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磁共振成像(MRI)断层血管成像情况。方法使用MRI对162侧正常三叉神经(对照组)和121侧有三叉神经痛症状(试验组)进行检查,然后分析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并对所见血管的走向、直径,血管至脑干的距离等进行相应记录及分析。结果共有175侧三叉神经周围可见到关系密切的血管,其中71侧为对照组,104侧为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三叉神经所见责任血管到脑干的平均距离分别为(4±1.5)mm、(3±1.1)mm,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三叉神经受压受推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MRI应用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会对责任血管距脑干的最短距离及走行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 TN)、面肌痉挛( HF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TN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痛,历时短暂,数秒钟至2分钟;HFS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 TN和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一般病程较长,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传统的药物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纯乙醇封闭治疗、神经末支切断术等,但效果不佳,且易造成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治疗TN、HFS等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患者不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较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我院从2012年1-12月,对146例TN、HFS患者实施了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阵挛性面肌痉挛(clonic facial spasm)或称面肌抽搐,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妇女为多。病因未明。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报道,颅后窝探查发现大部分患者面神经进入脑干处被微血管袢所压迫,减压术后可痊愈,提示与三叉神经痛有类似的发病基础。有关面神经脑池段周围责任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通过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式对患者的手术过程进行监测,对32例经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仍伴有LSR的患者行面神经蛛网膜下腔段全长(面神经远端)探查,并对探查发现的15例存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的患者行充分减压,观察其测结果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15例伴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的患者中,13例患者LSR消失,2例患者仍伴有LSR现象;且术后12例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彻底消失,3例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有所减轻。术后随访1年,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均彻底消失,且无一例患者复发。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以检测结果为依据给予其减压治疗则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手术近期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1例面肌痉挛患者半年后症状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112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78例,面肌痉挛31例,舌咽神经痛3例,并对手术入路及血管神经隔离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8.2%,除1例听力明显下降外,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是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方法的改良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体会。方法采用耳后小骨窗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33例。结果三叉神经痛20例,18例术后疼痛消失,1例二次手术后疼痛消失,1例无效。面肌痉挛13例,术后抽搐立即消失10例,延迟痊愈3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根部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应 用。方法 49 例经手术证实的血管压迫引起单侧 TN 患者行常规 MRI 检查和横轴面 DTI 成像,根据血管与神经相 互关系分为 A 组(接触,22 例)、B 组(移位,11 例)、C 组(压迫,16 例),分别测量患侧及健侧三叉神经根部的横截面 积(CSA)、平均扩散系数(MD)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轴向扩散系数(AD)值和径向扩散系数(RD)值,比较患 侧及健侧三叉神经以及 TN 患者组间患侧三叉神经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 患侧三叉神经 CSA、FA 值明显低于健 侧,患侧 MD 值及 RD 值明显高于健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 AD 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A、B 和 C 组的 CSA、FA 值、RD 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A 组 CSA 和 FA 值高于 C 组,RD 值低 于 C 组;B 组 FA 值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 DTI 序列可以反映三叉神经微观结构的 改变,提示三叉神经脱髓鞘是由血管压迫引起的,为揭示 TN 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 TN 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3.0TMRI融合图像术前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融合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客观显示三叉神经及动静脉的相关关系,确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原因.方法 用3.0TMRI对36例患者行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3DTrue FISP)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扫描.其中,6例并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3D FLASH)序列扫描,使用OsiriX图像软件进行图像融合进行三维重建来评定神经血管压迫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解压术(MVD)并术中录像,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与影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TN患者有症状侧经融合图像确认均有神经血管接触;其中,动脉30例,静脉6例.动脉性压迫严重程度为神经血管接触5例,神经有压迹17例,神经明显移位8例;均通过手术证实.结论 融合图像可以对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进行准确的术前预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8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积痉挛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61例。其中,三叉神经痛40例,舌咽神经痛3例,面肌痉挛18例。随访5-22个月。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5%,舌咽神经痛手术有效率100%,面肌痉挛患者为94.5%。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9例(15.5%);发生较重并发症1例(1.7%),无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因血管压迫导致的相关脑神经疾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对10例三叉神经痛和66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5.6%,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甘航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84-1885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竞争的激烈,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微血管减压术(MV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接受,成为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有效率为87.5%~99.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多平面重建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94例,均行三叉神微血管加压术(MVD)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3D-TOF-MRA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将其检查结果与MVD术中对神经血管压迫(NVC)的检查结果对比,并分析3D-TOF-MRA术前显示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性质与MVD术中判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D-TOF-MRA术前结合多平面重建对神经血管压迫的检查结果与MVD术中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OF-MRA术前显示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性质与MVD术中判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3).结论 3D-TOF-MRA结合多平面重建能清晰显示血管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准确评估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责任血管性质和神经血管压迫征象,能为临床制定MVD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疼痛程度、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色评分为(13.25±3.67)分、躯体评分为(12.11±2.49)分、情感评分为(11.03±2.92)分、认知评分为(12.00±2.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16±2.06)、(10.08±2.15)、(9.25±2.99)、(9.81±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68±0.90)分低于对照组的(4.32±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哪天开始,小文起床后总觉得眼睛不舒服,左眼皮一个劲儿地跳。姥姥告诉他说老家有首歌: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要发财,还说这是好兆头。尽管眼皮跳得挺难受,但听了姥姥的话,小文也就没怎么在意。随后几个月,他的眼皮跳逐渐加重,也越来越频繁,范围也逐渐扩大,由起初的左眼皮蔓延到整个左面颊部。家里人这才急了,催着小文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面肌痉挛。然而,小文吃了一周的药,症状没见明显好转,后来转入神经外科,通过手术才治好。  相似文献   

18.
19.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是一种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966年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oot exit zone,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于黎明 《北方药学》2011,8(6):64-65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95例患者中有89例面部抽搐症状消失,经半年的观察及回访其余6例症状减轻,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