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A类别)、客观自我与现实自我(B类别)、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C类别),即本文所说的自我概念三种类别;它们的不一致或落差是自我心理学重要研究内容,与健康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目的:探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客观自我与现实自我、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或不一致、即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横断面研究。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对象:2002-01/03随机选取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97人)、中国石油大学(85)、中国公安大学(103人)和首都师范大学(52人)4所学校的2~3年级9个班的大学生,共337人;上海大学2年级学生7个班的大学生,共150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的1-2年级4个班大学生,共120人,总共607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51份,有效被试是556人。方法:用自编自我概念(包括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客观自我和镜中自我4个问卷)问卷测量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用症状自评量表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自我概念3种类别落差、心理健康十个因子表现和它们的关系。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概念3种类别落差的描述性统计、A类别落差最大(65.0&;#177;39.2);其次是B类别(-30.1&;#177;28.2);再次是C类别(-0.11&;#177;24.7)。②大学生对症状自评量表的反应属正常范围,揭示大学生的大多数是心理健康的。③大学生A和B落差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显著、C类别落差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不显著。④大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回归分析结果,A类别落差对症状自评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β=0.32),其次是B类别(β=0.24),再次是C类别(β=-0.14)。结论: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客观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高中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对880名高中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评定自我概念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入组学生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评分,男生自我认同、道德自我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1),生理自我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其他因子分男女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来自城镇学生的自我批评因子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学生(P<0.01),其他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精神病性因子无显著相关外,与总分及其他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培养高中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调节能力,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203名大学2年级和3年级的全日制4年制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总分为(86.57±6.08)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52.80±37.00)分,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成人常模(P0.01);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总分、技能、灵活性得分分别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强迫、抑郁、焦虑得分呈负相关(P0.01);满意度得分与强迫、抑郁得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本科护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积极促进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名女性性受害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女性性受害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性受害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家庭外支持维度评分均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内支持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自我接纳问卷的自我接纳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评价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自我接纳、消极应对能改善人际关系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11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7人,女生289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①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1个附加项目。评定方法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等5级得分标准,分别计为0,1,2,3,4分。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4个因子,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量表中的“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恋人”,去掉“儿女”这一项。结果:发放问卷640份,收回问卷568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占收回问卷的59.15%。①在被试336名大学生中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2检出率为55.36%,因子分≥3的检出率为12.8%。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的均分和标准差除焦虑因子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上的均分与标准差相对较高,除躯体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③外语院校男生症状自评量表的恐怖因子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男生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略高于女生,主观支持分略低于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客观支持分低于女生,差异显著(P<0.05)。⑤将受试的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2、≥2分组,两组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总均分<2组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明显高于总均分≥2组,差异显著(P<0.05,P<0.01)。⑥外语院校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和善于利用好社会支持有益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75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名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值为(2.68±0.49)分;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青年组(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0.05);自我效能感高分组实习生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自我效能感低分组(P<0.05).结论 护理本科实习生整体心理状况良好,其中自我效能感高的护理本科实习生心理状况明显好于自我效能感低者.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对其人格特征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对象调查于2004-05在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山东省聊城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96人,男生101人(51.5%),女生95人(48.5%),年龄18~22岁,平均(20±2)岁.方法在调查者的统一指导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参与者进行集体测试.结果纳入196名大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的所有因子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的情绪稳定性、倔强性维度正相关显著,与外向性、掩饰性维度负相关显著;②症状自评量表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③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外向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显著.结论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②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③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改善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对1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病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均P<0.01),慢性病患者TSC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P<0.01),TSCS值与SDS、SAS值均呈负相关性(均P<0.01)。结论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水平较差,焦虑抑郁情绪能够降低自我评价,临床治疗中应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11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7人,女生289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①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1个附加项目.评定方法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等5级得分标准,分别计为0,1,2,3,4分.②社会支持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4个因子,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量表中的“同事”改为“同学”,“配偶”改为“恋人”,去掉“儿女”这一项.结果:发放问卷640份,收回问卷568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占收回问卷的59.15%.①在被试336名大学生中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2检出率为55.36%,因子分≥3的检出率为12.8%.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的均分和标准差除焦虑因子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或P<0.01);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外语院校大学生总体在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上的均分与标准差相对较高,除躯体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③外语院校男生症状自评量表的恐怖因子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男生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略高于女生,主观支持分略低于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客观支持分低于女生,差异显著(P<0.05).⑤将受试的大学生按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2、≥2分组,两组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总均分<2组的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明显高于总均分≥2组,差异显著(P<0.05,P<0.01).