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苏铁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碱性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对Luminol-H2O2-Cu2+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结合反相流动注射技术,建立苏铁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方法。结果:发光信号的降低值ΔI与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2.0×10-6~1.0×10-3m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65μg/m L。在优化条件下,检测苏铁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得率为1.61%,RSD=1.32%。结论:通过干扰试验,并与UV法检测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苏铁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杨久琳  张岩 《中草药》2014,45(16):2418-2421
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异戊烯基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亲脂性,可引起相关生物活性的显著提高。论述了黄酮类化合物A环8位异戊烯基化对母体结构化合物在抗氧化、抗骨吸收活性、抗微生物活性、抗肿瘤以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等生物活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花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探讨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抗凝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红花药材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测定各化合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对体外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羟基芹菜素-6-氧葡萄糖-7-氧葡萄糖醛酸苷显示强效抗凝作用.结论: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凝作用与其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据报道青蒿中主要含有倍半萜内酯、按油精、左旋樟脑、烯炔化合物、香豆素以及黄酮类。我市某厂用汽油提取青蒿素后所得废渣经如下处理得浸膏。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文英  张欢欢  吴月国  赵铮蓉  余陈欢 《中草药》2018,49(20):4912-4918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烷-3-醇、花色素和查耳酮等类,且不同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炎症疾病的潜在药物。重点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百蕊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百蕊草抗炎有效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PLC-DAD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并结合1H-NMR、13C-NMR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紫云英苷(Ⅰ)、芸香苷(Ⅱ)、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Ⅲ)、5-甲基山奈酚(Ⅳ)、芹菜素-5-O-葡萄糖-鼠李糖苷(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王亚之  欧喜笑  郑颖 《中草药》2009,40(10):1659-1663
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吸收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细胞内的Ⅱ相代谢酶(UGT等)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综述近年来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与代谢酶的协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二者功能的调节作用等,以期为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4个新黄酮类化合物抗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4个新黄酮类化合物抗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以抗坏血酸(VC)为参照,以IC50作为评价指标,比较4个新黄酮类化合物抗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的强弱关系。结果:4个新黄酮类化合物抗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呈对数量效关系,且作用强弱依次为2,4-dihydroxy-5-methoxy-benzophenone,R(+)-dalbergiphenol,R(-)-latifolin,2-O-methyllatifolin。结论:新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交叉共轭结构,有利于化合物抗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的提高。A环酚羟基是重要的活性基团,而B环酚羟基和甲氧基的取代可减弱化合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提取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充分利用马鞭草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马鞭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马鞭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对所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验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测得马鞭草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8.36 mg/g,回收率为99.56%,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必成  刘海  杨义芳  金丽丽  黄春跃  刘征宇 《中草药》2011,42(12):2451-2455
目的 研究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同时建立HPLC-UV法测定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优选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方法和工艺参数;采用Capcell PAK-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pH 2.2磷酸水溶液(35∶65)洗脱,检测波长360 nm,体积流量1.00 mL/min,柱温40℃,对提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渗漉法为提取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理想方法;3种黄酮类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现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 渗漉法适合提取油菜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油菜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为油菜花粉原料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肠道细菌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生降解,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能为筛选黄酮生物转化相关菌、阐明黄酮体内代谢过程提供依据.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肠道细菌通过结构修饰可以产生高效、高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性良好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药物剂型选择和药物生产奠定基础.该文归纳总结了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与影响因素,供生物转化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UPLC-MS分析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MS)对侧柏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别.方法:用Waters BEH C18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推断出侧柏叶中11个黄酮类化合物,并探讨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的裂解方式.结论:经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利用质谱测定提供的准确质量数,结合紫外光谱的信息可以鉴定侧柏叶中主要的黄酮类成分.探讨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的裂解方式,为其成分鉴定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并计算它的提取率。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的计算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正交实验选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即70%乙醇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为3次,回流时间为1.5h,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到96.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紫外光对苦荞Fagopyrumtataricum幼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波紫外光紫外线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处理苦荞幼苗,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紫外光处理前后苦荞中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紫外光处理后苦荞中芦丁、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芦丁含量是黑暗处理对照组的1.5倍。同时通过qRT-PCR检测发现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3-hydroxylase,F3H)、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等11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UVB通过正调控多个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促进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为阐明UVB对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翠云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鉴定该化合物为8-(4-羧基苯氧基)-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该化合物为新的芳基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翠云草黄酮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了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对甘草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附加物,研究其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0.1%的酵母提取物可使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76.8%,甘草查尔酮含量比对照提高7.5倍。水解酪蛋白在0.05%时,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7倍,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在0.1%时最高,为对照的3.2倍。50 mL培养基中加入真菌诱导子2 mL,甘草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9.58μg·g-1,比对照(85.26μg·g-1)增加75%。10.0μmol·L-1茉莉酸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1%。低浓度的稀土元素Eu3+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的稀土元素Eu3+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此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对照的2.7倍,其中甘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4倍。结论在甘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是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金炎  张英  吴晓琴 《中草药》2008,39(4):623-628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安全、高效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需求的增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的机制以及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蓍Achillea millefolium s.l.的茶剂具有消炎、解痉以及抗菌等药理活性,因此常用来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等。作者研究了该植物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包括这些化合物的黄酮部位、槲皮素和2个黄酮类代谢物的抗痉挛活性。所试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藤黄菌素-7-O-葡糖苷(1)、藤黄菌素-4’-O-葡糖苷(2)、藤黄菌素-7-O-葡糖苷酸(3)、藤黄菌素(4)、芦丁(5)、槲皮素(6)、芹黄素-7-O-葡糖苷(7)和芹黄素(8)等。黄酮类化合物的2个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9)和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10)也在研究之列。在豚鼠回肠经过一平衡期后,以逐渐积累的方式向其器官浴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复方肠胃康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对复方肠胃康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复方肠胃康中分离得到5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3-O-芸香糖苷(2)、芦丁(3)、山奈酚(4)和洋芹素(5)。结论:化合物1-5 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周乐  赵晓莉  狄留庆  毕肖林  单进军  康安 《中草药》2013,44(16):2313-2320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分析与总结,探究大多数的中药黄酮类化合物的口服吸收和代谢特征,为中药黄酮类化合物配伍应用研究提供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