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脑室出血由于积血形成脑室铸型或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脑室出血中最严重的一型。我院自2001-01以来共收治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共26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毕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81-698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全部病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清除脑室积血,微创术后第2天每日进行1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获得成功,术后存活11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微创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脑室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苏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06-5607
2005-01~2006-11我科收治自发性双侧脑室出血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28例,均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41~83(平均65.6)岁。经头颅CT证实为双侧脑室出血呈脑室铸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23例,脑血管畸形1例。28例均处于昏迷,其中5例为深昏迷,并发生脑疝。2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6例出现高热,体温高于39℃。1.2治疗方法本组均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及尿激酶冲洗,给予药物降颅压、控制血压及应用促醒剂等。入院24h内穿刺17例,48h内穿刺11例。在基础麻醉及局麻下…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2003-01-2008-12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15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AMI诊断标准。男101例,女55例,年龄28~70岁,平均63岁。梗死部位包括前间壁50例,广泛前壁48例,下壁46例,前间壁+高侧壁12例。伴急性左心衰8例,右心衰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额穿刺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15~60 ml、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患者70例,经额穿刺抽吸引流,术后用尿激酶清除残留血肿。结果:预后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41例(58.6%),中残21例(30%),重残5例(7.1%),死亡3例(4.3%)。结论:经额穿刺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经济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15~60ml)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1999~2005年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50~75(平均63)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8例,局限前壁5例,前侧壁3例,广泛前壁13例,下壁8例. 本组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病例选择标准[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冠脉的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冠脉再通45例,再通率77.6%;9例(15.5%)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3-01~2006-06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2(平均56)岁,其中发病6 h以内入院39例,6~12 h内入院11例。本组均为首次发病,头颅CT排除脑出血,无明显意识障碍,无出血倾向。入选标准:符合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天普洛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中心纳入的标准:(1)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脑出血;(2)发病在6 h以内;(3)年龄在80岁以下,排除T IA;(4)收缩压在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5)无出血性疾病;未用过抗凝剂…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2006年以来静脉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52~75岁。本组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1)持续胸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刺碎吸外引流治疗脑出血中尿激酶的合适用量。方法:根据头颅CT定位,局部麻醉下,垂直体表穿刺进针,抽吸血肿,而后注人大剂量尿激酶溶解治疗。结果:死亡5例,存活53例。术后随访6~12个月,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30例,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2例,V级5例。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在治疗脑出血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下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重症脑室出血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死亡率。方法:收集重症脑室出血患者(GCS评分<7分)17例,早期采用双侧脑室交替或同时引流和尿激酶灌注,并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以及改善脑微循环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17例中,存活12例(70.59%),其中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死亡(29.41%)。结论:尽早疏通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与脑微循环是重症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采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综合措施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谢冀晖  许美燕  肖今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57-2059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球周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把在我院2000年之前和之后住院治疗确诊为玻璃体出血的病例列为对照组(共29例31眼)和治疗组(共41例44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球周注射治疗方法,回顾性地研究分析两组治疗病例的疗效、疗程的差别。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球周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疗程缩短,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2002—07-2005—07尿激酶注入治疗脓胸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出治疗观察要点。方法将40例脑梗死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40例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7 d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溶栓前评分(7.35±5.08)分,溶栓后评分(2.825±3.80)分,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溶栓后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处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6-01~2004—12我院筛选出重症脑出血破入脑室48例,并行锥颅脑室引流及术后尿激酶冲洗.溶解脑室血凝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发病时间在72 h内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活血、脑保护剂、抗凝、清除氧自由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尿激酶溶栓,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早期尿激酶溶栓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分析6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3.33%,住院期间再梗死率为15.0%,病死率为1.67%。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再通率较高,出血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3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1例。两组患者均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天1次抽取胸液,并给予2HRZS(E)/4HR化疗方案。治疗组每天1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雷米封0.3 g和丁胺卡那0.4 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射后二种药物。结果:两组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积液分隔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以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积液分隔,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5—01~2007—01尿激酶治疗胸膜肥厚1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