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突触形成和功能维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CNS)血流、支持和滋养神经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和血脑屏障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在CNS免疫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产生条件和生理功能不同,RAS可分为A1型和A2型,不同亚型的RAS在不同CNS疾病发生发展过...  相似文献   

2.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1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特异性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临床表型复杂、难以早期诊断和鉴别的疾病群,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或免疫炎性损伤相关。而IL-17是一种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活化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这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寻找研究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切入点,探索新的治疗靶区,从而为神经变性疾病防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T细胞在许多涉及免疫功能紊乱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鉴于骨髓是众多免疫细胞的来源,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推测,骨髓在这些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体外适宜的微环境下可以使其定向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mlnervoussystem,CNS)的巨噬细胞,在病理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损伤的双重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珂 《重庆医学》2017,(30):4283-428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类能调控自身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群,通过直接接触依赖机制或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机制,抑制自身免疫性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作为免疫豁免器官,生理状态下除了其固有的小胶质细胞外,没有其他外周来源的免疫细胞.传统观点认为CNS损伤后转移浸润至CNS的炎性细胞、免疫细胞是有害的,活化的自身免疫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分子、破坏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等作用,导致轴突脱髓鞘,抑制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免疫炎性反应是CNS损伤修复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增加损伤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浸润、缓解细胞兴奋性毒性、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Shechter等[2]研究也表明, CNS特异性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助于受损组织的恢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损伤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的聚集.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只有深入理解CNS损伤诱导的免疫进程以及Treg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才能鉴别阻碍CNS损伤修复的关键因素,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颖  周仪  刘汉 《医学综述》2012,(24):4158-4161
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效应T细胞亚群,该细胞由天然T淋巴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在防御胞外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性T(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是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通过细胞间接触依赖机制和抑制性因子依赖机制对效应T淋巴细胞起抑制作用。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失衡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而言,针对其免疫异常的研究,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为肺部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决定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转归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由于患者体内抗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在清除病毒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下面就CTL在乙型肝炎中作用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MI)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约占胶质细胞总数的20%,它在神经元的生存和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等重要作用,是神经组织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如果MI缺如或过度增生都将导致神经元损伤乃至死亡。MI终生保持着分裂能力,它在CNS受到损害时发挥既保护又破坏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针对MI和CNS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固有的免疫监视细胞,是CNS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活化是许多CNS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其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S是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CNS疾病,MS患者及实验动物脑内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通过促进吞噬、轴突再生、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促进髓鞘的再生修复;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炎性因子、自由基、蛋白酶等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uprizone(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是研究髓鞘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MS的发生发展,寻找疾病治疗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cuprizone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中的双重性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与其他胶质细胞一样,不但对神经元起到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而且在神经元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活动中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正是依靠包括Ast在内的各类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协调作用,才使神经元完成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生理活动。然而,几乎所有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变中都能观察到Ast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病变以细胞增生和细胞体积增大为主,重时导致神经胶质瘢痕的形成和胶质膜的重建,可见Ast在CNS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神经元存在病理生理的改变外,伴随显著的Ast增殖异常。本文就  相似文献   

11.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固有的免疫监视细胞,是CNS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活化是许多CNS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其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S是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CNS疾病,MS患者及实验动物脑内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通过促进吞噬、轴突再生、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促进髓鞘的再生修复;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炎性因子、自由基、蛋白酶等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uprizone(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是研究髓鞘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MS的发生发展,寻找疾病治疗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Cuprizone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的双重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 抗原受本在 T 细胞发育中的功能膜结合抗原受体在调节淋巴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原 T 细胞进入胸腺微环境后,T 细胞抗原受体(TCR)β基因首先进行重排,其重排过程具有等位排斥现象。TCRα链缺乏时,V—D—J 重排的 TCRβ链在转化的鼠胸腺细胞表面也能表达。细胞浆内的 CD_3成分保留至功能性 TCRα链重排发生时。  相似文献   

13.
成体哺乳动物的神经元是退出细胞周期的终末分化细胞,因此长期以来神经系统被认为缺乏再生能力。自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及神经发生在许多物种尤其哺乳动物的成体中被广泛发现和证实后,成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神经发生的机制和功能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在多种表观遗传因子和微环境的共同调节下,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表达出特异的RNA及蛋白质。新生神经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迁移、整合并最终成熟为特化的神经细胞,这一过程即为成体神经发生。成体哺乳动物脑中的神经发生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且已在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被明确证实。成体神经发生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调控,与嗅球和海马等脑区的功能密切相关。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变性疾病被广泛研究并且在临床前实验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成体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新生神经细胞如何与CNS的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微环境相互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此外,神经干细胞移植疗法还需要解决神经干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技术、免疫排斥、移植剂量、脑部定位以及各种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口选择等问题。总之,深入了解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发生的机制不仅会极大地推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也为CNS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有着广阔的理论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功能上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的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广泛分布.在CNS中,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后能发挥免疫应答作用,参与并促进神经系统中多种疾病及应急损伤的发生、发展.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具有了吞噬作用,能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变性的细胞碎片,分泌生长因子,起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但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同时能分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蛋白酶等,在损伤组织中也同时能促进炎症的发展,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因此,适当地促进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 cel1s)是一类特殊的CD4+效应T细胞亚群,位于淋巴滤泡,可辅助B淋巴细胞功能,并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参与体液免疫应答。Tfh细胞发育和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引起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Tfh细胞的分化、功能以及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耐受T细胞抑制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物的排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T细胞缺乏或T细胞成功重建的情况下对异种移植物排斥的作用。方法在无胸腺裸小鼠、通过混合胸腺移植重建T细胞后裸小鼠和正常免疫健全小鼠分别进行F344大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ConA增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体外功能状态。结果 在没有清除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情况下,正常无胸腺BALB/c裸小鼠上移植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发生了排斥,平均存活时间为(20.50±2.38)d;而在裸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的F344胎大鼠胸腺组织,却能够正常发育,并有效重建了受体的T细胞免疫,而且诱导了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结论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物的排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组织对NK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T细胞可抑制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排斥。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中心环节,但IR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慢性低度炎症在IR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这种低度炎症与T淋巴细胞有关。其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被证实在IR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功能,Th17细胞在IR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CD分子检测并了解其变化。方法 用荧光单抗CD19^ 、CD4^ 、CD8^ /CD28^ 对B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标记和记数。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相比,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二者间无差异。结论 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危重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除对症处理外,另须配合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学超 《重庆医学》2011,40(23):2376-2379
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和功能研究是近年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表达的趋化因子、转录因子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被分为5类亚群: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及滤泡辅助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Tfh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真正意义上的辅助B细胞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现就Tfh细胞的分化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马琳 《医学综述》1999,5(4):156-158
<正>T淋巴细胞按其表型及功能不同至少分为四个主要亚群,即杀伤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诱导/辅助性T细胞(Ti/TH)及抑制性T细胞(TCS),CD2、CD3是所有T细胞共同的表面标志,CD4和CD8分别存在于Ti/TH和TS/TC表面,只有表达CD4和CD8分子才表明T细胞进入成熟阶段。T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异常时,机体可导致免疫紊乱。近几年研究已确定脑卒中能引起T细胞的异常反应。在脑梗塞急性期有报道显示,存在对亲神经病毒的B细胞的应答,脑脊液中可有T淋巴细胞的出现及增殖,提示脑梗塞患者体内存着自身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