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单用ACEI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疗效比较.方法 42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ACEI治疗20例,B组联合应用ARB与ACEI治疗22例.结果 治疗6个月后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49.20±3.27、(4.11±0.35)mL/m2、45%、5%;B组分别为53.36±4.27、(4.43±0.52)mL/m2、22.7%、4.5%.治疗1年后A组LVEF、CI、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54.20±2.84、(4.36±0.33)mL/m2、30%、10%;B组分别为61.68±3.50、(5.19±0.30)mL/m2、13.6%、4.5%.结论 联合应用ARB与ACEI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衰,在改善心功能疗效方面更优于单用ACEI组,虽然在心血管病事件及心血管病死亡方面比对照组呈现较好的下降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延长观察时间以判断心血管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和心衰常规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荆);ACEI组治疗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ARB ACEI组治疗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ARB和ACEI联合治疗.治疗时间1年.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INEDD)、6 min行走距离.结果:ARB ACEI组和ACEI组治疗1年后其心脏结构(LAD、LVESD、LVEDD)、心功能(LVEF、6min行走距离)、因CHF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P<0.05);同时ARB ACEI组LVESD、LVEF、6min行走距离又较ACEI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ARB与ACEI联合治疗CHF能更好地预防左室重塑,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CHF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 (ACEI)联合应用和单用ACEI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 2型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比较。方法  5 2例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两组 ,A组单用ACEI治疗 2 0例 ,B组ARB联合ACEI治疗 32例。结果 治疗 2个月后A组 2 4小时尿蛋白平均 3 0 2± 1 10g ,B组 2 4小时尿蛋白平均 2 6 6± 1 32g (P <0 0 1)。血浆白蛋白A组 2 4 6 0± 1 80g/L ,B组 2 6 80± 1 2 0g/L (P <0 0 5 ) ,6个月后 2 4小时尿蛋白A组 2 5 4± 0 89g/L ,B组 2 14± 1 0 3g/L (P <0 0 1) ,血浆白蛋白A组 2 8 80± 2 10g/L ,B组 31 10± 1 80g/L (P <0 0 1)。经过一年治疗 ,A组肌酐清除率平均下降速率为 3 5ml/min·y ,B组为 2 8ml/min·y。结论 ARB与ACEI联合应用对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 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单用ACEI组 ,并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静海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调查天津市静海区医院2001、2006、2011三个特定年份的研究病历,分析ACEI/ARB的使用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 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598例患者,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组589例,指南Ⅱa类推荐组9例.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患者ACEI/ARB使用率分别为69.86%、64.11%和69.97%(P>0.05),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指南Ⅱa类推荐患者为32.65%、33.33%和50.00%(P>0.05).ACEI/ARB使用率随时间推移呈小幅提高.在3个研究年份中,ACEIs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RBs.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对应组相比合并高血压(OR 2.20,95%CI 1.50~3.30)、心力衰竭(OR 1.70,95%CI 1.20~2.60)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相反,合并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OR 0.30,95%CI 0.20~0.70).结论 约三分之一静海区急性心肌梗死Ⅰ类推荐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ACEI/ARB治疗,随时间推移呈小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B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使用现状及其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搜集并分析2018年01月到12月HFrEF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和三类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使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301例慢性HFrEF患者,平均年龄为71.3±11岁,男性占56.5%,平均EF值32.1±7.2%,51.8%合并有高血压,心衰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瓣膜病。ACEI/ARB、BB和MRA使用率分别为77.4%,60.5%和94.0%,剂量达标率分别为44.2%、22.5%和100%。48.8%患者采用指南推荐的联合用药,包括1.3%两药联合(ACEI/ARB+BB)和47.4%三药联合(ACEI/ARB+ BB+MRA)。结论 该院慢性HFrEF患者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应用现状与指南仍有差异,ACEI/ARB和BB使用率和剂量达标率不足,而MRA使用过度,需进一步提高医生对指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并发症是否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的治疗产生影响.方法:选取1973年7月-2007年7月间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电解质、心功能以及ACEI、β-受体阻滞剂、ARB等药物的应用情况.根据年代分为A(1973~)、B(1980~)、C(1990~)、D(2000~2007)共4组.结果:入选6602例次,男3 325例次(50.4%),女3277例次(49.6%).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贫血在4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患者中的应用比例均高于无合并症者,并于最近年代中的应用比例增加.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合并症的存在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3):3201-3203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类药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某院就诊治疗的6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310例为观察组,未服用该类药物的2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0.57±0.13)、(0.40±0.11)]、24 h平均收缩压[(146.42±11.24)、(132.31±9.85)mm Hg]、24 h平均舒张压[(78.14±9.21)、(82.79±8.33)mm Hg]、24 h动态脉压[(64.89±13.57)、(53.54±9.78)mm Hg]、饮酒率(58.71%、28.28%)、中等强度运动率(31.29%、65.17%)、体质量指数[(33.28±2.07)、(23.17±2.86)kg/m2]、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5±11.42)%、(48.01±12.45)%]、血脂异常率(66.77%、30.34%)、心肌梗死率(68.39%、39.66%)、血运重建率(69.68%、33.10%)、冠心病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冠心病病程、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ARB类药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是独立影响因素且呈正相关,但随着病程增加药物使用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死亡原因,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减慢心力衰竭病变进展的主要策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是目前最常用的阻断RAAS的药物。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评估,以及ACEI和ARB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秋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52-245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HD)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否干扰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72例肾性贫血患者实行个体化血液透析.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A组、B组、C组、D组,即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钙离子拮抗剂组(氨氯地平)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组(依那普利),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组(厄贝沙坦),经过12周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且单用rHuEPO的A组与使用rHuEPO+CRB的B组比联合使rHuEPO+ACEI的C组及rHuEPO+ARB的D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I或ARB可以干扰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马景涛  刘亚林  李星涛 《河北医药》2006,28(10):899-901
