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出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58例KD患儿出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非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和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PLT、FIB、D-D均高于正常,冠状动脉损伤组增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周后PLT仍处于上升期,而FIB、D-D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冠状动脉损伤组仍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D-D是判断川崎病血液高凝状态及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小儿川崎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川崎病(KD)患儿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川崎病血管损伤的机制,并探讨D-二聚体改变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KD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D-二聚体并同时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KD患儿组的D-二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明显增高,D-二聚体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与NCAL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AL组的CRP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8,P<0.01)。与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结论:D-二聚体在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有着密切的关系。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川崎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损伤的并发症具有很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用于辅助治疗川崎病高凝状态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川崎病 高凝状态住院患儿共102例,按是否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在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 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后监测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 红细胞压积(HCT)、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 出院后随访6个月,心脏彩超观察冠脉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 儿血管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 PLT、HCT、hs-CRP、ESR、FIB、D-二聚体均下降(P 均 <0.05),且观察组 PLT、hs-CRP、ESR、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 均<0.05)。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倾向情况,观察 组冠脉损害发生率16.36% ,低于对照组的 34.04% (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川崎病高凝状态患儿的辅助治疗,在降 低血小板、抗炎、改善高凝状态、减少冠脉损害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2.0 g/ kg治疗1次;治 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泼尼松2 mg/ (kg·d)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白细胞(WBC)计数、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imer) 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院时和初次治疗后36 h WBC计数、ESR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治疗组WBC计数、ESR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D-dimer水平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发生CAL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滴注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急性期炎性反应指标,快速控制血管炎症,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32例患儿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患儿有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21例患儿无冠状动脉病变。对32例KD患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PLT、MPV、PDW和PCT,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在急性期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PLT计数、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计数较急性期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C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KD及KD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晚期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孕妇,均测定了D-D和凝血四项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0例健康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APTT、TT和PT显著低于对照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和凝血四项检测对于准确评估孕妇晚期凝血状态,对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提供治疗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结果在不同孕周和年龄段中的变化。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2014年8月—12月302例正常妊娠晚期血浆标本和50名未孕女性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检测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根据妊娠年龄分三组:A组(18~25岁)、B组(26~30岁)、C组(31~46岁);另根据孕周数分为三组:Ⅰ组(31~37周)、Ⅱ组(38~40周)、Ⅲ组(41~42周),分别进行多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妊娠晚期各组D-D及FIB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B、C三组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5,P<0.01),其中C组D-D水平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比较D-D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PT结果有所缩短(P<0.05),B组与A组比较FIB含量有所增高(P<0.05),APTT与TT结果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三组间比较凝血四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P<0.05),其中Ⅰ组D-D水平分别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Ⅱ、Ⅲ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D水平及凝血四项较健康非孕女性有所变化,妊娠年龄越大,其D-D水平越高。因此,应动态监测D-D及其他凝血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的治疗和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采集KD并发CAL患儿39例(CAL组)和无CAL患儿98例(非CAL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暴露因素,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CAL组年龄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非CAL组,而发病到确诊时间、热程、血沉(ESR)、血小板(PL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CAL组,不典型KD并发CAL率高于典型KD的发生率(P<0.01)。其中年龄(OR=0.449)、ESR(OR=2.145)、PLT(OR=3.257)、热程(OR=2.792)和KD类型(OR=0.362)入选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年龄、ESR、PLT、热程和KD类型是KD并发CAL的重要预示指标,对有以上因素的KD患儿应高度警惕CAL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联合D-二聚体预测川崎病冠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儿科收治的4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试验组(合并冠脉损伤,13例)和对照组(非冠脉损伤,34例),并分别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血小板指标PLT、PCT、MPV、PDW、TSP-1与TS...  相似文献   

10.
