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钱物、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患者被医院称为“三无病人”。医院收治的“三无病人”大体可以分以下几类:一类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病人;一类是110、派出所送来的伤病员;还有一类是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后被医院收治的需要急救的病人。“三无病人”来医院时既无亲人,又无钱物,可大  相似文献   

2.
"三无"急诊病人的接诊与处理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无"病人即为在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病人.此类病人多为急危重症病人,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会给病人、家属、医院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医疗纠纷、法律纠纷、经济纠纷等,而且会直接影响医院和急诊科正常的医疗工作,进而还可影响医院的声誉及社会效益,这也一直是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较棘手的难题.对此,我们医院急诊科引起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得到了病人及社会的认可.1991年1月~2002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接诊"三无"病人80例,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情况的发生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送往急诊科的"三无"病人也在日益增多,"三无"病人是指来院治疗时无家庭地址、无家属及亲戚朋友的陪伴、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3]。此类病人多为急危重病人,急诊护理的全过程均由护理人员完成,若护理工作稍有不当,就会发生差错事故,导致医疗纠纷,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的工作次序。对此,急诊科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三无"  相似文献   

4.
刘娜  曲大鹏 《中国医疗前沿》2013,(14):117-117,70
目的对医院在“三无”病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三无”病人寻找家属较为困难,牵扯临床医护人员精力,经济能力差,无法偿还住院费用。“三无”病人达到康复出院标准,因无人接收,往往无法按时出院,需要医院与社会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结论树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对“三无”病人的管理,促进“三无”病人早日康复。同时与民政、公安、保险等部门成立救助机制,设立救助基金,对于促使“三无”病人早日回归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院前急救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垂危,又不知道姓名、年龄、住址和身无分文的病人,归纳了急救中心采取的做法:①制定收治“三无”病人的宗旨及原则;②建立“三无”病人院前急救绿色通道;③合理选择转送医院:④妥善保管好患者的财和物,协助医院积极寻找家属;⑤重视病历记录的管理。“三无”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均获得较好的救治效果,没有投诉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雪芹  王续兰 《河北医学》2004,10(10):947-948
“三无”病人是指来就诊的无陪护、无能力支付医疗费、无家庭联系方式的病人。我院手术室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三无”病人92例,均为通过我院开展的“绿色通道”采取的积极救护,极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深得病人及其家属的感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1):1535-1536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合理排班、加强病人及家属沟通等方法来改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0%大幅度提高到99%,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结论: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体现了急诊科“窗口单位”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为"示范工程")的难点,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和阶段总结分析的方法,对该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存在的主要难点和原因.结果 影响"示范工程"开展和实施效果的主要难点有社会因素、医院因素、医生因素、护士因素和病人及家属因素等.结论 领导重视、社会参与、病人及家属配合,医生和护士工作到位是保证"示范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普及院内感染(院感)意识,提高院感防控技能,依法做好院感管理工作。方法:加强法律知识、院感知识与技能培训;健全院感管理体系,加强制度督查;重视"三无"精神病患者的入院处置与隔离;加强出入人员管理。结果:院感意识增强,3年院感发生率为0。结论:在院感管理中,普及院感知识、提高院感意识是前提,健全院感体系、加强制度督查是核心,重视"三无"患者的隔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刘德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98-998
“三无”精神病人的“三无”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为了使这些病人能在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现将其病情观察和护理做如下探讨:1临床资料2006年我院共收治20例“三无”精神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其家庭地址、职业、年龄、文化程度、过去史、家族史均不详,现病史欠缺。无法提供姓名18例。入院原因为精神异常、行为紊乱,如在马路上阻拦交通、闯入民宅、大众场合脱衣裤等影响社会治安和城市形象,被辖区派出所和救助站送入医院。其中,精神分裂症13例、智能障碍4例、躁狂症1例、兴奋状态1例(无精神病)、颅内…  相似文献   

