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3年~1997年10月,作者在Miles根治术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成功的基础上,又创设了“保留外括约肌肌环加结肠套叠式肛门直肠重建”的新术式。以期使保留肛门的中段直肠癌切除范围扩大到接近Miles术切除范围,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从1994年5月至1996年2月,对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采用结肠平滑肌片做内括约肌,辅以人工直肠瓣和肛管直肠角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效果满意,该术式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对排便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良14例,较好6例。作者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手术适应症,移植肌片的成活,术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保留外括约肌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治疗中段直肠癌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外括约肌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治疗中段直肠癌的疗效詹建民任宾白文启席忠义景尔玲从1983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在Miles根治术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保留外括约肌肌环加肠套叠式人工肛门的手术方法,以期使保留肛门中1/...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下段直肠癌,在不影响根治原则的基础上,设法保留或重建肛门功能,避免腹壁造瘘的手术。自1975年6月至1986年5月,采用各种此类手术92例,占同期直肠癌根治术19.3%(92/478)。就临床观察,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以低位前切除术最佳,其次为结肠拉出术,而Babcock术式优于Waugh变法。股薄肌移植术若手术成功,功能恢复亦称满意。适应证选择应以早、中期、病变局限、深度不超过肌层,术中探查无明显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高、中分化腺癌为主。依着病变占居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强调在拉出术中,必须保证保留结肠有足够长度和血供充分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1994年5月至1996年2月,对32例低位直肠癌患Miles术后采用结肠平滑肌片做内括约肌,辅以人工直肠瓣和肛臂直肠角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效果满意,该术式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提高患的生存质量,并对排便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良14例,较好6例。作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手术适应症,移植肌片的成活,术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组,采用结直肠癌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NOSE)的47例患者纳入NOSE组。比较3组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的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且NOSE组SOD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MDA水平低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3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NOSE组优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存在明显差异,结直肠癌NOSE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取标本(NOSES)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2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按取标本途径不同分为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ACR)组(320例)和NOSES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应激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NOSE...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钉式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吻合口功能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吻合方式、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预后.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3.2%),吻合口瘘5例(5.3%),吻合口狭窄7例(7.4%),切口感染4例(4.3%),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4例(4.3%).结论 吻合器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特别是在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肛门功能和吻合口平面有关,放疗是影响排便功能的重要因素.徐忠法氏评价标准对肛门功能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介入化疗对癌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根治术后一个月,根据癌灶位置,经股动脉插管进入肝总动脉、肠系膜上或肠系膜下动脉、髂内动脉,定期灌注抗癌药物。临床应用51例,平均40天进行一次,4-6次为一疗程,观察部复发和生存时间(观察组)。并对大肠癌根治术后49例全身化疗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3、5年复发率为7.8%(4/51)、23.5%(12/51)、33.3%(17/51);生存率98.0%(50/51)、86.3%(44/51)、72.4%(37/51)。对照组1、3、5年复发率为16.3%(8/49)、38.8%(19/49)、75.5%(37/49);生存率87.8%(45/49)、63.3%(31/49)、43.0%(21/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是预防癌复发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护理方法及其特点。方法对2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整体护理,观察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5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好,顺利恢复并出院。结论术后精心的护理能有效促进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自控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监渊 《浙江肿瘤》1994,(4):31-32,9
  相似文献   

12.
精氨酸增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术后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20g/d)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检测 ,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入院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 ,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 (CD4+、CD4+/CD8+、NK、IL_2R)在术后第4天 ,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0.05)。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87~ 1997年共行直肠癌根治术 153例 ,其中术后随访 ,局部复发 13例 ,占 8 5% ,现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2~ 71岁 ,平均 59岁 ;首次术式 :Dixon 10例 ,改良Bacon 1例 ,Miles 2例 ;肿瘤距离远切缘 <3cm 10例 ,≥ 3cm 3例 ,病理组织学类型 :中低分化腺癌 8例 ,粘液腺癌 3例 ,高分化腺癌 2例 ;临床病理分期 :DukesA期 1例 ,DukesB期 4例 ,DukesC期 8例 ;术后复发时间 :6个月复发 3例 ,6~ 12月 7例 ,1~ 2年 2例 ,2年以上 1例 ;复发部位 :吻合口9例 ,占 69 3%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行根治性切除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术后随访,观察5年总生存情况,研究术前FP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OC曲线分析法确定FPR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FPR的最佳截断值将纳入的患者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法分析不同研究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别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ROC曲线分析得到术前FPR的最佳截断值为21.3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CEA、CA199、FPR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术前CEA>5 n...  相似文献   

15.
因良性病变行全结肠切除后,常以回肠末端与肛管或残留直肠吻合术作为消化道重建术式.但因肠道水份吸收减少,肠内容迅速通过小肠.排出体外,大便次数增多,轻则给患带来生活不便,重营养不良.患术后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腹腔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94年8月~1998年10月收治结直肠癌中Dukes B期手术患者42例.为探讨腹腔内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价值,我们将病例分为两组,术后腹腔内化疗20例(A组),同期未行腹腔内化疗22例(B组),将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2005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离肛缘距离<5cm)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淋巴结清除术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了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保留LCA 47例(研究组),不保留LCA 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无肿瘤进展(PF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肠造口比例、游离脾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0.42%,P<0.05),切口感染、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提供吻合口良好血供,避免术中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淋巴结清扫术无影响,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急性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组和非急性肠梗阻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14.11%)发生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组),213例(85.89%)未发生急性肠梗阻(非急性肠梗阻组)。两组性别、肿瘤直径、胃肠手术史、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肠梗阻组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发生率均高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而术后生长抑素使用率低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其中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3.149、2.895,P<0.05),而术后使用生长抑素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5)。结论:对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治疗等术后急性肠梗阻高危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术后予以生长抑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3DC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部位的肿瘤治疗 ,但至今国内尚未见用该技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相关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利用 3DCRT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17例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 ,中位年龄 5 8岁。临床Dukes分期B期 6例 ,C期11例。卡氏评分≥ 70。病理分类中腺癌 11例 ,黏液腺癌 4例 ,印戒细胞癌 2例。术后复发时间 8~ 17个月 ,中位值 11个月。全组病例临床表现均有会阴区或骶尾区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