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般来说,对急性发作的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应尽快做介入治疗;其他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若有良好的经济和医疗条件,也可以尽早做介入治疗。如果是稳定性心绞痛,或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则首选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指专门为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即"冠状动脉"被堵塞,使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目前对冠心病,有三种基本的治疗选择,就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终身性疾病,因此,所有病人都应当终身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前,冠心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其发展和预防并发症,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通过药物等手段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目的,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使患者更好地康复,降低复发事件危险和减少介入治疗的需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由于恶劣天气因素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重,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医学界近年提出的"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为有效防治冠心病带来了新希望。什么是药物搭桥搭桥手术是冠心病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取下患者身体上的其他血管,把它们移植到心脏表面,一端吻合在主动脉上,一端吻合在冠状动脉狭窄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脉搭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3种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费用支出情况。方法:84例冠脉搭桥患者分为3组,各28例,术后分别应用美洛西林钠、头孢呋辛钠和环丙沙星,对照观察其感染情况、体温变化、白细胞变化、抗菌药物费用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发生,但头孢呋辛钠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最短((14.21±5.45)h),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最低((678.28±256.74)元),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应用头孢呋辛钠,可满足预防术后感染的需要,并可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全球重大健康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其在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减少,但在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其与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肥胖等有关[1-3]。冠心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冠心病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9.
1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达到1100万人。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3种,其中介入治疗是急性冠心病的常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调脂药物应用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其用药依从性好坏将160例应用调脂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支持、经济情况、对调脂药物认知水平、调脂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是否报销、求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影响冠心病调脂药物应用依从性的因素有:年龄大、对调脂药物认知偏差、存在调脂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服务不到位、经济情况差。结论 冠心病调脂药物在二级预防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不依从性,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包括急性、一过性和慢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还包括冠状动脉畸形、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炎性病变(风湿性、梅毒性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创伤等引起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对首诊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5月31日到2011年6月1日(BMS时代)以及2012年5月31日到2013年6月1日(DES时代)首诊心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1000名患者,分析BMS时代和DES时代患者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评价DES时代转诊冠状动脉塔桥治疗的影响。结果药物洗脱支架对首诊心内科患者进行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时,使支架再狭窄发病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可明显降低。结论要使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方式及策略产生一定影响,就用DES,BMS时代需要对冠状动脉病变转诊行CABG治疗,而在DES时代则接受PCI治疗置入DES。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结构、生活节奏、人际关系、心态等一系列变化,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以40、50岁的人群居多,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再加上,一些过去没被诊断冠心病、认为不是冠心病的患者,因为现在的技术条件好了,早早就被诊断出来,所以现在人群中冠心病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十年前。在日常的心内科门诊,因胸部不舒服来就诊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有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正>支架,还是搭桥,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北京某三甲医院副院长李宾(化名),但最近尤为强烈,网络上不断曝出的患者被置入5个支架,甚至是7个支架的消息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批评,"医生多放支架就是为了拿回扣","支架放3个以上就没有临床意义"等批评不绝于耳。甚至在李宾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三大病因之一,而冠心病的死亡率又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占有四分之一之多。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只限于缓解病情,不能痊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近年来.冠心病(CAD)的介入与外科治疗技术,尤其是前者。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我国冠心病治疗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仅仅是冠心病防治总体战略中一个侧面和分支。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应特别注意科学规范化地使用这些技术。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另一方面一定要强调预防为主.构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20,(6)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我院接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92例患者,时间段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研究活动展开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8.3%,低于观察组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两项数据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并无区别,治疗后均改善,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可减少患者实行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