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我院自1985~1996年共收治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15例,现对其外科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15例中,男52例,女63例。年龄21~79岁,平均47岁。其中船员26例,平均年龄43岁。本组60岁以上22例。病程最短6月,最长20年,平均5年。症状均有中上腹部不适,其中右上腹胀痛83例,绞痛32例,黄疸病史30例。胆囊结石83例,胆道结石25例,胆固醇沉积症4例,胆囊腺瘤3例。 治疗:本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其中单纯胆囊切除7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术3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端侧Roux-y吻合术2例,其中1例为胆囊切除术中误伤胆总管,6例曾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胆总管引流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而来我院再次手术。本组术中行胆囊管造影6例,术中胆道镜检查治疗10例,经胆囊切除术后均作病理检查证实胆囊炎,其中胆囊腺瘤3例,胆固醇沉积症4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 B超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胆囊息肉样病变 ( PL G)的手术治疗病例日益增多 ,术后病检多数为胆囊胆固醇息肉。而胆囊胆固醇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疗效如何 ,临床上存在着分歧 [1,2 ] 。为此 ,我们随访了 2 7例胆囊胆固醇息肉行胆囊切除的患者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989~ 1998年我们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胆固醇息肉 76例 ,资料完整 ,获随访 2 7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69岁 ,35~ 50岁占 2 / 3,大于60岁 3例 ,随访时间 6月~ 7年。本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提示胆囊多发息肉 ,直径 2~ 7mm,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68例,效果满意,未出现并发症。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29-77岁(平均55.3)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卵巢囊肿剥离术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1例。  相似文献   

4.
大量资料表明 ,目前胆囊胆固醇沉积症患者明显增多 ,约占胆囊病变的 5 %~ 1 0 % [1] 。B超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现在常有因被笼统诊断为胆囊息肉而切除功能正常的胆囊的情况。本文收集了 1 0 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胆固醇沉积症的声像图资料 ,并探讨本病的声像图特点。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 1 0 9例 ,男 67例 ,女 4 2例 ;年龄 2 9岁~62岁 ,平均 4 5 .5岁。均因上腹部间歇性疼痛而就诊。采用德国西门子小狮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 .5MHz。空腹仰卧或左侧卧位扫查 ,仔细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改变及…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8年4月至1990年4月,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胆固醇息肉共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8例。年龄:26~5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临床表现:本组12例均以右上腹痛为主,合并肩腰背痛者3例,痛多能忍受,无明显规律,与饮食、饥饿无关,多能自行缓解或服解痉剂即可。全组12例均无寒战、发烧、黄疸  相似文献   

6.
笔者收集 80例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的病人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发现其中大部分为胆固醇结晶 ,少部分为非胆固醇结晶的息肉样病变。现对B超诊断的“胆囊息肉”的诊治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80例均经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后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男 5 4例 ,女 2 6例 ,男∶女 =2∶1。术后病理诊断 :胆固醇结晶 73例 (91 3 % ) ,其中 2例合并胆囊结石 ,12例伴有慢性胆囊炎 ;非胆固醇结晶的息肉样病变 7例 ,其中胆囊癌 1例 ,胆囊管状腺瘤 1例 ,胆囊息肉伴有胆囊腺肌病 3例 ,单纯胆囊息肉 2例。年龄及性别分布 :胆固醇结晶 :男 30~45岁 38例 ,46~…  相似文献   

7.
<正>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对68例胆囊疾病患者开展了腹腔镜三孔法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26例,女性42例,年龄26~72岁,平均58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合并慢性阑尾炎3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合并慢性阑尾炎17例;胆囊  相似文献   

8.
杨之朋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7):143-143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收治高龄胆石症患者78例,均〉70岁,男32例,女46例。术前检查:单纯胆囊结石5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6例。合并高血压36例,心脏病22例,糖尿病1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47例,剖腹胆囊切除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2例,行ERCP取石后腹腔镜胆囊切除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形成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3年6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为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观察组100例为行胆囊切除术后未发生胆总管结石患者.对2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方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素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中糖尿病45例(45%),观察组糖尿病26例(2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48例(48%),观察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1例(3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42例(42%),观察组高胆固醇血症25例(25%),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开腹胆囊切除术是导致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对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形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高龄急性胆囊穿孔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龄急性胆囊穿孔发生率高,处理复杂,并发症亦较多。由于本病致病因素较多,其发生率尚难以准确统计。我院普外科从1993年6月~1999年5月共收诊40例急性胆囊穿孔病人,其中高龄急性胆囊穿孔者占26例,约占总数65%。现就其临床诊治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664岁。慢性胆囊炎病史者22例,急性胆囊炎4例,本组选择胆囊穿孔均为穿破至游离腹腔。其中具有程度不等休克者24例(即收缩压<12kPa者),术中证实结石性胆囊炎22例;非结石性胆囊炎4例。发病到就诊时间2~4天,均35天。临床表现:术前均有程度不等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4年以来,自拟柴茵通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6例中男性51例,女性85例,男女之比为3:5,年龄31岁~40岁12例,41岁~50岁76例,51岁~60岁48岁,平均年龄48.6岁。诊断标准:①右肋痛引及右肩背,②体格检查有右上腹压痛,③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或胆囊增大水肿,或伴结石,或伴胆固醇结晶。其中伴胆固醇结晶者98例,胆石症者48例;出现淀粉酶升高,诊断合并胆源性胰腺炎者26例。2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疏利通降,清泄胆热。方剂组成:柴胡、按榔、当归、川楝子、延胡、枳壳、生大黄(后下)各10g,茵陈、赤…  相似文献   

