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等作出综合判断.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种类繁多,最多为抗结核药物33例(27.27%),其次为中草药23例(19.01%),抗肿瘤药物20例(16.53%),解热镇痛药7例(5.79%),抗感染药、抗糖尿病药、抗精神病药各5例(各占4.13%),抗真菌药4例(3.31%),抗甲状腺药3例(2.48%),其他16例(13.22%);临床类型以胆汁淤积型最多见占60例(49.59%),肝细胞型占33例(27.27%),混合型占28例(23.14%).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减少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087-3088
目的:分析5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56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抗结核类药占26.79%,抗生素类药占21.43%,抗肿瘤类药占14.29%,中草药占12.50%,抗甲状腺类药占8.93%,降血脂类药占7.14%,糖尿病类药占5.36%,其他占3.57%.结论:(1)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类药及中草药多见.(2)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与普通病毒性肝炎无明显特异性.(3)药物性肝炎肝功能检查显示GGT及ALP明显升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腹部B型超声检查等,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药物种类。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75.0%和25.0%,其中以氯丙嗪(25.9%)和利培酮(8.9%)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3个月。结论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性肝损害的高发时期加强监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杨芬 《北方药学》2011,8(12):84-8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1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的ADR发生率最高,有69例,占65.71%,其次为中药制剂20例,占19.05%。ADR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74例,占70.48%。结论:临床应加强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等重点监测,尤应注意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重视药品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本院药物性肝病(DILD)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47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DIL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同期急性肝炎的15.36%。引起此病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制剂、抗结核药、化疗药、抗菌药物、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其中中药制剂占34.01%,抗结核药占27.89%,抗肿瘤化疗药占10.20%,抗菌药物占8.84%,抗甲亢药占6.80%;用药1-3月出现肝损害占97.28%,无临床症状者占17.01%,有症状者占82.99%,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及肝大等。肝功能损伤表现为ALT、AST、TB、GGT及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损伤型92例,胆汁淤积型22例,混合型33例。经综合治疗后,95.92%治愈或好转,2.72%无变化或加重,1.36%死亡。肝细胞损伤型DILD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胆汁淤积型DILD患者恢复快。结论DILD发病率上升,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无特异性;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4—2010年间我所住院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Marin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类型居前四位的依次为抗微生物药物19例、抗肿瘤药17例、中草药16例与心血管用药14例,分别占22%、19.8%、18.6%与16.3%,其后为神经科用药和解热止痛药分别为4%,再次为降糖药、抗甲亢药、免疫抑制剂各占2.3%,雄性激素1.2%。8例不详占5.8%。临床分型:肝细胞型49例占57%,胆汁淤积型25例29%,混合型12例占14%。结论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中草药和心血管用药是引起老年人药性肝损害的较常见的药物,使用此类药物时宜小心谨慎,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1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中草药9例,占23.68%,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抗肿瘤药物7例,占18.42%;抗结核药物7例,占18.42%;抗精神病药物5例,占13.16%;减肥药物4例,占10.53%;抗甲状腺药物2例;占5.26%;抗生素、降糖药、解热镇痛药各1例,各占2.6%。结论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有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8年我院妇科用药不良反应报表情况。方法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ADR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某院2008年度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根据2008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病相关药物中居前几位的依次为:中药占30.9%,抗结核药占29.4%,抗生素占11.0%,抗肿瘤药占5.9%,抗甲状腺药占5.1%,中药中以治疗皮肤病及关节疾病的药物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经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也有愈后不良,值得重视。结论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梁雁  刘晓  张海燕  崔一民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2):1144-1148
目的 分析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2009年325例药物性肝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5例药物性肝损伤中,男164例,女161例,平均年龄(47.2±17.0)岁,涉及药物15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23.4%,中药占第2位,为15.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居第3位,占13.2%。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241例,淤胆型肝损伤50例,混合型肝损伤26例。结论 致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和免疫抑制剂,特点为部分隐匿发生、临床症状严重,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临床医药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娟  杨婉花 《中国药房》2013,(6):543-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收集的220例ADR报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20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占62.27%),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更高,男、女比例为0.71∶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致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最高(占30.45%);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结论: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微生物药物的用量的变化趋势,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2004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物的品种、用量、金额,用DDD分析法和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率和药物费用。结果2002-2004年抗微生物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为30.45%、30.85%、31.12%,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占绝对优势,按消耗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分别为10、8、8个,按DDDS排序各年度位序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年平均6个,抗菌植物药的用量增长明显。结论头孢菌素在抗微生物药物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微生物药物的用量的变化趋势,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2004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物的品种、用量、金额,用DDD分析法和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率和药物费用.结果 2002-2004年抗微生物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为30.45%、30.85%、31.12%,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占绝对优势,按消耗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分别为10、8、8个,按DDDS排序各年度位序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年平均6个,抗菌植物药的用量增长明显.结论头孢菌素在抗微生物药物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平顶山市ADR监测中心2013年上报的3 7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 75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1 619例(占43.17%),女性2 131例(占56.83%);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的ADR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889例,占23.71%),其次为中药制剂(628例,占16.75%);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ADR的给药途径(2 244例,占59.8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我院4年皮肤病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皮肤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引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皮肤科国产新药的开发。方法 :对本院1996年~1999年间的用药品种、金额和来源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结论 :进口、合资的抗变态反应药占该类药品金额82 %~88 % ,提示应加强国产药物的研究。抗微生物药呈逐年上升趋势。天然药种类偏少 ,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外用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药和抗真菌药仍是皮肤病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推动合理用药对抗微生物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进行调查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统计2001~2003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的品种、用量、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结果 2001~2003年抗微生物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32.740%,且2003年年增长率高达32.74%.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占抗微生物药的三分之二以上.结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在抗微生物药物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伤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1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15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占(21.74%),其次为抗结核药(17.39%),解热镇痛类药物(13.91%),抗生素药物(13.04%);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53.9%。胆汁淤积型占23.5%。混合型占17.54%;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注意监测肝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014年我院上报的63例严重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严重ADR类别、预后情况、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63例严重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4.92%,抗微生物药物占32.61%,全身性损害占41.22%,静脉给药占60.87%。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抗肿瘤药物,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慎重选用静脉给药的用药途径,在静脉给药后30min内,应高度警惕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朱波 《中国药业》2012,21(11):57-58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近年来药物性肝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各项指标和相关致病与治疗药物,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警戒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7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病历进行系统分析,侧重于探讨该院药物性肝炎的致病药物。结果肝损害发生在用药两周内最多(占51.38%),以肝内胆汁淤积型常见(占43.06%),发病较重(中、重度肝损害占68.06%),经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恢复情况佳,治愈好转率为87.50%。致病药物以中药、中成药最常见(占37.50%),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和化学治疗药物亦为主要致肝损害药物,联合用药会加重肝损害。骨康胶囊导致药物性肝炎同期在宁波地区多见。结论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与多种药物有关,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用药意识,以减少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