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样麻风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1例组织样麻风瘤。患者男性,41岁,面部、躯干、四肢红斑、结节,自觉微痒,无明显浅感觉障碍及神经干肿大。病理检查示梭形、多角形组织细胞,部分胞质泡沫化,抗酸染色可见大量麻风杆菌。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南康市在1987-2001年15年间共新发现麻风病人106例(MB73例,PB33例),复发病人19例(MB17例,PB2例),其中组织样麻风瘤3例,初发2例(占瘤型病人的2.74%)、复发1例(占复发病人的5.26%),现将3例组织样麻风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麻风病在我国的逐渐消灭 ,极瘤型麻风 (LL)伴组织样麻风瘤(HL)在临床上已不多见 ,现将我们今年确诊的 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0岁 ,因四肢麻木 4年 ,全身起红斑及肿块半年 ,于 2 0 0 0年 6月入院就诊。患者于 1996年夏季劳动时不慎割伤右手 ,伤口愈合后发现右手无名指和小脂无法伸直 ,右手掌逐渐萎缩 ,四肢时有麻木感。 1998年冬季双下肢出现疼痛、肿胀 ,在当地做“肾炎”治疗后好转 (用药不详 )。 2 0 0 0年 1月面部及四肢出现大片红斑和肿块 ,偶而有微痒 ,两肘部外侧各长出一栗子大小肿块 ,无自觉症状 ,曾破溃…  相似文献   

4.
组织样麻风瘤临床少见,且容易被误诊,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组织样麻风瘤是一种少见的多菌型麻风,早期皮损无特异性,加之可能缺乏其他特异性体征,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最近诊治的1例皮损类似环状肉芽肿的组织样麻风瘤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组织样麻风瘤临床少见,最近我科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0岁。躯干、下肢散在结节,眉毛稀疏十个月。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双侧眉毛稀疏,双侧眶上神经和耳大神经明显粗大,踝以下感觉减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可见团块状组织样细胞浸润,细胞交织排列成席纹状,神经肿大,周围单一核细胞为主的中度浸润,未见典型的泡沫细胞。抗酸染色可见组织细胞内外大量阳性棒状杆菌。诊断:组织样麻风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2岁。因臀部、双下肢出现结节和丘疹2年余,2004年12月于本科就诊。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无任何自觉症状。以后皮损渐增多。增大形成结节并累及臀部,对称性分布。2年来患者未作任何  相似文献   

9.
麻风在我国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临床医生对麻风的防范意识明显减弱。麻风患者缺乏自觉症状,病程长,给麻风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近年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组织样麻风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2岁.因左前臂丘疹、结节,反复破溃2年.泛发全身6月余,于2007年2月5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发现左前臂内侧有一黄豆大淡红色丘疹,伴轻微瘙痒,搔抓后皮肤破溃,无疼痛等不适,随后破溃面逐渐增大.1年半前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给予清创处理,转移皮瓣"Z"字型缝合,皮损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组织样麻风瘤为瘤型麻风(LL)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一种特殊表现,其发生可能与氨苯砜(DDS)耐药有关。本文收集近5年我院门诊10例患者,对其一般情况、细菌、病理检查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8岁。双前臂暗红色丘疹和结节半年,泛发全身伴瘙痒3个月。无麻风病家族史,曾被误诊为结节性痒疹和湿疹,治疗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或消失;真皮内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杆菌(4+)。诊断:组织样麻风瘤。  相似文献   

13.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组织样麻风瘤常见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现报道1例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面部、四肢多发性结节伴疼痛4个月余就诊。4个月前因角膜炎输液治疗时于左上肢发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自觉疼痛。皮疹逐渐增大,发展成淡红色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70岁。面部及四肢麻木、闭汗 8年 ,口渴、消瘦及身上起红斑、结节 2年。 8年前自觉面部及手脚麻木、不出汗 ,微痒似虫爬和踏棉感。乡医诊为神经炎 ,给予丹参片、天麻丸、活络丹及注射VitB1 、B1 2 等治疗未见好转。近 2年来口渴、消瘦及身上起红斑、结节去某医院诊治。查空腹血糖 8.8mmol L ,诊为“I型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皮肤损害 ,给予降糖药物等治疗。后因用热水瓶取暖烫伤股部引起溃疡 ,而再次复诊时疑为麻风。个人及家族史 :自幼生于本地 ,18岁结婚 ,丈夫病故后独居多年。其娘家族人中有 2名远房兄弟系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21岁,因左前臂瘢痕,结节10个月,于2003年4月6日至我科就诊,10个月前患者妊娠约3个月时,左前臂外伤10余天后,伤口瘢痕渐向周围扩展,且在其周围出现结节,患者近分娩时,其瘢痕及结节出现瘙痒,分娩后症状加重,3个月前足月顺产一低体重女婴(体重2.1kg),Apgar评分9分,产后因缺乏母乳,人工喂养至今,其家族中无麻风病病史。孕期曾在外院被诊断为“瘢痕疙瘩”,未作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63年Wade首次报告了组织样麻风瘤,并认为主要见于砜类药物长期治疗,但治疗不充分、病情恶化或复发的患者,可能与氨苯砜耐药有关,为瘤型麻风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的一种特殊表现[J].组织样麻风瘤临床上较少见,而瘤型麻风18年后复发,并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更为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6岁。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全身逐渐出现绿豆至蚕豆大的丘疹和结节,质地坚韧,臀部、腹部、手背和面部较多且密集,无痛痒。曾在县医院就诊按“皮肤病”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后到县疾控中心,最终由新疆疾控中心麻风病科确诊为麻风。既往未患过麻风,其姐夫曾于1994年患瘤型麻风,经MDT化疗于1997年判愈。该患者与其姐夫有密切接触史。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瘤型麻风,患者男,20岁,颜色暗红色结节,四肢红斑、结节,不痛、不痒已20个月。皮肤科检查可见颜面、四肢皮损边缘不清,有不同程度浅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皮肤涂片查到抗酸杆菌,病理检查可见大片巨噬细胞肉芽肿,泡沫状改变。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5 2岁 ,大学教师。双下肢浮肿 5年 ,全身结节 2年。患者于 1995年开始出现双侧膝关节肿痛 ,下肢浮肿 ,经过肾穿活检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肾损害” ,予泼尼松治疗。 1997年开始先后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治疗 ,用足疗程后停药 ,但双下肢浮肿缓解不显。 2年前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