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旁腺、甲状腺和胸腺起源于同一的咽原始基和咽囊,在第6~8周胚胎时,这些组织就位于最后的解剖地点。甲状腺咽上皮芽,后位于舌根部盲孔,下降至颈部气管前方。胸腺和下甲状旁腺原自第3对鳃囊,后分别下降至纵隔和颈部。上甲状旁腺起自第4鳃囊的后鳃体。在少数情况,第4对鳃裂也参与胸腺的发生。甲状腺在下降过程中发生异常,就会出现异位甲状腺,如舌部、纵隔和胸腺内等。作者报道一例胸腺内甲状腺病人,男性,41岁,主诉胸骨后疼痛,并放射至左肩。无心脏病史,嗜烟,胸片示前上纵隔肿块。拟作纵隔镜和穿刺活检,因发生心包填塞而作罷。作前胸和心包切开,清除心包积血。待病情稳定后作探查。另一例为61岁男性,经常接触石棉,  相似文献   

2.
纵隔甲状旁腺肿瘤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起源于位于颈部的甲状旁腺,后因增大而长入胸腔,多数可经颈部切口切除;另一种是起源于位于胸部的甲状旁腺,例如生长在胸腺或与大血管有关的甲状旁腺,均需纵隔切开术才能去除肿瘤。后一种的腺体多来自第三鳃囊。Mayo 临床中心于1940~1980年共为2,770例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施行了手术,其中需纵隔切开进行切除者仅38例(1.4%)。在38例中,70%的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1年12月行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及头灯照明,经颈横切口从胸骨后间隙完整游离肿瘤及全胸腺并切除。结果1例因游离中发现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肿瘤。12例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8.1min(3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ml(30~50m1),平均术后住院3.7d(2~7d)。1例术后第2天出现房颤,药物治疗后转窦性心率。13例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病理:MasaokaI期胸腺瘤2例,Ⅱ期胸腺瘤3例,Ⅲ期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5例MasaokaI/Ⅱ期胸腺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57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1例MasaokaⅢ期胸腺瘤术后放疗50Gy,随访14个月,无复发;胸腺增生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14~28个月均完全缓解;其余4例良性胸腺肿瘤随访31—59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早期小病灶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胸腺内病变的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及≤5cm的MasaokaI/Ⅱ期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病例数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失败率约5%,多因对异位腺体和甲状腺体内或纵隔内腺体的定位困难所致。近年来CT、超声波(US)、铊-锝差数扫描(TTS)已用于病变甲状旁腺的术前定位,作者就此三种方法的单独或联合应用进行了前瞻性比较。连续51例病人中24例男性,年龄26~69岁(平均53岁)。29例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其中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和家族性各1例;其余22例接受持续透析法治疗,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骨骆病变者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用三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预 《临床外科杂志》2000,8(4):238-240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黄种人的少见病,男女病人之比为3:1。定性诊断为血钙高于2.7mmol/L,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测定更可确定。定位诊断B超、CT均可,^99Tc^mMIBI阳性率可达95%。治疗全靠外科手术。腺瘤多为单发,定位后摘除即可,术后出现低血钙为成功的标志。异位甲状腺腺瘤可位于颈总动脉鞘内、胸腺内和前上纵隔等,后者常需剖开胸骨后摘除。甲状旁腺增生则做次全切除。再手术的原因可以是首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免疫染色对33例女性的类前列腺组织尿道旁腺进行研究。33例女性年龄范围自35周胎儿至86岁;发现33例的66.7%结果阳性。低倍镜下腺体管状腺泡,与垂直于尿道长轴进入远端尿道腔内的长导管结构相连。33例中21例的腺体和导管均位于尿道中外2/3处,仅1例延伸至尿道内1/3处。16例的腺体围绕尿道分布于尿道背侧及两侧,3例围绕整个尿道有腺体,仅3例标本腺体呈腹侧分布。腺体和导管均位于尿道粘膜或粘膜下的基质中,亦可在尿道阴道中隔的平滑肌中发现。类前列腺腺体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很大程度上与青春期前男性前列腺相似,由于缺乏雄激素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加颈部切口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加颈部切口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术后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胸腔镜胸腺切除加颈部切口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4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病程1个月~3年.术中除完整切除胸腺外,还清除前纵隔区域及颈根部的异位胸腺和脂肪组织.结果 全组41例手术完全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62 min.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7例.术后病理学诊断:4例颈部发现残存胸腺上极,35例患者气管前胸骨上间隙有肿大淋巴结(3~17枚).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观察2年,完全缓解率41.4%,有效率达85.4%.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胸腔镜扩大胸腺切除加颈部切口对于颈根部异位胸腺的清除是一补充.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1995年6月~2002年12月对34例纵隔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3.9岁。胸腺瘤14例(良性胸腺瘤9例,恶性5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畸胎类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转移癌、淋巴瘤、蔓状血管瘤各1例。肿瘤最大径3.5cm~6cm,平均45cm。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健侧卧位,胸腔镜trocar位于腋中线6或7肋间,2个操作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而定。结果34例纵隔肿瘤中,25例完成胸腔镜肿瘤切除,9例小切口辅助完成。3例仅行肿瘤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中、后纵隔肿瘤,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从1983年一月至1988年9月间,作者为10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施行了手术探查.其中9例(8.6%)同时有两个甲状旁腺增大.只有切除全部增大的腺体后,机能亢进症状才会消失.在9例中有4例两个增大的腺体并不对称,其中一个明显增大,另一个只是略微增大.因此,首次手术时仅切除一个明显增大者.但术后症状不消失.因而再次手术切除另一腺体,始获痊愈.一例在切除一个增大的腺体后二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状再度出现.从右甲状腺上静脉插管检查中证实甲状旁腺分泌量增多.因而再次手术切除右上甲状旁腺,症状消失.该腺体仅大0.9×0.3×0.2cm~3.  相似文献   

