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智力发育的因素。方法:0~6岁发育筛查测验(简称DST)。结果:父母亲从事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各种高危因素难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对儿童智力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庆玲  傅大干  邹玲  尹跟旭 《西部医学》2008,20(5):1015-1016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远期智能评估。方法将6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于病情稳定后72小时内加用HBO治疗,并通过随访对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及1岁时体格、智能的发育情况加以比较,5~7岁时行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测试,以评价HB0治疗HIE的远期智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及1岁时智能发育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体格发育差异无显著性。5~7岁时WPPSI智力测定,HBO组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改善远期预后,提高智商水平,降低致残率,是提高生存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行为问题儿童智力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智力特征 ,分析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及智商水平的因素。方法 应用Conners教师用儿童行为量表 ,对某县农村 15 40名6~ 13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评定 ,筛查出有行为问题儿童 117人。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及对照组进行智力测验 ,并入户调查相关情况。比较两组儿童的智力测验结果 ,并分析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另外 ,选取 2 92名 6~ 13岁儿童 ,运用中国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智商 ,分析影响儿童智力因素。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7 6 %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为问题儿童的智力因素结构与无行为问题儿童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儿童一般智力因素 (G因素 )不同。智力测验提取的因子数也不同。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为 :父亲文化程度低、父母教育子女态度不一致、距上次怀孕间隔小于 6个月、妊娠期严重的反应和母亲非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等。影响儿童智力因素 :怀孕时母亲的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年购买儿童课外书籍花费、孕早期母亲阴道出血情况、新生儿第一声啼哭距分娩时间、婴儿 4月时头能否竖直等。研究提示 :母亲妊娠年龄对儿童智力有直接作用 ,而母亲文化程度除有直接作用外 ,其间接影响也不可忽视。同时 ,初步建构了男女儿童行为 -智力 -学习成绩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4.
儿童智力低下是影响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我市儿童智力低下患病情况,分布特点、探讨其发病因素及防治规律,我们于1987年10月至1988年5月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地区及对象我们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城、矿、农、牧区35个点进行调查。抽取8221名常住以上地区0~14岁的儿童为调查对象。实查7670名。1.2 智力低下判定首先做智力筛查:初生~5岁用丹佛发育筛查;5岁以上用绘人试验。b、智力诊断:对筛查可疑者进行智商评分。3岁以下儿童一心量表,4~6岁用Wppsl量表,7岁以上用WISC-R量表。后由技术骨干小组对智商低于75分以下者,进行效度符合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最后作出判断。智力低下分型:根据  相似文献   

5.
儿童少年智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对武汉市7、9、11、13、15、16岁360名儿童进行的智力测试和有关因素调查表明:儿童智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3岁以前发育较快,此后增长缓慢。本样组智力水平较美国韦氏样组为高。在智力结构上,言语能力前者高于后者,操作能力前者略低于后者。智商男高于女,13岁后差异愈加明显。智力发育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前智力低下幼儿的智力等级及相关因素,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学龄前期儿童智力量表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医院就诊层筛查为智力异常的43例4-6岁幼儿,按照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诊断测试.结果:43例智力低下幼儿轻度25例、中度11例、重度4例、极重度3例,轻型与重型之比为1.39∶1;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为智力低下幼儿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医院门诊智力低下更多表现为轻度智力低下.影响的因素也属可控制性,因此加强孕前、孕期的各种保健是改善与提高儿童智力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WISC—R法对锦州市儿童智力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ISC—R)对锦州市6~16岁220名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及学业成绩的调查表明:儿童智力发育水平是较高的。在智力结构方面发展不均衡,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而男生优于女生,中学生更为明显。智商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重点学校学生智商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因此广泛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生子资料,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影响及相互作用特点.方法运用双生子研究法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87对6~17岁同性别MZ和DZ双生子进行智力测试和家庭背景状况调查.结果儿童总智商遗传度为0.5175,言语智商遗传度为0.7350,操作智商遗传度为0.4732.多因素正交设计F检验结果显示,与遗传因素有交互作用的环境因素有父母亲中学以下文化程度、父亲吸烟饮酒、母孕期患病及分娩时有不利因素、生育年龄大于29岁、儿童早期发育不良和早期教育.