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0引言卜葡萄糖醛酸耷酶(以下简称eG)是溶酶体内的一种水解糖昔酶,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及药物代谢过程关系密切「“.近年研究表明,该酶的活性高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能力有关.抗体导向前体酶解前体药疗法(ADEPT)已将该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了特异地研究pG作为前体酶及预施前体药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我们构建了含人pG一全片段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pG,为探讨pG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1材料和方法1.l材料pGEM-4-pG质粒由加拿大Toronto大学KyleJW教授惠赠,在其ECORI位点…  相似文献   

2.
抗β—葡萄糖醛酸苷酶抗体的制备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凯  孟繁东 《医学争鸣》1998,19(5):543-543
0引言β-葡萄糖醛酸告酶(eG)为溶酶体内的一种酸性水解糖着酶,该酶与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及药物代谢过程关系密切。近年研究证明该酶的活性高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能力有关。制备抗RG抗体对该酶的定性、定位和原位定量研究及对肿瘤组织和血液中游离6G的定量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尚未见抗RG抗体的商品供应,为此我们制备了兔抗pG抗体。回材料和方法采用pG(Sigma公司,EC3.2.1.3.l)为抗原,经背部多点皮下注射的方法免疫体重1.8kg~2.5kg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只)及1.8kg~2.0kg日本大耳白兔门只),每只动物一…  相似文献   

3.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红  辛晓燕  秦卫军 《医学争鸣》2003,24(17):1575-1577
目的:将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基因转入卵巢癌细胞系3AO,建立高表达BG的卵巢癌细胞模型,并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构建真核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cDNA3.1-βG,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转入人卵巢癌细胞株,用mRNA打点杂交、Western Bloling鉴定其转录与表达水平,并通过检测细胞生长、增殖及形态学的变化观察转染细胞的  相似文献   

4.
黄知果  孙维佳  何剪太  张阳德 《医学争鸣》2008,29(11):1044-1046
目的:通过观察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3(Galectin-3)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临床新鲜标本,其中包括15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及83例大肠癌组织中galectin-3和β-G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分析. 结果:Galectin-3和β-G蛋白在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Dukes分期较晚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浸润程度浅(0.15±0.03 vs 0.16±0.05, P=0.02)、分化程度高(0.15±0.012 vs 0.16±0.03, P=0.03)及Dukes分期较早(0.18±0.06 vs 0.17±0.05)的大肠癌组织(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和β-G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8,P<0.01). 结论:Galectin-3和β-G的异常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凯  张杰 《医学争鸣》1998,19(6):708-709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 β-葡萄糖醛酸酶 ( β- G)活性测定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技术测定脑肿瘤及非肿瘤脑病患者脑脊液中 β- G活性。结果 :恶性脑肿瘤患者脑脊液 β- G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脑肿瘤、非肿瘤脑病患者及其他对照组 ( P<0 .0 1 ) ;恶性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 β- G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β- G活性 ,对恶性脑肿瘤诊断及病程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体组织自身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的质和量与胆红素结石形成有关[1]。我们选取正常人及胆红素结石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参照肝细胞研究模型[2],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其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寻找形态学证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胆红素结石组: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同步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β(RT—PCR)方法和Westemblot法,对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检测。结果β-GmRNA在正常肝及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分别是高分化组(2.24&#177;1.12)、中分化组(3.91&#177;1.32)和低分化组(5.86&#177;1.69);β-G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同样呈显著差异,分别是高分化组(0.24&#177;0.08)、中分化组(0.49&#177;0.12)和低分化组(0.96&#177;0.18),两者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β-G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密切相关,随着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β-G其表达量呈逐步递增,提示β-G可能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真实活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β-葡萄糖醛酸酶在超微结构水平的精确定位。方法应用低温包埋、紫外线照射、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由White树脂包埋后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β-葡萄糖醛酸酶。结果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内质网、溶酶体内散在分布着标记β-葡萄糖醛酸酶的金颗粒,表明该酶主要分布于上述几种细胞器内。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结肠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变化,建立了实用的形态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肝癌细胞内逆转录病毒介导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高表达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的肝癌细胞株。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βG转染肝癌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用免疫组化法、酶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观察β-Glu表达情况。结果 共获得4株转染阳性克隆,其中F1,H4为β-Glu高表达克隆。免疫组化法发现转染细胞β-Glu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胞质及胞核内,酶组织化学法观察转染细  相似文献   

