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茂文  曾宗渊 《广东医学》1994,15(6):373-375
本文收集我院1964年3月~1994年4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口腔粘膜白斑癌变66例进行分析。本组不包括口腔癌灶周围并存的白斑病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66例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以40岁以上占最多(86.4%),但也有少数出现于年轻患者(10~29岁年龄组),占3%。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平均51.4岁。部位以舌(62.1%)和口颊粘膜(16.7%)的白斑癌变居多。一般均由患者自已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纤维瘤(DF)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皮肤纤维瘤66例患者(80个病灶)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66例皮肤纤维瘤患者,男女比例1:1.13,中位发病年龄33.5岁,病程1个月-12年,肿瘤的大小从0.3-5cm不等,多数肿瘤的大小≤2cm(85.00%),部分患者有自觉症状,如瘙痒、触压痛等。80个病灶位于四肢者51例(63.8%),且下肢多于上肢,多表现为单发褐色结节。术前确诊“DF”12例,拟诊“梭形细胞瘤”2例、“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瘢痕”1例、“体表凹陷”1例、“肉芽肿”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80张H-E染色切片中,细胞性2张(2.5%),动脉瘤样1张(1.25%),非典型性1张(1.25%),余均为经典型DF。免疫组化Vimentin、CD10均呈阳性,CD34阴性率为82.93%。结论:不同分型的DF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是诊断的关键,结合免疫组化分析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邹世海  叶任高 《广东医学》1999,20(6):432-433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经肾活检的LN6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学异常,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型(IV型)最多,占48.5%,其次为系膜增生型(22.7%),Ⅳ型LN的活动指数病理积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最高。结论 LN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LN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要病因中不良性经历可以大致推测其病理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型肝炎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或)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逐渐下降。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细胞酶的合成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速度法测定135例经经病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型肝炎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结果 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或)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逐渐下降。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细胞酶的合成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临床观察戴义齿后部分患者的口腔粘膜组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改变。Nater Ringsdortct等对其因素描述过不同的见解,现根据自1956年~1980年临床观察850例患者戴义齿后口腔粘膜组织改变的  相似文献   

7.
天疱疮的口腔粘膜损害1例附属医院口腔科葛志华,张少先关键词天疱疮;口腔粘膜;损伤患者女性,39岁,因牙龈反复糜烂2年,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初起时咽部发疱,疱破后有血性及黄色浆液性渗出,后渐渐波及牙龈,病变反复发作,范围广泛,因局部疼痛明显而影...  相似文献   

8.
9.
10.
小儿白色念珠菌性肠炎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幸生 《广东医学》1998,19(5):373-374
小儿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多由于腹泻治疗不当,滥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可导致病情迁延,引起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儿科于1990年5月-1997年3月对520例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病患儿进行大使病原学检查,发现白色念珠菌性肠炎邱例,占12.7%,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1个月-2岁。1岁以内48例,母乳喂养22例,占45.83%。起病时间2周一5个月。院内获得性感染ZO例,占30.3%。全部病例均用过l-5种广谱抗生素治疗。疗程最短6天,最长5个月。使用抗生素品种以氢等青…  相似文献   

11.
120例骨髓活检组织病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1 2 0例骨髓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变化分析 ,旨在评价骨髓活检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骨髓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 ,常规作HGF、HGG、Gomori网状纤维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 ,观察并比较骨髓切片及涂片增生度情况 ;结果 :骨髓活检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优于涂片 ;结论 :骨髓活检对许多血液疾病的诊断、分类分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骨髓活检与涂片须结合分析 ,以提高诊断率及评估疗效、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66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病例的6%,其发病无性别差异。临床上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呕吐、上腹包块、贫血等表现为主。病变多位于胃窦部,以溃疡型多见,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易发生淋巴近转移,确诊时绝大多数属中晚期胃癌(Ⅲ、Ⅳ期占85.7%).根据上述特征.提议对有症状的患者在及早进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力争早期确诊并施行手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临床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的42例病理切片。只有1例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外未见癌变。本文从复习文献同意廖松林观点即“外阴白斑”不是独立的疾病,它是一组各自有一定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的疾病。着重对外阴白色病变的命名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讨论。特别指出外阴白色病变与外阴癌的关系并不很密切,不能一概视之为癌前病变。 42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激光治疗,近期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粘膜疾患,其癌前性质已被公认,而且有些临床表现为白斑者,本身就是原位癌或浸润癌。关于白斑的概念,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和忌见分岐。本文报告我院104例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并以临床与病理结合上,对各种表现的与口腔粘膜白斑进行比较观察,并提出口腔粘膜白斑的分型意见。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的构建方法。方法 用 Dispase中性蛋白酶分离提取未长毛的 SD乳鼠硬腭口腔粘膜细胞 ,用角化细胞培养液对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以自制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口腔粘膜。结果  Dispase中性蛋白酶可较好地分离提纯口腔粘膜细胞 ,用 Dispase消化酶分离获取上皮后 ,再用胰蛋白酶消化上皮为单细胞的最佳时间为 10 m in,过低的细胞密度不易形成克隆 ,鼠口腔粘膜细胞培养的最适密度为 1.5× 10 5/ cm2 。角化细胞培养液能对鼠口腔粘膜细胞进行培养 ,且没有成纤维细胞污染 ;口腔粘膜细胞在藻酸钠薄膜上生长良好。结论 利用角化细胞培养液作为培养基 ,藻酸钠薄膜作为支架材料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简称口腔粘膜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最佳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例口腔粘膜恶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上唇者4例,上颌5例,颊粘膜2例并腮腺转移,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其中3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存活率60%。结论口腔粘膜恶黑比较少见,且形态复杂,预后差,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皮肤结节性红斑——6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皮肤结节性红斑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以侵犯静脉及小血管为主。这类血管炎多因免疫复合物(Ⅲ型)及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故可称为免疫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不是一独立疾病。病因众多。本文66例中有16例的病因是结核病。另12例则是某些免疫病的一种皮肤表现。治疗时应首先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本病予后良好,仅血管炎涉及主要内脏时方影响生命。本文2例因血管病变广泛死于继发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临床病理资料的复习认为应废弃“外阴白斑”的名称,病理上分别独立诊断,临床上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资料和方法选择本教研室1959—1983年原诊断为外阴白斑、符合外阴白斑、外阴白斑恶变的病理材料150例,其中外阴切除标本19例,活检标本131例,另有16例系诊断为外阴癌的病理标本。全部资料均经10%甲醛固定,石腊切片HE染色,少数病例做了胶元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复习了病解组43例原诊断“外阴白斑”或“符合外阴白斑”的病理材料,按改良的国际外阴病会议拟订的分类法重新分类。提出其中11例已施行手术的错误,认为“外阴白斑”的诊断术语,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不应作为疾病的诊断名称。并对本组病例的取材部位及方法和癌变的关系作了简单讨论。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至今仍缺乏完善的诊断标准。近年来,根据国内外报告,认为“外阴白斑”多非癌前病变,并已趋向废弃“外阴白斑病”的诊断用语。本文结合我组43例病理材料的分析及文献复习,就外阴白色病变的名称等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自Breisky(1885)和Berbeley(1909)提出“外阴白斑”的命名以来,对该病的命名、诊断标准及治疗意见长期持有争论。本文通过复查我院女阴白色病变322例的病理活检材料,结合疗效观察,就以上问题提出我们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