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许亚农  陈青青 《海峡药学》2005,17(4):193-194
阐述在新形势下基层医院门诊药房规模及设施的配置,门诊药房中发药窗口及后台工作的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窗口,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素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服务质量,做好门诊药房的工作.为人民的健康尽职尽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药品供应物流管理模式应用于我院门诊药房后对工作流程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药品保障中心依托HIS系统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药品供应物流保障系统,对比三种药品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应用的工作效率。结果:应用该模式能减少药房内部非增值劳动,减少药品库存数量,缩短药品供应周期,并保证HIS入库及时准确。结论: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门诊药房的库存管理,但系统仍需技术支持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徐江红  姜峻  郭正杰  于永洲 《中国药房》2007,18(31):2428-2430
目的:加强门诊药房的药品盘点管理,降低药品盘点误差率。方法:依托"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经数据提取重组,设计门诊药房药品分柜定位动态盘点表,建立待发药品处方转移数据库,用于未确认过期处方的管理。结果与结论:药品分柜定位盘点表的应用,使库存表的药品名称排序与货柜药品摆放的顺序一致,不同厂家的同种药品无需再进行合并入库和货位编号维护,使得动态盘点更为省时,操作灵活便捷,大大提高了数据准确性,体现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药品盘点工作中的强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急诊药房是医院药品调配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门诊时间结束后以及夜间,急诊药房要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医取药,满足夜间病房或手术后病人用药,因此提高急诊药房药师调配药品的工作效率非常重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诊药房采用单人配发模式调剂药品,即由1名药师承担一个窗口全部处方的调配与药品发放工作.急诊药房的药品以输液和注射液为主,而且大多数处方的药品品种数较多,处方较复杂.近两年来,本院急诊部新增加了儿科门诊和日间病房,抢救室和观察室也增加了床位,导致急诊药房的工作量剧增,药师工作压力增大,病人排队时间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急诊药房于2011年2月引入智能存取系统,用于药品调配.作者分析了智能存取系统对急诊药房工作质量和药师工作效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关键词:智能存取系统;急诊药房;药事管理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90-03  相似文献   

5.
结合本院门诊药房开展工作质量管理情况,从抓质量意识教育、落实规章制度、抓好工作质量考评、抓好继续教育、规范药品的摆放、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提高发药窗口的服务质量、发挥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实行电子处方配发药品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本院门诊药房开展工作质量管理情况,从抓质量意识教育、落实规章制度、抓好工作质量考评、抓好继续教育、规范药品的摆放、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提高发药窗口的服务质量、发挥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实行电子处方配发药品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本院门诊药房开展工作质量管理情况,从抓质量意识教育、落实规章制度、抓好工作质量考评、抓好继续教育、规范药品的摆放、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提高发药窗口的服务质量、发挥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实行电子处方配发药品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门诊药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允武  宋世珍 《药学进展》2000,24(5):290-292
本文介绍门诊药房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其方法是:采用10BaseT局域网系统+Windows NT4.0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采用Vsual Foxpro6.0数据库语言。该网络系统以“门诊药房综合管理系统”为核心管理模块,辅以“收费窗口管理系统”、“发药窗口管理系统”、“药房信息公告系统”和“病人配方咨询系统”四个分散处理子系统,实现对药品数量、金额的综合管理。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药品库存、药品周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做好门诊药房各项工作,使患者满意。方法通过从药品、人员、调剂质量、工作规范几方面管理。结果门诊药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药品质量、服务质量得到保证,患者满意。结论门诊药房在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自动化对医院药房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调剂自动化工作,将现有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手工模式从处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取药时间、人员安排、实时药品管理项目、物流差错率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其中数量差错减少61.9%,品项差错减少86.3%,患者差错减少100%。结论: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剂自动化、药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药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季波  张晓琳 《中国药房》2009,(28):2236-2238
