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鼻腔给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转运系统。本文对影响鼻腔给药药物吸收的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对鼻腔药物转运系统中所使用的药物吸收促进剂、生物粘附材料、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鼻腔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鼻腔给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起效快,无损伤性,使用方便等特点,已成为制剂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鼻腔的生理和给药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鼻腔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鼻腔给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无损伤性、使用方便等特点,成为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鼻腔与脑部的生理联系,使鼻腔给药成为有效治疗脑部疾病的一种新途径。鼻腔给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分子药物的促吸收和鼻粘膜纤毛毒性问题。本文结合鼻腔的生理特点,综述了近年来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云 《黑龙江医药》2005,18(4):284-285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历史悠久,但过去大多用于治疗鼻炎、鼻塞等届部疾病,起局部消炎、收敛、杀菌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辅粒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酏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鼻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晖  魏培莲 《中国药业》2004,13(3):72-73
从鼻粘膜的生理特性、药物动力学、剂型、影响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对鼻粘膜的毒性、动物模型等方面综述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鼻腔给药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在儿科尤为重要。国内外研究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对影响鼻腔给药的因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药物的鼻腔给药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众多制药行业都在致力于基因和多肽类药物新型鼻腔给药系统的研发.现阐述了鼻腔生理特点和药物鼻黏膜转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近年来鼻腔给药系统的促吸收途径和发展动向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鼻黏膜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胜  张毕奎 《中国药房》2007,18(8):625-627
鼻黏膜给药以往多用于局部作用,如杀菌、抗病毒、血管收缩、抗过敏等,通过将药物制成溶液剂滴入鼻腔或制成气雾剂喷入鼻腔。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甾体激素类、抗高血压、镇痛、抗生素类以及抗病毒药物,在鼻腔内用药,通过鼻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比口服更高。某些很难从鼻腔吸收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当选用合适的黏膜促透剂或制成生物降解性微球等新剂型给药时,能提高鼻腔吸收的生物利用度[1]。近年对鼻黏膜给药达到全身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鼻黏膜给药新剂型、新技术进行了综述。1优点与不足鼻…  相似文献   

9.
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鼻腔给药是指在鼻腔内使用,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鼻腔给药可避开"首过效应",药物吸收迅速,可提高生物利用度,部分药物生物利用度可接近于静脉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使用  相似文献   

10.
鼻腔给药算不上是创新,以抗炎剂和血管收缩剂滴鼻消除鼻充血,局部治疗鼻炎已经用了多年。然而现今鼻腔已被看作是包括疫苗,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性功能障碍治疗剂乃至胰岛素等范围广泛的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鼻腔给药系统药用辅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刘娟  汪国华 《医药导报》2005,24(4):312-314
介绍与分析国内外用于鼻腔给药系统(NDDS)的生物黏附剂、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药的种类、应用特点以及对鼻腔吸收的影响,综述用于鼻腔给药的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这些辅料对NDDS的成型、药物的吸收与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鼻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通过鼻黏膜给药己被认为是一种药物能快速高效吸收的给药方式。鼻黏膜细胞上有很多微细绒毛 ,因此大大增加了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 ,黏膜细胞下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药物通过黏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体循环。此外 ,鼻腔内酶的代谢作用远远小于胃肠道 ,因此 ,鼻腔给药系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包括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此外 ,药物从鼻嗅区吸收 ,为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给药途径。另外 ,疫苗的鼻腔给药在疗效及患者接受性上同样是非常吸引人的。本文主要概述了设计和开发鼻腔给药制剂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薄荷醇预处理对胰岛素鼻腔给药药理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薄荷醇预处理对胰岛素 (Insulin ,Ins)鼻腔给药药理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用薄荷醇预处理鼻腔 ,2h后滴入胰岛素 ,不同时间取血测血糖浓度 ,计算曲线上面积和药理生物利用度。结果 用不同浓度薄荷醇预处理鼻腔后 ,在 2 0~ 3 0h时薄荷醇对Ins的鼻腔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Ins鼻腔吸收的药理生物利用度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 5 77、7 0 0和 3 12倍。结论 薄荷醇可促进胰岛素的鼻腔吸收。  相似文献   

14.
鼻腔给药系统的鼻粘膜毒性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就鼻腔给药系统可能导致的鼻粘膜毒性的评价方法、易产生毒性的制剂组分及解决毒性的方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的蛋白质及肽类治疗药物的开发,非侵入性给药途径-鼻腔给药日益受到关注。与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相比,鼻腔给药既可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也可消除口服给药过程中肝脏的首过效应;且鼻腔黏膜下血管丰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也更加便于患者的抢救和自救。然而,由于鼻黏膜屏障的存在,药物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加入鼻黏膜吸收促进剂来增强药物的吸收。该文主要探讨鼻黏膜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并对FDA已上市鼻腔制剂中的吸收促进剂进行汇总,同时对新型黏膜吸收促进剂在鼻腔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鼻腔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蒋勤 《中国药师》2006,9(6):559-561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口服给药是大多数治疗药物的首选给药方式,但是,许多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就被降解,包括胃肠道降解和代谢,肝脏首过效应等。这些因素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赖氨匹林脂质体鼻腔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冻融法制备重建型赖氨匹林脂质体,包封率为55.94%,含量为35.28%,平均粒径为1.29μm。家兔20mg/kg的剂量连续鼻腔给药20d,对鼻粘膜无损害。对健康受试者鼻腔给药单剂量500mg,测得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3.8%。  相似文献   

18.
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药剂学角度对鼻的解剖生理及给药特点、影响药物在鼻腔中吸收的因素,特别就吸收促进剂和剂型因素与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鼻腔给药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鼻腔给药新剂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鼻腔给药具有吸收迅速、完全,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但大分子药物难以通过鼻粘膜吸收,需使用吸收促进剂。所以,许多新剂型如微球、环糊精、脂质体、乳剂等已被用于开发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无毒副作用的鼻腔给药系统。本文拟就此做一报道。1 微球(microspheres)微球是用白蛋白、明胶、聚丙交酯、淀粉等材料制成的球型载体给药系统。应用较多的是可降解淀粉微球,白蛋白微球。所载药物已有多肽类,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hGH)、降钙素、去氨加压素以及普萘洛尔、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等。1.1 提高生物利…  相似文献   

20.
林润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89-1190
根据胰岛索(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不良反应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鼻腔给药途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