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映体重的指标体重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2、3级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体重指数。通过高血压病患者间及与正常人群的对比,获得不同分组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高血压病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病1、2、3级组间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3级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级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体重与血压关系密切;②超重与肥胖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及较高水平血压的维持,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形成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③体重指数作为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40~70岁,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2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压各参数与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程无显著差异,脑卒中组的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脉压仍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1.56,95%可信区间1.05~2.4,P<0.01)。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脉压是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曹荣  余振球  王容华 《中国医药》2012,7(7):816-818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将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6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共60例,分别做动态血压检查,测量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脉压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压高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祖雪芹 《安徽医药》2012,(9):1299-130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脉压指数(ABP·PP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24 h动态血压(APBM),测定动态脉压指数,以脉压指数(PPI)≤0.40、PPI≥0.41分组,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发病率与PPI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随着动态脉压指数的升高,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脉压指数对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脉压指数(PP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08例根据颈动脉、下肢动脉、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动脉正常组及动脉斑块组,根据初诊高血压病或药物治疗前的血压资料分别计算脉压(PP)及PPI,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动脉斑块组脉压值为69.83±17.52mmHg(1mmHg=0.133kPa),脉压指数0.48±0.07;与动脉正常组脉压值50.81±10.96mmHg及脉压指数0.40±0.04相比,脉压(P<0.05)及脉压指数(P<0.01)增高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I是一个反映血管硬化的良好指标。其克服了以PP评价血管硬化的相对性,在反映血管顺应性中比PP更敏感,更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脂、血糖、血压、脉压、脉压指数等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6±2.04)μg/ml vs(6.83±2.24)μg/ml,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脉压和脉压指数高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血清SOD、MDA、CAT、GSH-PX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与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90例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1级、2级、3级3组,每组30例)与10例非高血压对照组血清MDA、SOD、CAT、GSH-PX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患者MDA随着血压升高而升高(P<0.01),而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清SOD、CAT、GSH-PX活性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DA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显著升高,而血清SOD、CAT、GSHPX活性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显著降低,且与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脉压≥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予缬沙坦治疗。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6周分别检测患者血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两组患者脉压及动脉弹性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6周后脉压(54.9±6.5)下降较对照组明显(67.6±6.9),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小动脉弹性指数C2增加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弹性指数C1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C1、C2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患者动脉弹性,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  相似文献   

10.
林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68-226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录血压变化,根据脉压测定值分为≥60 mmHg(A组)和<60 mmHg(B组)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血肌酐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脉压≥60 mmHg组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肾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脉压<60 mmHg组(均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及肾损害呈正相关,是评价高血压病危险度及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血压调整,防止终点事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肾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研究对象的脉压和脉压指数,按脉压(〉60mmHg与≤60mmHg)和脉压指数(〉0.45与≤0.45)进行分组,观察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及其与脉压、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脉压〉60mmHg组和脉压指数〉0.45组上述肾功能指标中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脉压≤60mmHg组和脉压指数≤0.45组;偏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r=0.305,P〈0.05)、脉压(r=0.402,P〈0.01)和脉压指数(r=0.689,P〈0.01)呈正相关。结论脉压指数能更灵敏的反映肾脏早期损害,是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两组。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并采用无创血压监测仪行24h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患者24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结果 EH+CHD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EH岁组(P<0.05);EH+CHD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均显著高于EH组(P<0.01或0.05);24hSBP-SD、DSBP-SD与PW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扩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血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平均动脉压(MAP)和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新发现且未经过治疗的轻、中度EH患者和54例正常人,记录年龄、性别,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脂谱及血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EH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H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SBP(P〈0.01)、PP(P〈0.05)、MAP(P〈0.05)和PPI(P〈0.01)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SBP、PP、MAP、PPI不具有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低脂联素血症,异常升高的血压可能是低脂联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血压昼夜节律对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24hPP分为4组,A组:PP≤40mmHg(1mm-Hg=0.133kPa)(28例),B组:41~60mmHg(1mmHg=0.133kPa)(43例),C组:61~80mmHg(1mmHg=0.133kPa)(51例),D组:大于80mmHg(1mmHg=0.133kPa)(24例);按血压昼夜变化率(△MBP)分为2组,杓型组:△MBP≥10%(65例),非杓型组:△MBP〈10%(81例),分别进行2h动态血压监测和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比较各组的检测值。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着24hPP增高,早期肾损害程度越严重,D组〉C组〉B组〉A组(P〈0.05);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早期肾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 24hPP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74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根据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A组)及非冠心病组53例(B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24h平均脉压(PP);根据脉压结果分为PP〉40mmHg组128例及PP≤40mmHg组46例,比较2组合并冠心病比率。结果PP:A组(60.1±9.3)mmHg,大于B组(26.5±1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40mmHg组有105例冠心病患者(82.0%),PP≤40mmHg组有冠心病患者16例(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脉压增大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琛  谢江柳 《中国医药》2012,7(8):931-933
目的 应用脉搏波检测技术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10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2、3级组,并将6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心血管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1级组、高血压病2级组、高血压病3级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114±25)ml、(117±24)ml、(111±21)ml、(112±31)ml比(95±25)ml]、心脏指数[(5.1±0.9)L/min·m2、(5.2±0.8)L/min·m2、(5.4 ±0.8)L/min·m2、(4.8 ±0.8)L/min·m2比(4.6±1.0)L/min·m2]、左心室舒张末压[(18±7)mm Hg(1mm Hg=0.133 kPa)、(15±6)mm Hg、(20±4)mm Hg、(20±8)mm Hg 比(12±4)mm Hg]、肺毛细血管楔嵌压[(18±7)mm Hg、(15±6)mm Hg、(20±4)mm Hg、(20±8)mm Hg比(12 ±4)mm Hg]、平均动脉压[(131±16)mm Hg、(119±6)mm Hg、(132±8)mm Hg、(151±13)mm Hg比(95±11)mm Hg]、肺动脉压[(30±11)mm Hg、(26±10)mm Hg、(33 ±7)mm Hg、(34±13)mm Hg比(20±7)mm Hg]、还原血黏度[(4.33±0.94)mPa·s、(4.10±0.85)mPa·s、(3.95±0.69)mPa·s、(5.08±0.90)mPa·s比(3.76±0.73)mPa·s]等均增高(P<0.05);血管弹性扩张系数[(0.65±0.34)、(0.68±0.35)、(0.57±0.22)、(0.66±0.40)比(0.49±0.28)]、血管顺应度[(1.10±0.31)、(1.30±0.29)、(0.94±0.15)、(0.90±0.23)比(1.39±0.2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脉搏波检测技术作为临床心血管功能的检验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脂联素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EH患者60例,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浓度;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常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①E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MI、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P<0.01)。②EH患者lg(脂联素浓度)与BMI、腰臀比(WHR)、年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均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常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只有24h平均动脉压、BMI、年龄是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①EH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低脂联素血症与EH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②EH患者的脂联素浓度与年龄、BMI、WHR、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均呈负相关。24h平均动脉压、BMI、年龄是EH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