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贾利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91-189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阴道助产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将1990~2012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截取1990、2001、2012年3年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0、2001、2012年剖宫产率分别为21.87%、66.60%、43.68%,其中1990与2001、2012年及2001与2012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01、2012年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少、胎位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01、2012年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4.32‰、10.6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剖宫产率并不能使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不相关。结论:社会因素、巨大儿、瘢痕子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剖宫产率的上升,但围生儿死亡率的下降主要依靠加强围产保健和危重孕产妇管理及提高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胡桂松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341-2342
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已引起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否带来围生儿病死率的降低值得研究。本研究从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中,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以找出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择我院产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的产妇,病历资料。1.2方法均由笔者对全部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将其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2结果10年间,我院产科分娩总数21 895例,剖宫产8016例,平均剖宫产率36.61…  相似文献   

3.
柳淑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44-3546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6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有明显的改变;在剖宫产指征中,前8年难产及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近两年社会因素跃居第一或第二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科医生的综合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大彤  杨际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40-164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188例孕妇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结果:此期间剖宫产率33.45%,主要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28.2%)、社会因素(27.1%)、相对头盆不称(10.1%)、胎位异常(9.0%)、脐带绕颈(8.0%)等;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1/2左右为“过度诊断”;社会因素行剖宫产者均无绝对手术指征。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提高产科诊断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宣传、建立合理、公正医疗行为保险制度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2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结果5年来我院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11.08%逐年上升至2013年年底的24.59%,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及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及产前检查,严格掌握胎儿窘迫等剖宫产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10年剖宫产率及相关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60-426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一直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11 837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宫产率指征中主要以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为主,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但逐年升高的剖宫产率对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推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0.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爱琴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11):561-562
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变化,其中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指无医学指征而采取的手术,其中绝大多数是孕妇及家属坚决要求实施的)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期待通过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寻求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1年所有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剖宫产和正常分娩2种分娩方式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人数占所有剖官产的31.87%-42.13%,居所有指征的第1位。5年间剖宫产的住院费用增加了100.90%,而正常分娩的住院费用增加了43.90%,2种分娩方式的住院费用差距加大。结论社会因素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主要原因,高剖宫产率对母婴均造成一定的危害,并增加病人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应加强产前宣教,提高助产技术并提供人性化的助产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赵广蕊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35+37-35,3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非宫内窘迫因素而是因疤痕子宫或胎位异常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病例170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麻醉记录单中的血压情况进行分组,术中出现低血压组85例为A组。术中未出现低血压者85例为B组,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窒息率。结果 A组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发生率为16.5%,B组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发生率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母体出现血压降低,会造成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奚宏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13-12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变化。结论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开展产前教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助产术,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适当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对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2年间剖宫产病例进行分阶段总结(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为第二阶段,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为第三阶段)。同时对同阶段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三阶段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三阶段围产儿死亡率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⑧新生儿窒息率组间的第一阶段明显高于第二阶段(P〈0.05).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但随着剖宫产率进一步上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并不下降。因此应合理控制剖宫产率以达到改善围产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凤秋  李智  曹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27-3129
目的:探讨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着手点,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近10年前(1993~1995年)后(2003~2005年)各3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后剖宫产率为42.55%,显著高于10年前26.09%,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处于第1位,近10年有下降,P<0.01,但仍是剖宫产的首要原因;另外因臀位、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有显著降低,P<0.01,而因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再孕、羊水过少剖宫产显著增多,P<0.01。10年来虽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率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构成比有所变化,但新生儿窒息率并未降低,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荔湾区近8年剖宫产率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20-2621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近8年来的剖宫产现状。方法:利用该区1995~2002年度产科质量报表和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历史性队列研究,分析了近8年剖宫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级别医院剖宫产率的差异以及剖宫产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结果:8年来,该区剖宫产率从34.64%上升到56.70%,市级医院剖宫产率高于区级医院(2χ=241.93,P<0.01)。历史性队列研究显示,剖宫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保护因子(RR=0.25,PAR%=-49.45%)。在一定范围内,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反比,但剖宫产率超过一定范围后,围产儿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结论:近年来该区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合理地使用剖宫产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一定的作用,但剖宫产率的持续上升并不能带来围产儿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过高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5年来303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官产率为61.36%,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的前4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开展产前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代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0~1984年、1990~1994年、2000~2004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28522例,其中剖宫产8366例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2004年已上升到47.7%;头盆不称及胎儿宫内窘迫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前2位;社会因素已跃居第3位;胎膜早破及脐带绕颈居第4位和第5位。结论 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医学指征范围,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因此,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郭政  张润香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9-3092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