【】 目的:通过检测61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l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血浆 D-二聚体(D-D)的浓度水平,探讨其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儿科收治的61例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脉损伤(CAL)组(10例)与非冠脉损伤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发热3-5天的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结果 : 1.川崎病CAL组治疗前血清IL -6、IL-8 、IL-10、TNF-α、PCT及血浆D-D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冠脉损伤组及肺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川崎病无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均大于肺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IL -6、IL-8 、TNF-α、PCT、D-D的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显著 (P<0.05); 4.IL-10在无CAL组治疗前浓度 (25.43±1.43) ng.L-1、高于治疗后(21.13±1.29) ng.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P=0.115> 0.05), 5.ROC曲线分析血浆 D-D在诊断川崎病的准确性最高。结论 早期检测且动态追踪血清IL -6、IL-8 、IL-10、TNF-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可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冠脉损伤、降低川崎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的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恢复期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8例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组36例(4.46%),IVIG治疗有反应组772例(95.54%)。IVIG治疗无反应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低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P均<0.05)。恢复期有CAL(CAL组)178例(22.03%),恢复期无CAL(n CAL组)630例(77.97%)。规律随访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恢复期n CAL患儿420例,服药6周后321例(76.43%)PLT可降至400×10^9/L以下,8周为355例(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12周为371例(88.33%),与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结论:PLT、PCT、MPV急性期变化可能与IVIG治疗无反应相关,与CAL无明显关系。对无CAL或一过性冠脉扩张的绝大多数KD患儿,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疗程在6~8周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11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男73例(63.5%),女42例(36.5%),5岁以内96例(83.5%)。(2)典型KD 90例,不完全性KD(IKD)25例;IKD组婴儿(〈1岁)比例和CAL发生率均高于典型KD组(44.0%vs 7.8%,40.0%vs 17.8%,P均〈0.05);除肛周脱屑、卡疤红肿外,IKD组其他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典型KD组,出现时间晚于KD组(P均〈0.05);除血红蛋白外,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AL组男性比例、婴儿比例、发热时间、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大(高)于非CAL组(P均〈0.05)。(4)KD发病10 d内的CAL发生率低于发病10 d后,且治疗2周后复查发病10 d内给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组新CAL发生率低于发病10 d后给予IVIG组(P〈0.05)。结论:IKD多发于婴儿,且其CAL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卡疤红肿有助于其早期诊断;CAL发生率与男性、年龄〈1岁、发热时间、PLT、ESR、CRP有关;KD发病10 d内应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7年4月162例住院KD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KD患儿中,冠状动脉损伤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具有热程大于10天、发病后10天使用IVIG、高PLT、高ESR、高hs-CRP、高LDL-C及低HDL-C的特点(P<0.01).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热程和hs-CRP与CAL密切相关(P<0.01),LDL-C具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 发热大于10天和高hs-CRP是CAL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倩  范晓晨 《安徽医药》2020,41(4):389-392
目的 探讨血浆前清蛋白(PA)水平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8例KD患儿(KD组)的临床资料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体检资料。KD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典型KD组98例和不典型KD组30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23例和nCAL组105例,记录各组患者P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对各组间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PA的最佳截断值,计算PA判断KD合并C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治疗前KD组PA水平为(68.91±40.65)mg/L,低于对照组的(180.20±31.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PA水平(67.19±41.29)mg/L低于不典型KD组的(74.53±38.60)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PA水平(53.30±24.73)mg/L低于nCAL组的(72.33±42.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PA的截断值选为82.5 mg/L时,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69.5%。结论 血浆PA水平有望作为KD患儿合并CAL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磺达肝葵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依诺肝素进行比较,评价磺达肝葵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磺达肝葵钠治疗组(35例)及依诺肝素治疗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变及治疗后9天及30天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磺达肝葵钠及依诺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包括APTT、PT、TT无明显变化,而FIB及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依诺肝素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磺达肝葵钠组血小板并无明显变化。随访9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随访30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于出院后发生血便。磺达肝葵钠组并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累计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磺达肝葵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及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内皮素1(ET-1)、CRP、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进行ET-1、CRP、PLT检测,并与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对照。同时用心脏彩超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的情况。结果KD患儿不同时期ET-1、CRP、PLT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患儿急性期ET-1、CRP、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扩张(CAE)组CRP、PLT水平与非CA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E组ET-1水平与非CA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PLT、ET-1均参与了KD的血管组织损伤,ET—I可作为预测KD并发cAE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郑礼林  潘家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4-3715
目的分析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川崎病患儿中27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其中1岁以内9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男16例、女11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WBC〉20×10^9/L 6例、WBC≤20×10^9/L 21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PLT〉300×10^9/L 17例、PLT≤300×10^9/L 10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ESR〉100mm/1h 9例、ESR≤100mm/1h 15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热天数〉10d使用IVIG 5例、发热天数≤10d使用IVIG 22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RP〉100mg/L 9例、CRP≤100mg/L 18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儿无性别差异,年龄〈1岁、CRP〉100mg/L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KD病的23例患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及恢复早期血小板数(PLT)、CRP、IgG、IgA、IgM水平,并在急性期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KD患儿在急性发病时血清CRP、IgG、IgM和PLT水平明显升高,恢复后CRP、IgG、IgM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LT在恢复早期较急性期升高更显著;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而冠状动脉异常患儿与无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IgG和IgM、PLT计数变化对KD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可否以血小板计数变化程度来判断病情恢复程度和预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贝克曼ElitePr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迈瑞BC-5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90例肝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体积(MPV),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TT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代偿期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存在PT、APTT、TT显著延长,FIB降低,D-dimer升高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中PLT、PCT显著减少,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病患者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参数,对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