结论儿童智力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父母较高文化程度、早期受到良好教育等有利环境因素可促进儿童智力潜在遗传性的发挥,母亲孕期患病、生育年龄大、家庭经济收入低等不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韦克斯勒(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测验了940名6~16岁中小学生的智力,编制出由11个年龄组的12个分测验原始分等值的量表分转换表,各年龄共用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及全量表3种量表总分等值的智商转换表组成的智力常模。经常模科学性验证表明,常模数据具有高效度与信度,可作为本地区现阶段中小学生智力发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智商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Gesel发育量表、韦氏学前与初小儿童智力量表对34例在新生儿期患高胆红素血症的儿童进行了智能发育测定,结果:智商边缘和异常者23例占67.6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胆红素血症对智商的影响逐渐减轻(x2=7.8404,P<0.05);同时分析了高胆红素血症对智商影响的其他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提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及早降低胆红素水平,同时对患儿进行早期教育干预,对减少智能损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录,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于PICU住院治疗的所有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等信息。比较≤6月龄及>6月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  926例患儿列入研究,其中位年龄为4个月(IQR: 2.0~10.8个月),≤6月龄者占61.3%。18.2%患儿有基础疾病或早产史。咽红/咽痛(95.9%)、咳嗽(93.4%)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占39.7%、心力衰竭占33.7%,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多发(AOR=1.456,95%CI:1.009~2.107)。另外,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χ2=14.7,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21,95%CI:0.578~0.900)。≤6月龄患儿也较>6月龄者住院时间更长(χ2=18.2,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70,95%CI:0.660~0.900)。结论  PICU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红/咽痛、发热、呼吸急促为主,且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PICU严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基础疾病、早产史及≤6月龄不利于患儿的治愈或好转。  相似文献   

12.
CONTEXT AND OBJECTIVE: Knowledge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 development disorders is essential for delivering high-quality childcare. The objective here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occurrences of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among children attended at a reference clinic for children at risk of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DESIGN AND SETTING: Retrospective study at a multidisciplinary reference center, Embu, S?o Paulo. METHODS: All cases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between 1995 and 2003 were reviewed. The risk factors assessed were low birth weight, gestational age, length of stay in neonatal ward, perinatal asphyxia, mothers age < 18 years, congenital infections, malformations and low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al tests and assessments by the clinics professional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sisted of the chi-squared test for comparing categorical variables and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211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occurred in 111 (52.6%).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y and low birth weight, perinatal asphyxia, length of stay > 5 days, prematurity and mothers age 18 years and older. Low birth weight, history of perinatal asphyxia and mothers age continued to be significant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S: Speci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d/or infants with histories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Low birth weight is easily assessed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marker when defining guidelines for following up chil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学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高龄孕妇314例,按预产期年龄分为35~39岁组和≥40岁组;按血清学筛查情况分为血清学筛查低危组、血清学筛查高危组和未做血清学筛查组,分析各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结果胎儿染色体异常率4.14%(13/314)。≥40岁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13.21%(7/53),高于35~39岁组2.30%(6/261)( P=0.001)。血清学筛查高危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7.69%(7/91),高于血清学筛查低危组0(0/64)( P=0.022)。结论对高龄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有助于减少介入性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朱庆  韩庆 《农垦医学》2012,34(3):236-238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发病的高危因素,脑瘫患儿治疗时机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收治308例脑瘫患儿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中以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最常见,多数患儿在1岁以后诊断,1岁前诊断16例,占5.2%,6个月内无诊断病人.