12.
鲍庆海 《医学文选》2001,20(1):45-45
胆囊乳头状胆固醇沉着病亦称为胆固醇性息肉 ,近几年来较多见。该病主要是体内固有膜内出现大量泡膜状细胞(胆固醇巨噬细胞 )而极度肿胀的多个粘膜皱壁拥挤而成。本文对 36例胆囊乳头状胆固醇沉着病的 B超诊断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胆囊乳状状胆固醇沉着病患者为中年男性 ,年龄 37~ 5 0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部无规律性反复发作 ,闷痛数年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下及剑突下 ,但疼痛能忍受 ,伴有发烧入院治疗。1.2 仪器 百胜 Au4型及东芝 SSA- 34 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75 MHz和 3.5 MHz…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9-2003年共施行胆囊部分切除术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均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病史.经B超及CT检查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8例,胆囊多发结石,萎缩性胆囊炎18例.术中发现萎缩的胆囊内包裹着结石11例,萎缩的胆囊与周围广泛粘连成团9例,胆囊壁浆膜点状坏死4例,胆囊三角区(calot三角)严重粘连,纤维化2例,胆囊部分埋入肝实质内2例.  相似文献   

14.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常见多发病 ,约占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 50 %左右。因其如息肉状突向胆囊腔 ,故又称为胆固醇性息肉。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相似 ,故不易诊断。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 ,使其发现率有明显增加。现将我室经B超诊断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 33例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33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4~ 61岁。其中 2 5例病员有右上腹间隙性隐痛或刺痛或烧灼感 ,部分病员脂餐后较明显 ,8例无自觉症状。仪器使用日本东芝公司SAL - 38AS型 ,探头频率 3.5MHz及该公司SSA - 2 4 0A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1986年1月至1992年6月诊断胆囊增生疾病施行胆囊切除的40例病例,通过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确诊.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34~69岁(平均51岁)。40例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其中5例有过胆绞痛),多呈持续性隐痛伴右肩背部酸沉感,病程2个月~9年不等.其余14例无自觉症状,经B 超检查确诊.全部病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大体标本:有胆囊壁外能触到肿物者29例,其肿物直径在1.2~3.4cm.9例在胆囊壁外未能触及明显肿物,但肉眼可见非肿瘤性囊壁增生,病变直径在0.8~1.2cm,单发或多发性.2例胆囊壁呈炎性增生.本组合并有胆囊结石者5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22例;胆囊壁炎性增生8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胆囊切除术 (ConventionalCholecystectomyCC)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已应用了一百余年 ,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但创伤大 ,恢复慢。随着胆道手术器械的改进[1] ,我科在 1995年~ 2 0 0 0年间对 68例胆道疾患者 ,施行胆囊小切口术式获得一些实践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4 3例 ,年龄 18~ 78岁。平均年龄 4 8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2 6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18例 ;胆囊胆固醇息肉 2 1例 ,胆囊腺瘤性息肉 3例。术前做纤维胃镜 9例 ,术前均重复B超检查肝、胆、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疑似胆囊胆固醇息肉手术适应证。方法为87例疑似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81例,炎性息肉4例,腺肌瘤2例,未发现癌变,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是93.1%。结论疑似胆囊胆固醇息肉原则上不强调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本组女16例,男8例,女:男=2:1,年龄最大70岁,最小15岁.其中30--60岁最多见,占70%。病史最长10余年,最短半年。本组病例大部分为单纯性胆囊炎,占7596;4例合并胆囊细小结石.占25%;1例合并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占4%。仪器采用西门子中师王彩超及美国GE公司LOGIQ2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方法:采用肝胆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庆  高永盛 《新疆医学》2003,33(2):62-63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12月收住胆囊术后胆道残余结石48例(其中外院转入26例),占同期胆道手术的5.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30~78岁,平均48.2岁。外院转入26例。其中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行胆囊造瘘术后,结石残余8例。单纯胆囊切除致小胆囊残余结石12例,(其中OC7例、LC2例、MC3例)。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残余16例。病人往往因术后上腹部不适或胆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和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分别测定了 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 1 6例非胆囊结石病人胆囊组织和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的含量。③结果 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 =6 .0 4、3 .84,q =3 .1 4~ 4 .78,P <0 .0 5、0 .0 1 ) ,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胆囊胆汁中的白细胞介素 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6 ,P <0 .0 0 1 )。多发结石组胆囊胆汁及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单发结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q =0 .74、0 .1 6 ,P >0 .0 5)。④结论 胆囊组织及胆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