目的 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和2者合用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醛固酮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口服缬沙坦组(valsartan,80 mg/d)、苯那普利组(benazepril,10 mg/d)和缬沙坦(80 mg/d)与苯那普利(10 mg/d)联合治疗组,均治疗4周.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组醛固酮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对醛固酮的抑制作用强于ACE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鹿角合剂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肾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50例在我院确诊为CHF且不能耐受ACEI的心肾阳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化治疗,n=78))和治疗组(复方鹿角合剂+标准化治疗,n=72),随访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利钠肽(BNP)、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等.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83.33%对76.92%,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不仅心功能分级有效改善(83.33%对70.51%,P<0.05),且BNP[ (423.12±431.09)对(501.13±558.77)pg/mL,P<0.05]、Scr[(102.40±101.12)对(128.17±108.23) μmol/L,P<0.05]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98.88±144.12)对(129.54±176.15) pg/mL,P<0.05]降低;LVEF[ (46.45±3.20)对(44.56±2.87),P<0.05]和Ccr[(62.04±42.12)对(52.65±31.28) mL/(min·1.73m2),P<0.05]升高.结论 复方鹿角合剂能有效改善不能耐受ACEI的心肾阳虚心衰患者的心肾功能,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管紧张素 Ⅱ水平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L—CN)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左旋卡尼汀3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及BN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n、BNP值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LVFS、LVEF、BNP值差异显著。结论:左旋卡尼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ACEI及ARB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ACEI及ARB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差异。方法73例DCM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36例)及ARB组(37例),随访两年,记录两组出院后1、3、6、12、18及24个月时超声心动图的指标改变。结果在第3个月时,两组的LVEF均已明显升高,且改善幅度随时间持续增加,在第12个月时达到最大值并持续到第24个月。组间心功能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ACEI组及ARB组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8.3%和5.4%,p=NS。ARB组不良反应更少。结论ACEI及ARB对DCM患者心功能及生存率均有肯定作用,且两者作用相似,ARB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殷洪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82-1684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卡托普利+美托洛尔治疗组(B组),观察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MMP-9表达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表达水平.结果 B组LVEF及LVEDD[(63.21±6.09)%、(58.42±5.73) mm]的改善显著优于A组[(41.13±3.67)%、(66.24±4.24) mm](t=7.62、6.54,均P<0.01);B组MMP-9和hs-CRP[(1.31±0.24) ng/mL、(6.34±0.58) mg/L]水平显著低于A组[(2.23±0.39) ng/mL、(8.31±0.74) mg/L](t=6.82、7.03,均P<0.01).A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7%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90,P<0.05).结论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CHF患者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抑制MMP-9和hs-CRP的表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其玉 《安徽医药》2013,17(3):524-526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效果。方法将该院130例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护理,7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心衰的发生率、心衰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径缩短(FS)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衰发生率分别为31.7%(19/60)和52.9%(37/7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患者干预后SD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34.68±5.63)vs(40.26±6.12),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418.32±70.23)m vs(369.93±62.18)m,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及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衰患者LVEF及FS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心衰发生率,减轻心衰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诊断的单纯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浆NT-proBN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组(A组)和>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组(B组),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情况.结果 B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大于A组患者[(58.80±6.90)mm比(54.32±8.00) mm,P=0.035],而B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A组患者[(29.16±8.31)%比(33.80±6.90)%,P=0.037];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63%)明显高于A组(1.67%)(P<0.05).经多变量(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钾水平及血浆NT-proBN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OR=5.28,95%可信区间3.54~9.26,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可预测其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药(ARB)是目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主要药物大量研究结果表明ACEI和ARB不仅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延迟糖尿病的进展,而且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本文对其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永娟  刘海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91-1792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ESS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检查和化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12个月后6min步行试验[分别为(383.0±48.7)m,(339.3±37.8)m]、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为[(2.7±0.4)级,(3.2±0.5)级]、LVEF[分别为(40.87±8.18)%,(35.38±7.35)%]、BNP[分别为(197.74±20.58) ng/L,(302.01±10.15) ng/L]均较入组时[分别为(317.0±36.6) m,(323.4±44.8)m;(3.5±0.5)级,(3.5±0.3)级;(33.18±7.29)%,(34.74±9.81)%;(369.75±21.15) ng/L,(345.56±18.65) ng/L]好转,治疗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明显(t=2.974、3.698、9.136、7.476,均P<0.05);治疗组患者1年内总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7、17例次)(x2=4.96,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6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服用福辛普利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缬沙坦,疗程均为半年,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脏指数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较明显,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6.7%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