10.
单测颈部探查术可成功治疗散发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H),但有遗留多发腺瘤的可能,故对此手术至今尚有争议.作者回顾性总结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外科从1977年至1992年期间收治的371例PHPTH病人,分析讨论这一术式的临床效果.其 中女性235例(76.8%)、平均年龄56.1岁(16~87.2岁).选择高空腹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值,但无家族性内分泌病病史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除外双侧病变的散发性PHPTH息者,作为单侧颈部探查术的对象.除非术前和术中在左侧颈部已触及病变者外,均先作右侧颈部探查术.若术中发现增大和正常的甲状旁腺时,则增大的腺体予以切除,正常的腺体作活检.如冰冻切片证实为单个腺瘤和正常腺体,则结束手术.如证实为增生,则作标准的3 (1/2)个腺体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33~72岁,平均48.8岁。前纵隔肿物19例,中纵隔肿物1例,后纵隔肿物3例。三孔法,左侧机械臂为抓钳,右侧机械臂为超声刀,中间为观察孔。前纵隔胸腺来源肿物行全胸腺切除术,后纵隔及中纵隔来源肿物沿肿物包膜完整切除。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全胸腺切除术19例,中纵隔气管囊肿剥除术1例,后纵隔肿物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93.9±38.6)min,术中出血(55.2±18.6)ml,术后24小时胸管引流量(115.2±69.9)ml,术后住院时间(5.4±1.4)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术后病理示胸腺瘤16例,神经鞘瘤3例,胸腺囊肿2例,胸腺增生及支气管囊肿各1例。23例随访1~48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并发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呈非对称性增大并伴有结节形成,甲状旁腺组织中Ca^2+敏感受体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有异常表达.SHPT可致患者出现骨痛、骨骼畸形、甲状旁腺激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骨纤维囊性变、弥漫性脱钙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骨畸形、压缩性骨折、心脏瓣膜钙化等。对于存在甲状旁腺激素显著增高、甲状旁腺增大、纤维性骨炎或高度骨代谢运转以及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者杠般建议行外科治疗。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移植对晚期肾性SHPT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关键是要切除所有的甲状旁腺,使用质地柔软的弥漫性增生的组织进行移植。切除的甲状旁腺数一般为2-4枚,若有多余腺体,应在初次手术时切除。术后应进行钙替代治疗。甲状旁腺切除前臂自体移植可显著改善SHPT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参数。持续性和复发性HPT的发生率一般为0-10%。持续性HPT的主要原因为纵隔甲状旁腺,复发的原因常为前臂自体移植物增生、多余腺体、剩余增生腺体、周围组织中旁腺组织的种植、旁腺癌的转移等。为防止术后发生持续性或复发性HPT.在初次手术时要切除所有的腺体以及胸腺舌,手术后应定期随访。根据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核素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移植物依赖性复发。  相似文献   

