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住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0.15%罗哌卡因+1~2μg/ml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在实施硬膜外镇痛的同时进行宫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了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能明显增强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提高无痛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男性患者留置导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在留置导尿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3~4 ml涂抹导尿管前段15 cm,对照组采用石蜡油3~4 ml涂抹导尿管前段15 cm。手术结束后送回麻醉恢复室观察清醒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及患者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气管插管即刻和拔出气管插管后10 min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中留置导尿管时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其苏醒有非常良好的预防作用,符合舒适化护理的现代临床要求。对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的恢复和心理状态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小儿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将92例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实验组于术前1h在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常规消毒穿刺,采用FLACC评分法和观察患儿心率的变化评估小儿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行留置针穿刺时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相似文献
7.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能渗透完整皮肤达真皮层的浅表麻醉剂,且无须侵入性操作,我科对其在尖锐湿疣激光治疗前止痛效果及减少术后复发率方面作了相关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分娩镇痛穿刺点涂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分娩镇痛穿刺点涂抹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或Ⅱ级]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组为A组,安慰剂涂抹组作为对照组(B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安慰剂在产妇分娩镇痛操作前15 min均匀涂抹于分娩镇痛穿刺点及周围。宫口开2 cm时行分娩镇痛,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分娩镇痛操作时疼痛情况和分娩镇痛后72 h内腰背痛情况。结果A组有18例改行剖宫产,B组19例改行剖宫产,均剔除本研究。两组产妇麻醉操作时均无无痛和轻度疼痛发生。A组中度疼痛为100%(182/182),无重度疼痛例数;B组中度疼痛为27.07%(49/181),重度疼痛为72.93%(132/181);两组比较,A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75,P<0.001)。分娩镇痛后72 h内腰背痛发生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A组分别为136、27、15、4例,B组分别为89、54、27、11例,两组比较A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10,P<0.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分娩镇痛穿刺点有助于减轻分娩镇痛操作时产生的穿刺痛和分娩镇痛后出现的腰背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常见原因及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5例小儿急性中毒的病因、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45例患儿男25例,女20例,平均5.7岁。毒鼠强中毒10例,均采用血液灌流(HP),灌流次数3~7次,平均4.5次,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8例患者好转。毒蕈中毒7例,血浆置换3例,联合血液净化4例,死亡1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3例,好转3例。百草枯中毒6例,血液灌流2~6次。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好转4例。1例灭多威中毒患儿死亡,余21例中毒经血液透析和(或)血液灌流治疗,好转或治愈。结论学龄前儿童是小儿急性中毒的好发年龄,中毒毒物种类繁多,以毒鼠强、毒蕈、百草枯为最多见,血液净化方法应根据毒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合并多脏器受损的患儿应及早采取联合血液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通路的发展伴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移植血管内瘘和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人造血管内瘘被使用,护士是维护血管通路的第一使者,护士细致的观察和规范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患者身体条件,医疗器材及护理操作是护理血管通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体化床单在血液净化中心床单位更换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间层流室作为模拟实验场所,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间。在对照组层流室更换传统床单,在实验组层流室更换一体化床单。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空气中尘埃颗粒的数量及更换床单位所消耗的时间。 结果 实验组0.5μm及5.0μm尘埃颗粒数均少于对照组(F组间=5.681,P=0.007;F组间=3.052,P=0.002),更换床单位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16.379,P<0.001)。 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应用一体化床单更换床单位既达到了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的要求,又显著降低了空气中大、小尘埃的数量,同时又节约了洗涤成本,节省了更换床单位的时间与人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WHDF),每次持续血液净化24~72 h,同时监测患者的内环境及生命体征情况,并加强血管通路的观察、液体平衡的管理.结果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提高氧合指数、改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心肺功能起重要的支持作用.结论 在CBP治疗期间护士熟练掌握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装置的操作技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参数和病情变化,配合细致的护理,从而提高了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以期得到针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更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方法选择56例患者分为2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46例,行血液净化86例次;对照组10例,行无肝素或小剂量肝素血液净化39例次.监测全血ACT(活化凝血时间)、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监测血清游离钙、枸橼酸、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结果 RCA组:治疗中体外ACT较治疗前延长 39%~75% (P < 0.01),体内ACT较治疗前无延长;透析器凝血程度达2~3级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除血液透析滤过以外)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体内血游离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清枸橼酸水平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未发生高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并发症.