11.
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属于高风险科室,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置,而在紧急的抢救与处置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安全,成为职业危害中的高危群体.另外急诊病人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性,病人及家属情绪不稳定,护士没有过多的时间向病人及家属做充分的解释,病人及家属对此不理解,容易引发争端,甚至会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护士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在不断为病人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教育,保护人力资源,建立健全防护措施是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1]。通过这项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对病人的整体化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通过这些措施来扭转现在大多数医院的病人依靠家属或者雇佣工来照看住院病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快速有效的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院前救护对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6例病人分成2组。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为对照组,统计入院抢救后24小时内死亡人数。结果:经院前救护的106例中死亡18例,死亡率17%,未经院前救护家属自行送入的60例中死亡26例,死亡率43%。结论: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处置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死亡率与未经院前处置的病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院前急救、安全转送是降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谭艳庆 《当代医学》2011,17(21):122-123
目的预防和控制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探讨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病人的医院管理临床护理规范,提供气性坏疽病人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对策。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12月医院收治的开放性骨折并发气性坏疽的21例患者,用"过氧化氢溶液,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原液冲洗伤口,2次/d;再用无菌纱布蘸"含氯石灰硼酸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原液湿敷于伤口,实施标准预防隔离的护理,严格医院感染管理。结果经过医护人员防护隔离,严格环境管理和严格消毒物品等有效措施,病房内无任何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发生感染。21例患者经治疗处理后,伤口分泌物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创面完全愈合,而且顺利康复,成功保肢。结论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使具有高度传播危险的气性坏疽致病菌可能的传播扩散得到有效的控制,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无病人”是指病人来院急诊时无家属、亲属朋友的陪伴,且当时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其急诊抢救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均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因此,对此患者预检分诊、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和护理,有其不同寻常的独特性。2001年1月起对我科90例无助病人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2001年1月-2003年11月我科接收三无病人急诊共90例,其中:男78例,女12例,年龄16-83岁。急救入院途径:由120救护车接入57例;由110、122或派出所送入43例。90例无助病人中,外伤(包括刀伤、车祸伤)74例,约占82%;急性乙醇中毒11例,约占12%;急性有机磷中毒5例,约占6%。  相似文献   

16.
病人住院后,会对医护人员常说的一些医学术语感到困惑。了解医学术语对沟通医患关系、加强医患合作很有必要。 医嘱 指的是医生对其负责的病人所做的诊疗处置。分口头和文字两种。口头医嘱是由医生通过语言告诉护士或患者及家属的诊疗处置,如住院病人突然高热抽风,医生看过后,立即告诉护士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院前"盲流病人"各环节救治的分析,发现常见的安全隐患,根据社会实际,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院前救治"不应答盲流病人"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本中心处置经验及资深急救医师的临床经验展开论述。结果:"不应答盲流病人"因失去应答能力而成为院前急救的最大安全隐患。结论:急需出台相应急救政策,合理处置该类病人,在保障该类病人正当权益的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是河南省的妇儿专科医院,病儿来自全省各个地区,病人量多常年加床,由于目前独生子女多的特点,接触的家属也很多。家属对于医院的期望很高,同时由于病人的维权、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病儿及家属的预期效果不能如愿达到或受挫时,对医院的投诉就会产生。如何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现将笔者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指出普外科病人家属焦虑除与家属文化层次有关外,还与家属对病人病情的了解、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环境以及医疗费用密切相关;同时指出要改善这一状况,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家属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及增强医院收费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缺乏自知力、行为紊乱、无家属陪护、群居式病房及抗精神病药作用等因素使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治疗难度较大。我们根据护理人员不足等实际困难,对新入院需输液治疗病人采取加强工作责任心、输液前评估、做好病房安排及适时约束病人、健康宣教及利用病人之间"一帮一"的做法,解决了护理人员不足矛盾,也保证了病人的输液治疗顺利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