目的:加强药房管理,提高药房盘点效率,降低药品盘点误差。方法:依托"军卫一号"库存管理系统,从中提取数据并应用Excel表格加以调整,设计对外药房分区间(按药柜划分)小范围盘点表,采用定人定药使库存盘点表药品排序与药品摆放顺序相符的方式进行盘点。结果:新方案实施误差率较传统的每月式盘点降低了3个百分点。结论:该盘点方法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而且使得盘点更为灵活、方便、快捷,账物相符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从我院医院信息与大数据中心调取门诊患者取药相关数据,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门诊药房处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鱼骨分析法发现可能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采用质量管理工具4M1E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并实施精细化管理。选择改进前、精细化管理第1阶段及第2阶段各10个工作日的处方数据,对改进前后的药师工作效率、患者平均候药时间、调配差错和盘点错误等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物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如人员上岗人数和时间分配不合理、机器老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门诊药房采取了调整人员上岗时间并细化绩效奖励方案、维护自动发药机并更新处方扫描设备、设立临时药柜并优化货位号、加强药品管理和相关人员培训、开设特色单品种发药窗口等多种措施。统计结果表明,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1阶段,我院门诊药房10个工作日的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均有小幅上涨,门诊药房因上岗人数减少且开放窗口数量和时间有所变化,上岗人员累计工作时长由1680 h减少至1440 h;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52.0张、58.7个增加至65.1张、69.6个(P<0.05);收集到的调配差错数量由30条减少为5条,患者候药时间和盘点错误数未见有明显变化。在第2阶段,在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量相近的情况下,药师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改进前的52.0张、58.7个增加至59.9张、67.3个(P<0.05),患者的平均候药时间由9.30 min缩短到7.32 min(P<0.05);经进一步细化差错数据收集方式和调整绩效激励方案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上报数增加至75条,盘点错误由5条降为0条。结论:我院门诊药房通过4M1E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缩短了患者的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3.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卫娟  江东新  程偲 《中国药房》2009,(22):1726-1728
目的:寻求一种适合医院门诊西药房的情、理、法综合的管理手段。方法:通过结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践积累的经验,并查阅大量文献,分析在药房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通过弹性排班制的实施、综合药品管理、持续改进的工作措施等手段加以应对。结果:使药房管理合情化,减少差错,确保药品的质量,大大缩短患者取药的时间,提供了优质服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患者满意度从2006年4月的80%上升到2008年3月的97.8%。结论:采用科学的、人性化的和规范化的管理使药房管理做到情、理、法合一,从而使药房各种硬件和软件产生最佳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晓虹 《中国药房》2012,(37):3547-3548
目的:为提高我院病房药房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片剂、注射剂、大输液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细节管理中的药品质量、药品财务、人员及合理用药管理。结果:提炼了片剂应用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工作中的关键细节,如软胶囊不拆包装给药、特殊药品手工拆包装等;注射剂杜绝易氧化变色药品的拆包装码放,采取提前确认病区普通药品退药医嘱的退药程序等;大输液根据每日医嘱单的实际用量发放,采取专人领药、专人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相关规定并采用基数管理。药品财务管理关键在于盘点,如贵重药品每日盘点1次,财务出入较大且不明原因的药品应作好记录等。人员管理应培养药师树立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等。合理用药管理中药师应加强审核医嘱。结论:通过细节管理,岗位相对固定,内容相对独立,分工清晰,责任明确,明显提高了我院病房药房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盘点工作质量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加强门诊药房规范化管理。方法选取医院门诊药房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药品盘点数据,从药品盘点数量符合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盘点中账物不符的原因,通过实施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编排药品货位码、合理设计盘点表、实行双盲盘点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措施,药房盘点数量符合率由60.59%上升到92.88%。结论通过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盘点工作的各个环节,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持,可显著提高门诊药房的盘点效率和药品的数量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规范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流程,杜绝滥用。方法:针对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面临的药历管理、专用处方开具、处方用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流程。结果与结论: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数据库以记录患者的各种信息,门诊部办公室护士负责办理相关手续,精神科医师只负责根据病情审核和开具药品,药剂科成立专用窗口审查医师开具的处方是否合理并发药。该流程可减少门诊医师非医疗时间,提高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并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使医院能完整保存患者资料和相关文件,从而提高了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探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6月的调剂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量为81533张,存在调剂内差162张(占0.20%),内差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及品种遗漏,其中品种差错79例,占48.77%。上午10:00~12:00是差错多发时段。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药学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以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门诊药房出现调配差错的处方98份,总结出错原因,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98份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为:医生开具的处方差错、发药数量差错、用法用量差错、剂量剂型差错、药物名称差错等。结论医院门诊药房必须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流程,并且不断提高药学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有效预防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