13.
10岁男性患儿, 因检查发现纵隔肿物1月余入院。2019年1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开胸前上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规律予TP方案化疗, 术后至今复查胸部CT均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
甲状旁腺增生为外科医师研究其解剖提供了便利:增生的腺体比尸体的小腺体易寻找;四个腺体切除后,血清钙和甲状旁腺素的异常升高将提示有原先未发现的额外腺体;快速切片诊断增加了解剖的精确性。作者从1975年7月至1991年9月对71例甲状旁腺增生病人进行了手术,发现每个病人最少都有4个腺体。其中32人完全切除4个腺体同时在颈部或前臂肌肉内移植50~60mg 腺体,39人原位保留50~60 mg 残余腺体。71例均常规检查血清钙、镁、磷、尿素氮、肌酸酐和甲状旁腺素的浓度。记录了每个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从1960到1980年4月进行的30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手术中,术后症状未获缓解或复发的33例的临床分析。其中女性26例,男性7例。年龄分布19~89岁,平均50岁。33例中28例再次探查,23例(22%)血钙恢复正常。2例再进行两次手术血钙才恢复正常。血钙恢复正常的病人中,切除单个增大的甲状旁腺者20例,两个者1例,3个者2例。经颈取出者17例(74%),经纵膈取出者6例(26%)。在再次探查成功的23例中,发现28个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纵隔内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称“我院”)甲状腺外科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共收集到3例患者即病例1~3,其中病例1和病例3为女性,病例2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1、48及57岁。3例患者均因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分别达13、10及9年。病例1和2初次均于外院经第1次行甲状旁腺切除+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未持续下降而入我院治疗,发现纵隔内异位甲状旁腺,经评估后行机器人或胸腔镜下甲状旁腺瘤切除术,术后PTH显著下降,骨痛症状显著缓解。病例3初次因骨痛就诊于外院(具体不详)给予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PTH仍持续偏高而入我院治疗,发现颈部及纵隔内异位甲状旁腺,经综合评估后行经颈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胸腔镜纵隔内甲状旁腺肿物切除,术后PTH下降显著,骨痛症状显著缓解。结论 对于纵隔内异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联合多途径检查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若条件许可行微创治疗,必要时联合术中PTH检测,以减...  相似文献   

17.
胸骨旁纵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9年 3月至 1999年 11月我们为 3例前纵隔肿物病人成功地施行了胸骨旁纵隔镜手术。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15、6 1和 6 9岁。 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症状 ,如胸闷不适等 ;其中 1例术前结核菌素 ( ) ,血沉 73mm/h ,X线胸片示双肺陈旧结核灶 ,但术前规律抗痨治疗 1年 ,肿物无明显变化。术前均诊断为前上纵隔肿物 ,直径分别为 3cm、5cm和 8cm。 2例术前曾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未能明确诊断 ;1例因肿块包绕主动脉弓及主动脉根部且无明显界限 ,病变部位不适合采用经皮胸穿活检。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单腔管气管插…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至2005年我院诊断和治疗的MEN1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MEN1患者17例,其中11例分属4个家系。1997年后的14例均发现MEN1基因突变。17例患者中甲状旁腺受累11例,并发胰岛素瘤6例,垂体腺瘤8例,肾上腺受累6例,胸腺类癌2例,皮肤纤维瘤样增生合并皮下脂肪瘤2例。2例4种腺体受累,3例3种腺体受累,7例2种腺体受累,4例1种腺体受累,1例12岁携带者尚未检出临床症状及生化改变。6例以肾结石、6例以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17例患者中4例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1例行甲状旁腺腺瘤摘除,4例行胰岛素瘤切除手术,2例胸腺类癌行胸腺肿瘤摘除术。结论MEN1临床表现多样,即使同一家系病例亦可有不同表型。基因检查有助明确诊断。手术主要针对甲状旁腺增生、胰岛素瘤和胸腺类癌,在治疗肿瘤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甲状旁腺囊肿绝大多数系颈部无症状的囊肿,偶见表现为纵隔肿块,少数更可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1975年 Margolis 等复习文献,仅收集到9例甲状旁腺囊肿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他们自己又发现了第10例纵隔内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作者则报告了第一例甲状旁腺囊肿继发高血钙危象。病人75岁,女性,因背部疼痛2月住入边区医院。检查血清钙为12.2mg/dl,氯化物和磷酸盐比率为40,全血计数、血清电泳、甲状腺机能测定、尿Bence Jones 蛋白分析、胸部摄片、静脉肾盂造影、消化  相似文献   

20.
Surgery 1990年第108卷第6期集中刊登了有关甲状旁腺外科的文章10篇,现摘译如下供参考。一、多发性甲状旁腺腺瘤(Joseph N.1014~1020页) 1953~1990年作者为89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病人作了手术。其中41例为多发性甲状旁腺腺瘤,33例得到随访:8例男性,25例女性,平均年龄59岁(33~89)。与单发腺瘤比较,年龄范围较广,平均年龄较大。33例中22例术前无症状,7例结石,1例骨病,3例轻微症状。近3年,作者应用超声,铊-锝核素扫描和磁共振图象(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