血尿素氮、肌酐等清除理想.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局部枸橼酸抗凝体外抗凝确切,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无各种并发症;且血液净化效果好.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行HD、CVVH及HDF治疗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既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急诊血液灌流(HP)与腹膜透析(PD)建立通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3例患儿采用贝朗公司急性腹透导管于脐下3cm处作床旁腹腔穿刺插管术行PD;9例患儿采用13.5cm规格的Quinton双腔导管,以Seldinger方法作右股静脉插管术行HP。结果 3例(73天婴儿5天后转院、痊愈2例)PD患儿硬管穿刺均成功,留置时间8天~32天(一周后因漏液而换软管);9例(痊愈5例,死亡4例)HP患儿穿刺插管成功8例,失败1例(改静脉切开);两种方法均未发生插管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插管术简便安全,其快速建立透析通路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小儿急诊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CBP治疗72h。在治疗0、24、48、72h时,各取肝素抗凝血15ml,分离单核细胞,脂多糖(LPS)10mg/L(10μg/ml)刺激12h,ELISA法测定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6、IL-10);测定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抗原呈递功能(流式细胞仪),同时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血浆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在接受CBP治疗时,①单核细胞分泌功能:治疗前,单核细胞分泌活跃。治疗后,该组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0均明显减少(P<0.05);②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与正常人相比,MODS患者单核细胞表达HLA-DR都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③单核细胞数量:治疗前,与正常指标比较单核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单核细胞数量明显上升接近正常水平。CBP治疗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④3例死亡患者IL-10较其他患者明显升高,HLA-DR的表达则明显低下,CBP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①CBP能明显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②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及血浆IL-10水平是反映多器官功能障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超滤量的指导意义.方法从本中心自1996年至2003年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血液净化患者中选出22人,定为A组,回顾性的观察其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下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血压、心率和血液净化间期血压、心功能的状态及身体状况.选取同期未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身体和病情相似的患者31人,为B组.A组和B组分别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同时A组在血液净化中的超滤量与临床估算超滤量进行比较,分析有无差异性.结果A组与B组相比,在血液净化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液净化间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APACHEⅢ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超滤量和临床估算的超滤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便于观察血液净化患者循环血量的动态变化,对于及时、准确的调整超滤量有指导意义,并对危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液净化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方法在妊娠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1年8月期间收治14例妊娠合并ARF患者,选用血液透析(HD)或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选用血液透析(HD)或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14例病人中4例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7例采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3例采用HD CVVH治疗;14例中有1例曾行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死亡率为16.67%。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肾衰患者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方法,疗效较好;合并多脏器衰竭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间歇性血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2020,59(4):102855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by SARS-CoV-2 causes the release of several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IL-6. The inflammatory hypercytokinemia causes immun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s including vascular leakage, and alveolar edema. As a result of these changes in the lungs, hypox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ccur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Even though there are clinical tria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s and vaccines, there are currently no licensed vaccines or therapeutics for COVID-19.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have shown poor results in sepsis-like syndromes caused by the hypercytokinemia. Suppressing the cytokine stor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event the orga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could be proposed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sepsis, aiming to control the associated dys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which is known to protect organ functions. Several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ies are now available, and most of them target endotoxins and/or the cytokines and aim improving the immune response. For this purpose, plasmapheresis and immunoadsorp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adjunctive treatment option to manage the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cytokine stor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