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对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23例,给予国产那格列奈270mg/d,分三餐前15min口服,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空腹及餐后0.5、1、2h血浆胰岛素(INS)。结果:治疗12周后FBG降低(1.17±1.67)mmol/L(P<0.001),PBG降低(3.76±2.70)mmol/L(P<0.001);TC降低(0.16±0.79)mmol/L(P>0.05),TG降低(0.81±2.32)mmol/L(P>0.05);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至餐后0.5~1h,空腹INS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国产那格列奈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早期相胰岛素的分泌,有效改善FBG及PBG,但对TC及TG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 (商品名瑞易宁 )对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较差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经联合应用 2种以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但血糖仍未控制的 2型糖尿病患者4 1例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观察瑞易宁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 结果 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 (FBG) 10 .8± 3.6mmol/L ,餐后血糖 (PBG) 16 .6± 4 .5mmol/L ,治疗 2周及 4周时FBG、PBG均值明显降低。本组治疗 4周时FBG和PBG达到理想控制的患者为 33.6 %和 31.7% ,控制尚可者为 78.0 %和 6 9.5 %。以治疗4周时FBG控制达标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 ,比较其治疗前的各种参数 ,可见到达标者FBG、P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相对较低 ,病程较短 ,空腹和餐后胰岛素 (FINS、PINS)相对较高。 结论 在其他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较差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应用瑞易宁治疗 ,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转换成诺和锐30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使用诺和灵30R治疗12个月以上的患者改为诺和锐30治疗,治疗12周后,对转换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血(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进行对比。结果:转换后患者的FBG、2 h PBG、HbAlc较转换前有明显下降(P<0.01),转换成诺和锐30后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诺和锐30相对于诺和灵30能更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餐后血糖效果更显著,减少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盐酸吡咯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已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盐酸吡咯列酮片(卡司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7例入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卡司平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FBG...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倍欣在治疗 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对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用倍欣治疗 3个月 ,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显著降低 (P <0 .0 5 ) ,餐后血糖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 ,倍欣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轻度腹胀和排气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倍欣联合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 0年1月~ 2010年12月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但空腹血糖(FBG)>10 mmol/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口服倍欣基础上联合来得时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在口服倍欣的基础上睡前加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次数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诺合龙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FBG、PBG2h及HbA1C均明显下降.结论诺合龙能有效降低FBG、PBG2h及HbA1C,从而达到良好的整体代谢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诺和灵30r治疗经口服降糖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从而为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30r(文中简称为诺和灵30r),早晚两餐前30min皮下注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有明显下降,本组患者中33例有效,有效率为94.29%,且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诺和灵30r治疗老年人糖尿病能稳定降低血糖,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亚莫利和美吡哒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亚莫利治疗组和美吡哒治疗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 (1) 2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 均明显下降(P<0.05),但亚莫利组FBG、GHbA1下降更明显(P<0.05);(2) 亚莫利组低血糖发生比例明显低于美吡哒组.结论: 亚莫利能更好地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空腹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胡映玉 《广西医学》2003,25(12):2389-239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已确诊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 378例患者测定血清 TT3、TT4、空腹血糖 (FBG)、餐后两小时血糖 (PBG)、空腹 C肽 (FC-肽 )、餐后两小时 C肽 (PC-肽 )、血脂 ,并与同期体检的 342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 TT3、TT4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0 1 ) ,TT3、TT4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与餐后两小时 C肽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群低下 ,在糖尿病的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中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 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相似文献   

12.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比较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 (A组 ,1.0 mg tid,n=2 3)和那格列奈组 (B组 ,90 .0 mg tid,n=2 3)进行治疗 ,疗程为 12周 ,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A1c)、胰岛素水平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A组的空腹和餐后 30、6 0、12 0 m in血糖 ,以及 A 1c明显下降 (P<0 .0 5 )。 B组的餐后 6 0、12 0 m in血糖明显下降 (P<0 .0 5 ) ,空腹、餐后 30 min血糖及 A1c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用药后 12周 ,两组餐后 30、6 0、12 0 min胰岛素水平 ,0~ 12 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 C肽曲线下面积有显著增加 (P<0 .0 5 )。但 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剂量下瑞格列奈降糖效果优于那格列奈 ,二者促进餐后胰岛素释放的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 (PIO- 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 (PIO- SU) ,进行为期 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 (Hb A1 c)、血清胰岛素及 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PIO- m ono组 Hb A1 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 4 %、 2 .1mmol/ L、 5 .2 mm ol/ L (P<0 .0 1) ,PIO- SU组分别下降了 1.0 6 %、 2 .3mmol/ L、 5 .4 m mol/ L (P<0 .0 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 ,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 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 ,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 ,HDL - 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结论 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 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 Hb A1 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 ,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社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社区干预组)各90例,随访观察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BG、HbAlc、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可以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育阴煎治疗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IR)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自拟方黄芪育阴煎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IR。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BG,PBG及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3.4%;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c-肽及ISI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育阴煎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血脂紊乱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上海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管理下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上海市T2DM管理的1 671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管理1组(血糖控制不佳组,n=725)和管理2组(血糖控制良好组,n=946)。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中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的影响因素。结果管理1组中T2DM患者FBG和PBG的平均浓度为(8.62±2.93)mmol/L和(11.51±3.95)mmol/L,管理2组中分别为(6.77±2.24)mmol/L和(9.22±2.88)mmol/L,两组与参考标准(FBG为7 mmol/L,PBG为10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病程外,管理1组FBG或PBG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频率、制定运动方案、根据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管理2组FBG或PBG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医院转诊和执行饮食方案。结论 T2DM患者社区管理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重点加强对T2DM患者饮食、运动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对血糖控制较差患者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福建省泉州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泉州市6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法提示影响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主要因素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及体重指数(P〈0.05)。结论空腹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反映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人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厄贝沙坦和人胰岛素;B组为对照组,予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外的其他药物控制血压,并予口服药物降糖。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抽血测定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并作同组不同阶段及组间的比较。结果A组经治疗后无论是FBG、PBG、HbA1c及24hUpro于3个月及6个月均有了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24h Upro 6个月较3个月有更进一步下降(P<0.05)。B组3个月时上述指标亦有改善(P<0.05),但6个月较3个月相比没进一步优势。治疗6个月后两组疗效相比较,A组24h Upro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及早使用厄贝沙坦和人胰岛素治疗,能更好地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及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并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后的变化;分析CD36与2型糖尿病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5.9±281.3 vs 406.3±80.2,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CD36表达明显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878.2±296.1 vs 584.2±148.3,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HbA1c、空腹胰岛素(FIN)、餐后胰岛素(PIN)、胰岛素抵抗程度(HOMA-IR)均降低,与治疗前、安慰剂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与FBG(r=0.55,P<0.05)、HbA1c(r=0.62,P<0.01)、HOMA-IR(r=0.64,P<0.01)正相关,与PBG、FIN、PIN无明显相关。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等途径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