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988名0~3岁散居正常儿童的前臂围、上臂围、体重、身长、坐高、头围及胸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臂围与上臂围、体重、胸围、身长、坐高及头围之间都存在高度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还发现:与前臂围关系密切的营养评价指标主要是上臂围、体重和胸围。 相似文献
4.
<正> 皮褶厚度和上臂围等是判断儿童营养状况比较可靠的指标之一,已被营养学家和儿科医生在临床上所采用。我们选择衡阳市12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正常健康儿童1940名,测量了皮褶厚度和上臂围等,为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1986年3~6月于衡阳市共检测工厂、机关、部队和学院等12所幼儿园1940名2~7岁正常健康儿童,凡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低于北方9省市城区儿童标准10%;体重高于15%以上者被剔除。采用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的BFK1皮褶仪(钳头面积4mm×4mm,测量范围在0~60mm,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上臂围及其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以便对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加以充实。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幼儿园3~7岁儿童531名进行身高、体重、上臂围的测量,并用百分位法和Z评分法评价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结果男女儿童上臂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上臂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7,P0.01)。用上臂围百分位法评价,3岁组男童营养不良、6岁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用年龄别身高Z评分法评价,6岁组男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最高(19.2%);身高别体重Z评分法对5岁组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检出率最高。上臂围与身高、体重及Z评分均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以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参照,上臂围临界值为15.5cm时,敏感度(90.9%,41.7%)、特异度(71.3%,70.6%)均较高。结论上臂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实用的指标,但需要适合的标准以及对测量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上臂肌围是评价肌蛋白消耗程度的快速而简便的指标,同时也是反映肌蛋白量的良好指标。目前我国健康男性青年上臂肌围的标准值还未见报道。我军营养调查中,暂以日本人的数据24.8cm为男性青年的标准参考值。1984年6月下旬,我们对某部1057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了上臂肌围的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我国健康男性青年上臂肌围的标准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遵循《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WS/T 598.1-2018卫生统计指标第1部分:总则》编制《儿童营养与健康评价指标》。标准由4章组成,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指标目录。标准规定了儿童群体营养与健康评价的指标及指标描述,适用于儿童营养与健康调查相关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相关指标利用、发布及共享。本标准实施对于规范各地儿童营养与健康调查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儿童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臂围值在评价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85~1989年我国7省9个县的26171名及1990年27省101个县的68876名1~5岁儿童体重和上臂围数据,对国际上采用的诊断1~5岁儿童营养不良的上臂围界限值(<12.5cm为重度营养不良,12.5~13.5cm为中度营养不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岁儿童用同一上臂围界限值灵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特异度则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提示随年龄的增长漏检率越来越高。经判别分析提出各年龄组的上臂围界限值,但其漏检率和误判率也在30%左右,本研究结果说明上臂围不是评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上臂围的测量结果分析唐金菊(湖南省桃源县妇幼保健所415700)由于长期饮食不足造成的机体组织消耗可反映在上臂围的减小。因此,我们于1993年5月结合儿童体检对我县城关地区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了上臂围、体重、身长测量分析,结果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10.
11.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6,(4)
资料:┌──────┬──┬───────┬────────────┬──────────────┐│接触的物质 │试验│代谢物 │正常范围 │有害下限 ││ │材料│ │ │ │├──────┼──┼───────┼────────────┼──────────────┤│丙烯睛 │尿 │硫氰酸盐(CNS) │0.2~10毫克/升(Elkins) │未定 ││ │ │ │(吸烟者)1.2~9毫克/升 │ │├──────┼──┼───────┼────────────┼──────────────┤│丙酮 │尿 │ 游离酮 │9~14毫克/升 │ … 相似文献
12.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6,(5)
接触的物质代谢物常范围10夕J|川|一|引|一!一|l--l|昌|一1|1.|一||州||习|一氧化碳三旦竺兰} CO}1~2%绝吸烟者1一10%)2~10 Pp,11(10~50 PPIn)锑Sb95%上芦反中间浦95%上限中间值;:飞澎孺蓉/。)50 PPm未定20.6声‘g/日5 .4产g/日(掘内)铀0.006(0~0.05)拜g/日(增田)锦Cd平均平均0。16 1~20。1~8 1~2/1009/1009(原田)伽田’l’g竺鸿蜡铬Cr2 .5~2.5群g/g(Sehroeder)3(1~7)产g/l(松冈)0 .6。~0.06产g/g(Sehroeder) 0。2~19平均0.9上0.550产‘g/l50产g/1(Elkins)未定50l’g/l(诊断中毒的标准)未定50产g/l(Elkins)未定20产g/1。。g(烷基汞则… 相似文献
13.
