床护理知识的认知度,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分析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方法对50家综合性医院的500名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各级各家医院急诊科均开展了心理护理,38.09%的护士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现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急诊护士人员不足,年轻人员占比例较大(69.15%),相对经验不足,缺乏心理护理知识。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加强培训,增加急诊护理人员比例,调整人员结构,弹性排班,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增加责任感和同情心等是提高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护理工作的理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更全面的更系统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已成为每一位护士以及护理人员的职责,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中。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担当起患者的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做健康教育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要与形形色色的患者、家属及其他工作人员频繁接触.在这些以护士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中,护患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1].本研究拟通过对保定市四所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于更好的改进临床护理管理和教育培训方向,提高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心理一致感和护理负担水平进行调查,探讨患者家属心理一致感与护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一致感水平与护理负担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于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家属13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医学科学日益社会化,技术化,护理工作已不仅是对患者的身体护理,而是对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全身心的护理,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重视现代护理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身索质修养,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将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模式融入护理改革中 ,在护理人员配备达不到开展整体护理要求情况下 ,采用弹性排班 ,以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为护士工作的时间。集中完成医嘱的治疗工作 ,个人完成主管病床各项护理实践范围内的工作 ,这样即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 ,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 98.4% ,基础护理合格率 97.8% ,特、 级护理合格率 98.8% ,住院患者增长 15 .7% ,护理人员创造的经济效益增长 2 1.8% ,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了 2 .4d,赠与护理人员的锦旗和感谢信增加 6 3.5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患心理护理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0急诊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疑虑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t=8.90,7.61,12.89,8.14,6.68,均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X2=12.29,13.05,8.66,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急诊外伤患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施专案改善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评估能力。方法通过现场访谈调查,应用专案改善的方法对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进行观察统计,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后的护理评估能力。结果改善后与改善前相比临床护理人员对一般资料、护理查体、生活状况、心理行为、阳性资料的评估能力显著提高(P <0构.05);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 P <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可以促进护理评估在临床的有效实施,促进医疗和护理质量持续渐进地提高,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把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常规技术操作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沟通,形成只关心疾病而不关心患者的工作模式。而以整体护理为框架的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把患者看成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人,要求以整体护理为框架,环环相扣,协调一致,为患者全面负责。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些交流沟通技巧,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系统、全面地实施良好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更加需要人性化的关怀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肿瘤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尝试通过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日常护理等方式将护理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经常遇到的心理冲突,为精神病患者制定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问卷,对精神病患者下发调查表,统计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冲突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存在出院要求、医院管理、被尊重、被家人朋友关心、要求良好饮食等多方面的冲突,所占比例大小不一。结论精神病患者存在着多种心理冲突,提醒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有新思路,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设立临床护理规范用语口径库,使每位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按照护理服务用语规范,指导护理工作,规范护理工作中的语言,加强同患者之间的交流,密切医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热情,温馨,耐心,规范的护理,以优质的护理赢得患者信任,并提升护士形象,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护患冲突。方法:将各项临床工作中所涉及用语部分进行规范制定,应用于本科室一年(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并要求护士严格按照口径库用语要求及流程与患者进行交流,最终以及院方满意度调查进行效果评价,调查人数为本科室调查当日在院人数(100人)的30%(30人),以书面调查以及录音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保存。结果:护理人员用语规范提升了自我形象,以及医院形象,避免了用语不当造成的医患冲突,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耐性,细心,规范,医患交流更加通畅密切,大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由80%提升至100%。结论:设立《临床护理规范用语口径库》适用于临床科室,夯实优质护理,提升了医院以及社会满意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0,16(6):579-580
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日益向医学渗透,临床高科技诊疗手段日新月异,加之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形成,要求护理人员向服务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整体护理,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现行的临床护理人员考核模式,全面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邵宝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88-298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给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承受着比其它科室护士更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本文通过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提出缓解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以利于调整其带来的消极因素及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98-398,F0003
护士一直以来被誉为"白衣天使",肩负着为患者解除生理病痛及疏导心理的重任,护士置身于特殊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护士每天面对的是生理或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特殊人群,临床护士的工作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危,因此,护士的工作不仅技术性强,技术操作多,工作责任重大,心理承受各种各样的应激源,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护士的心理状况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笔者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采取综合干预对策,促进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帮助临床护士调整心态,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工作失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303-3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眼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 100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后均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患者依从性好,无焦虑、抑郁等并发症发生,亦无1例护患纠纷,且在出院前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满意度达97%,满意度明显高于往年。结论心理护理可大大提高眼科患者的依从性,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应被护理人员重视并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国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护士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地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然而护士每日工作的环境大多在病房这一空间,面对的是生命欠健康的人,甚至是重危患者,每日都是超负荷的忙碌,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使护士不能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甚至患者的安全。因此,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改变其负面的心理影响,提高健康水平,是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1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1.1由于护理人员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绝大部分护理人员自参加工作后,未能受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常表现在缺乏对职业压力适应能力,一遇到问题或受到挫折,易产生心理失平衡和缺乏自我调节,而使矛盾加剧。1.2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责任。护士每天接触的是患者及患者家属,他们缺乏护理知识,对护理工作无论在护理上还是技术上要求都很高。同时,工作时间常因患者多、工作忙而延长,护理的工作性质又需要日夜倒班,长此以往扰乱了护理人员的生物钟,生活失去规律。所以,护士长期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模式随之转变,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优劣,在护理施行中能使患者心理状态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