⑥外语院校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和善于利用好社会支持有益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586名军校学员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军校学员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结论这一结果为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并证明了加强自我和谐有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章小辉 《中国康复》2007,22(5):342-344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体育生活方式改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方法:对在校大学生370例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锻炼态度量表问卷调查,并进行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结果:370例中喜好体育锻炼、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时间多、喜欢体能耐力主导类、朋友相对少或所在班级管理干部关注体育锻炼的学生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多人集体和单人对抗性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作用,体能速度主导类项目有负向作用;技巧类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负面影响,而足球有正面的作用。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欠佳,城镇学生相对较好。结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和体育兴趣爱好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体育做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的行为意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目的:探讨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计:以高校在读的护理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的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及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对象:于2004-12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西安市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515人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用“无症状”、“很轻”、“中等”、“偏重”、“严重”1~5级评分法。记录总症状分和9个症状因子分。总症状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某项因子分偏高,说明此项的心理卫生问题严重。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分和9个症状因子分。结果: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学生515人中5人因事未填写调查表,应答率为99.0%。收回合格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8.2%。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三年制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一年级相对较低,三年级次之,二年级最好;三年制大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二年级相对较低,五年制本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三年级相对最低。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护理专业学生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中专以一、三年级整体偏高,大专、本科均以中间学习阶段整体偏高;主要精神心理症状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应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 253名本专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专科护生差。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间分别存在负相关和正相关(P<0.01),而其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与本专科护生的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我表露不仅关系到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更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近40年来,成为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大学生的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在适应人际环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提供参考.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科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对象2002-03选取北京地区某理工科大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424名,年龄17~37岁,平均(22±3)岁,男生224名,女生200名.干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应用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SD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孤独量表(UCL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开放式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团体施测.主要观察指标JSDQ和EPQ-RSC、JSDQ和UCLA、JSDQ和SCL-90测定的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性格的外向性有显著的正相关(r=0.29,P<0.01);与孤独呈显著的负相关(r=-0.36,P<0.01),低表露者比高表露者的孤独感体验强烈;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r=-0.16,P<0.01).结论高、低不同表露者与其孤独或人格特征、情绪体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以及贫困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包括90项自评症状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以及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873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 非贫困生、贫困生的自尊量表得分的均分分别为29.76±4.04、30.44±4.02,贫困生自尊水平低于非贫困生(P<0.05);大学生的贫困因素与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自尊水平越高,SCL-90得分越低,中等自尊水平的贫困生的SCL-90得分低于非贫困生(P<0.05),高、低自尊水平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SCL-90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中等自尊水平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应当针对其自尊进行辅导,以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1875名大学生进行了集体测试。结果西宁地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21.54%,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组。神经质、内外向和自我掩饰度三个人格维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质、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和民族4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总均分有影响作用。结论西宁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其神经质、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民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已确认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健康身心之间的中介因素,应对大致分为应对的特质论、情境论和交互作用论的取向,对于应付的描述和分类评估系统仍有待研究。目的:分析应付方式的维度、不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关系。设计:问卷调查。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象:随机抽样选取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学院343名大学生,男生161名,女生182名;年龄19~22岁,平均(19±2)岁,根据学校体检结果,均无严重急性及慢性疾病,所有学生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于1999-09/12在4所高校学生所在教室施测,以自然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共计16个班级,发放422份答题手册,每份手册包含《应付方式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及《SCL-90》3个量表,当场收回问卷。应付方式的评定使用梁宝勇修订《应付方式评定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陈述了1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付策略,如“告诉自己,同别人相比,自己的问题算不了什么,不值得烦恼。”选项为自评5点量表。其中20个项目涵盖了人们常用的多种应付方式,心理适应结果选用2项指标,一是陈会昌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共计20个题目,选项共5个等级,得分高表明适应水平高,另一个指标是《90项症状核查量表》计算总分作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分数越高表明身心症状检出率越高,适应水平越低。测量数据全部录入Foxbase数据库,采用因素及聚类分析处理数据,观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采用相关分析评价不同维度应对方式与适应结果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及不同维度应对方式与适应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422份问卷,收回问卷362份,其中19份问卷因填写有漏项或者选择偏差严重而作为无效问卷,其余343名学生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主要为F1(寻求支持)、F2(积极思维)、F3(认知升华)、F4(消极自责)、F5(面对现实)、F6(转移逃避)、F7(情绪宣泄),聚类分析应对方式的类型主要为A类(主动面对型),B类(被动退避型),C类(消极宣泄型)。②适应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更多的运用A类方式,适应差的学生较多使用B、C类方式,C类应付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频率较低。A类方式与身心症状的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r=-0.258,P<0.01),与适应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B类方式和C类方式与身心症状检出率都呈显著正相关(r=0.338,0.364,P<0.01),B类与心理适应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r=-0.140,P<0.05),C类只与长期的心理适应性的关系不显著。A类与C类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不同程度应激水平与3类应付方式也有显著关系,高应激与较少的使用A类方式有关,而与较多的使用B类、C类有关。结论:应付方式具有复杂性,不同应对方式的使用与心理适应性水平有显著相关,但影响的方向也因个体特点、结果变量指标、应激程度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应届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卫辉市高级中学186名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36名学生中34(18.23%)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心理问题以敌对强迫、抑郁、偏执为主。结论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内常模青年组比较仍有明显差距.应引起教师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名.对照组56名。研究组给予认知技能、系统脱敏、人际交往训练16w.并于训练前、训练16w末和停止训练24w末分别采用16项人格测试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组间和组内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心理训练16w末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与心理训练前比较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停止训练24w末16项人格测试量表二级指标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训练在短期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人格的改变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