12.
胆红素钙结石兔模型β-葡萄糖醛酸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胆红素钙结石病兔模型,用生物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系统地观察兔肝胆组织和胆汁中细菌性和组织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色素石成石过程中的变化,证实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均可参加成石过程。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成石前期迅速升高,以后随胆道感染被控制而下降。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成石初期逐渐升高,以后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成石初期和生长期的作用不容忽视。作者还讨论了β-葡萄糖醛酸酶在成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笑难  杨波  秦海明  郑伟 《医学争鸣》2002,23(4):381-381
0 引言 恶性肿瘤常见有多种酶的改变 [1 -3 ] ,近年发现 [1 ,4]肿瘤细胞含有大量的β-葡萄糖醛酸酶 ,β- GCD的水平与存活的细胞数有相关性 .采用 ELISA法测定健康人 35例 ,良性肿瘤患者 30例及恶性肿瘤患者 67例血清 β- GCD及 CEA,观察β- GCD治疗前后的变化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收集本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67例 ,年龄 33~ 74(平均 44)岁 .原发未治疗癌 36例 ,转移癌 31例 (其中肺和胸壁转移癌 1 1例 ,骨转移癌 9例 ,远端淋巴结转移癌 6例 ,肝转移癌 3例 ,多器官转移癌 2例 ) .追踪转移癌 1 7例治疗前后 β-GCD和 C…  相似文献   

14.
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真实活力的观察陈道纯,陈锡谋,林谷珍关键词:β-葡萄糖醛酸酶,胆汁,胆结石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与胆道的结石、炎症和损伤等有密切关系,本文观察胆汁β-G活力受胆汁成分干扰的程度,探讨β-G真实活力的观察方法,并...  相似文献   

15.
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酸化沉淀浓缩陈道纯,陈锡谋,林谷珍关键词:β-葡萄糖醛酸酶,胆汁,乙酸缓冲液为从胆汁分离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须先把胆汁浓缩。我室近年建立了一种酸化沉淀浓缩方法,兹报告实验结果。1材料和方法1.1胆汁为胆结石病...  相似文献   

16.
作者测定了二株脆弱类杆菌与大肠杆菌3360(O_(157)K_(88))株的β-G活性,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脆弱类杆菌ATCC25285的β-G平均活性为94.7u,明显高干脆弱类杆菌CDC14462株及大肠杆菌3360株。作者选定脆弱类杆菌ATCC25285株为胆红素结石动物模型的模式菌株。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内β—葡萄糖醛酸酶超微结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弘  杨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4):352-353,363
应用低温包埋,紫外线照射,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首次在透射电镜下确定White树脂包埋淋巴细胞内β-葡萄糖醛酸酶在超微结构水平的精确定位,观察到淋巴细胞的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内散在分布着标记β-葡萄糖醛酸酶的金颗粒,表明该酶主要分布于这几种细胞器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65例胆红素钙结石患者胆汁及胆囊粘膜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能力及各菌β-葡萄糖醛酸酶最适反应pH值。首次提出不同部位胆红素钙结石均有较高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检出率,所有胆道分离菌的绝大部份(98%)菌株均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活性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Fishman方法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β-G进行测定,分析内源性β-G活性变化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结果无论术前及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和唾液中内源性β-G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胆汁和唾液中内源性β-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是只有胆汁内源性β-G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β-G可能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石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常肝细胞与肝癌细胞内β—葡萄糖醛酸酶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包埋、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进行了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内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β-G存在于内质网,溶酶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同时观察到肝癌细胞中标记β-G的金颗粒数目多于正常肝细胞中的数目。对肝细胞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