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季节,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的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春夏养阳",炎热的夏季是养护阳气的最好季节,也是人体养生保健的基础。原文:《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夏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jie)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译文:夏季是草木繁衍秀美的季节,在  相似文献   

2.
傅杰英教授根据"圆运动"的理论,总结出"因时配穴"的针灸临床思路."因时配穴"主要是根据人体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即春夏季针灸的原则是使阳气"生而毋伐,长而毋亢",临床多采用井穴放血、膀胱经刮痧等促进阳气宣达以泻热,同时配合温针灸气海、关元等穴以助阳出表;秋冬季的针灸原则是使阳气"收而毋亏,藏而毋僵",临床多采用温针灸足三里、太白等穴以疏通阳气升降之枢,同时配合温针灸涌泉以引火归元.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去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  相似文献   

4.
正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七月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小暑节气: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  相似文献   

5.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订出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哲  易桂生 《华夏医学》2011,24(2):241-244
冬病夏治是以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病外治"及"天人相应"等为指导,利用夏季的阳气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来防治秋冬季疾病。夏天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达到最高峰,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中医利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用温热药物对体寒的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来驱散人体内积累的阴寒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因冻疮患者身体多为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之肌肤失养,阴寒伏于脉络,导致冻疮反复发生。中医研究表明,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除易解的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在此时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所以,不失时机地"冬病夏治"冻疮,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根治。下面是夏季治疗冻疮方法。1.选用成熟的紫皮蒜,剥去外皮,捣碎成泥,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8.
正"生气通天论"是《黄帝内经》专门记述人体阴阳与自然界息息相应,互相贯通,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通道理和意义的文献。生气指的人体的阳气,通,即贯通,天即是自然界。即人身的阳气与自然界相应贯通。阳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因此,顺应天气,以护阳气,是维持人体健康防病  相似文献   

9.
1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在每个季节的变化,以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已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天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减期治疗,更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御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开卷有益》2022,(5):75-76
<正>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过了立夏,就进入夏天了。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重视静养。  相似文献   

11.
<正>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肌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对于老胃病,冬病夏治的理念和方法也有神奇作用。脾和胃,在夏季尤其长夏时最易受到损害,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暑湿之气盛;夏季又热又潮湿,易引发像消化不良,倒饱反酸,胸中胀满等症。二是夏季人们贪吃寒凉之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阳气与健康密切相关,建立了中医学早期的阳气盛衰寿夭理论,反映在对阳气特性的认识,阳气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阳气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其中阳气特性是《黄帝内经》时代医家长期观察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对人体阳气提纲挈领的认识,与阴阳学说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太阳是《黄帝内经》时代阳气理论的思维原型。人体阳气的特性首先呈现在阳气的属性、物质规定性;其二,节律性是人体阳气的另一特性,表现为阳气的日节律、月节律和四季节律;其三,主导性是就阳气之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言,也体现于人体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以及治疗方法、用药等方面,体现了《黄帝内经》阳气盛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适合吃什么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西瓜、苦瓜和绿豆,其实还有几种食物常常被忽视,那就是生长在水里的"四宝"——茭白、莲藕、芡实、菱角。  相似文献   

14.
夏季又到了需要空调降温除湿的时候.在我们周围总能见到夏天不敢穿短袖,甚至穿很厚衣服的人,这部分人对空调冷风可谓是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中医解释为是自身热力的减少,不足以抵抗寒凉的环境,也就是阳虚. 一、阳虚体质的症状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就像太阳,有温暖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作用,如果阳气减少(阳虚)则人体自我温暖的功...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理论讲,夏季阳气最旺盛,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奥运带动了中国人的运动健身热,参与健身成为时尚。夏季来临,我们来了解一下夏季如何健身。从中医理论讲,夏季阳气最旺盛,养生要顺应夏  相似文献   

16.
正夏三月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暑热最盛季节,万物繁荣秀丽,新陈代谢加快,是人体阳气最易外泄时节。所以,夏季养生保健重视顺应自然,更要特别关注10大要点。1.养心。中医认为,"火热主夏,内应于心""暑热最易伤心"。夏季暑热当令,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且天气炎热,易致血压上升,汗出过多则血液  相似文献   

17.
夏天天气炎热,是外界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很快,阳气朝外发散,阴气留在体内,气血运行比较旺盛,但因为外界阳气也很旺盛,人体阳气发散受阻,所以人在夏天总是感觉特别累。  相似文献   

18.
孙庆 《开卷有益》2021,(7):61-62
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盛夏已经来临,小暑节气将至,气候也明显越来越热,这个季节的人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因此,要注意平心静气,切勿焦躁. 一、起居养生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顾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相似文献   

19.
五更泻之所以发生在五更黎明时分,这是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与天时阳气相互感召的结果。《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至平旦是阴中之阳,天时之阳气与人体之阳气均处于逐渐萌动而未隆盛阶段.此时,若人体阳气的升发发生障碍,则阴寒内邪结聚,正邪交争,患者便出现腹痛肠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阳气借天时阳气的资助,足以把阴寒之气驱逐出体外,这时患者便发生泄泻.通过排便,缓解了体内阴寒之气,腑气疏通,人体阳气得以回复,故患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地、人为统一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于天地之间,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必须与天、地的运行变化协调一致,因此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是养生的基本法则。人体的正常运转与阳气密切相关,阳气是五脏六腑之气发生功能活动的表现,在一年四季中,阳气有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人应该根据阳气的生长变化,适时调整机体活动,以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