儿童锌营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18名3~6岁儿童进行膳食调查与体格检查,在排除膳食影响及各种感染性疾患条件下,以血浆锌划分锌缺乏组(140人)和对照组(166人)。测试两组儿童的尿锌/尿肌酐比值,血清ALP活性,血清胆固醇水平及上述指标在给锌缺乏儿童补锌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锌缺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尿锌/尿肌酐比值下降(P<0.05),血清ALP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稍低(P>0.05)。锌缺乏组儿童补锌治疗后,97.9%儿童血浆锌升高382.8%儿童尿锌/尿肌酐比值升高;100.0%儿童血清ALP活性升高;89.6%儿童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这些指标在补锌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血浆锌和血清ALP同时低可以预示儿童体内锌缺乏,需要补锌治疗;尿锌/尿肌酐比值能效敏感地反映儿童的锌营养状况;胆固醇与锌营养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姜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52-53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利用集体授课,个别辅导,食物演示和操作等方法 ,对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营养学知识,血糖等指标检测方面的营养教育。结果 6个月后,营养教育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营养教育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等相关指标的认识水平和自身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者按上臂围<13.5cm.KAUP 指数<15的儿童“为营养不良”或“可疑”的判断标准,对3435名3~72月龄儿童的体格发育资料作配对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判断结果不一致.若以 KAUP 指数法判断结果为“真”,则上臂围指标的漏检率为66.9%,误检率为19.1%。建议将上肾围判断标准改为:不满2岁用13.5cm;2,2岁用14.0cm;4,5岁用14.5cm,则各年龄组的漏检概率可降至10~43%,误检概率为54~21%,更能满足儿童营养监测现场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营养健康管理干预对肥胖患者体脂肪含量及营养状态等指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营养管理)和观察组(针对性营养健康管理)各20例,就两组患者体脂肪含量及营养状态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肥胖者通过实施针对性营养健... 相似文献
17.
探讨秦皇岛市7~12岁学龄儿童上臂围身高比值(AHtR)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的关系,为早期识别儿童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秦皇岛市5所小学l 352名7~12岁汉族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右上臂围、血压等指标测量,并计算AHtR.结果 男生7~12岁各年龄组AHtR中位数为0.142~0.154,女生为0.136~0.143.相关性分析显示,AHtR与年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男生:r=0.020,P=0.607;女生:r=-0.044,P=0.258),与儿童血压呈正相关(rSBP=0.304,rDBP=0.153,P值均<0.01).AHtR识别儿童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男生为0.765(95%CI=0.692~0.837,P=0.000),女生为0.716(95%CI=0.615~0.817,P=0.000).男生AHtR切点为0.17,女生为0.15;灵敏性男生为54.3%,女生为69.4%;特异性男生为84.5%,女生为68.1%.结论 AHtR与儿童高血压密切相关,且诊断切点与年龄无关,是儿童高血压筛查的简单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19)
目的 分析兰州百合的主要营养品质,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简化。方法 以120个百合样品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等8项营养品质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代表性营养品质指标。结果 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含量呈正态分布;各指标均划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5级,各级的平均分布频率分别为6. 37%、13. 20%、47. 33%、20. 73%、12. 36%;可溶性糖与总糖、粗纤维、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兰州百合营养品质8项指标可简化为5项;对5项品质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经过正态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确定了5项品质指标的等级范围值。结论 采用可溶性糖、粗纤维、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5项指标可以对兰州百合营养品质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了16例2-14岁骨科矫形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例定了其白细胞,红细胞、血浆、骨骼肌、骨骼及发锌含量,并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白细胞锌与骨骼肌锌呈有意义正相关,可代表体内锌营养状态。2.血浆、红细胞锌与骨骼肌锌相关性差。3.发锌与各指标均未出现有意义相关,建议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