住院病人以痉挛型为主,占75%.影像学检查异常率高达93.5%.民汉之比22.2∶1.结论:脑瘫病因复杂,但对有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因素的小儿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时机尤为重要,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和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对减少病残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方法将142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按照年龄段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岁~6岁)、学龄期组(7岁~11岁)以及青春期组(12岁~14岁),对4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学龄前(52例,36.6%)和学龄期儿童(66例,46.5%)构成比较高,婴幼儿(9例,6.3%)和青春期儿童均较低(15例,10.6%)。4组儿童消化性溃疡发病部位、溃疡合并症、溃疡分布及Hp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年龄有明显的关系,学龄期及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十二指肠是好发部位,一般呈多发性分布,患儿随着年龄增加Hp感染率增加,且容易合并浅表性胃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月龄婴儿出生季节与智能发育的关系,为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儿童心理保健科测试的无高危因素且0~6月龄无重大疾病的6月龄婴儿共21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0~6岁儿童智能发育测验与访谈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出生季节的婴儿在6月龄时各能区发育商比较,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平均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出生的6月龄婴儿发育商分别低于春、冬季出生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平均发育商分别低于秋季出生的婴儿(精细动作P<0.05,适应能力和平均发育商P<0.01),冬春季出生的6月龄婴儿各能区发育商分值高于夏秋季。结论 6月龄婴儿智能发育存在季节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早产儿出生至1岁期间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出生并在高危儿门诊随访到1岁的早产儿34例(早产小于胎龄儿9例)与足月儿34例,并用SPSS 16.0软件分别比较出生后12个月内体重、身高、头围的生长速度.结果 早产儿2月、4月龄体重、身高、头围均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山东省3县17个行政村的7~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41%和5.86%,男童和女童之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OR=3.062,95%CI:1.708~4.932)、每天睡眠时间(OR=2.693,95%CI:1.136~5.641)、油炸食品的食用频率(OR=2.024,95%CI:1.041~3.570)、膨化食品的食用频率(OR=2.304,95%CI:1.208~5.416)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儿童出生体质量(OR=1.615,95%CI:1.013~2.742)以及父亲或母亲是否肥胖(OR=1.846,95%CI:1.109~3.520)也与农村儿童超重肥胖相关联。结论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控制农村儿童超重肥胖应重点关注儿童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农村婴儿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州省农村婴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农村婴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2年死亡的婴儿作为病例组,同期存活婴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利用(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3项同时利用)校正OR为0.255(95%CI 0.076~0.665),定期体检校正OR为0.501(95%CI 0.449~0.886),体重低于2.5 kg的校正为OR10.231(95%CI 3.854~27.155),出生缺陷的校正OR为9.971(95%CI 2.380~41.78),孕期负性事件的校正OR为2.146(95%CI 1.249~4.855),母亲年龄>35岁的校正OR为3.11(95%CI 1.180~6.134),怀孕前3月感冒与发烧2.345(95%CI 1.184~4.642),父亲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与文盲比)的校正OR值均小于1.结论: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孕期负性事件、怀孕前3月感冒与发烧、高龄孕产妇是贵州省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母亲同时接受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3项卫生服务及父亲文化程度高、婴儿定期体检是婴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483例可疑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12个月组(n=275),13~24个月组(n=136),25~36个月组(n=72),对比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分析佝偻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0~12个月组患病率为50.5%,13~24个月组患病率为39.7%,25~36个月组患病率为23.6%,三组比较0~12个月组患病率高于13~24个月组,而13~24个月组患病率高于25~36个月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12个月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为50.5%(139/275),13-24个月组为39.7%(54/136),25~36个月组为23.6%(17/7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儿童佝偻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方颅、肋膈沟,发病率45.7%,其次为单纯神经精神症状及枕秃,发病率21.4%,第三为方颅、肋膈沟合并鸡胸、肋串珠,发病率16.7%;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孕周、双胎、喂养方式、正常添加辅食、合理补充维生素D、光照时间、营养不良、肥胖、晒照皮肤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重在预防,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