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黄体酮定向诱导。MSC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体酮诱导3h后大部分MSC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利用Per-coil梯度分离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和扩增MSCs;利用bFGF、化学诱导剂DMSO和BHA联合诱导MSCs向神经元转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erecoll梯度分离及贴壁筛选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人MSCs,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并且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证明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NSE和NF,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结论人M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种潜能使其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猫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观察家猫骨髓源巢蛋白阳性细胞诱导分化情况,为家猫骨髓基质细胞(BMSC)作为自体神经干细胞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家猫的骨髓。从中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给予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增殖,然后用分化诱导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关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猫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体型增大,继之出芽,贴壁生长,可形成克隆团,同时可传代培养,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与5-溴尿嘧啶(BrdU)共培养3d后可见部分大圆形细胞BrdU染色阳性,这些细胞经进一步的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SE和NeuN。结论 家猫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可诱导为巢蛋白阳性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为表达烯醇化酶(NSE)和NeuN的神经元样细胞。证实家猫BMSC可作为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干细胞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成年大鼠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培养条件,获得体外克隆化培养的成年大鼠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rMAPC),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及分化潜能鉴定。方法选择低血清条件培养基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初步分离大鼠骨髓干细胞,用极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克隆化培养的rMAPC进行表型分析,并进行体外成脂肪、成骨及成神经细胞诱导,RT—PCR检测Oct4及三个胚层早期标志物,确定其表型及分化潜能。结果单个细胞来源rMAPC在体外扩增至20代仍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D71、α—SMA及Vimentin表达阳性;CD34、CD44、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G,+M期细胞约占17%,而处于G0/G1.期的细胞占83%;rMAPC体外可被诱导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及神经细胞分化;RT—PCR检测到Oct4及三个胚层早期标志物的表达。结论体外克隆化培养的rMAPC能维持良好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用于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剂众多,但多数化学诱导剂具有毒性不适合用于人体.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并寻找川芎嗪诱导分化的最佳浓度.方法: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和胫骨,离心后弃上清液,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并转入培养瓶培养传代,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45的表达;取含1.00,1.25,1.50 g/L 3种剂量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已诱导细胞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比较3种剂量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诱导神经元样细胞抗原表达率.结果与结论:①原代细胞接种3 d后多数细胞贴壁,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和增殖更快,第5代基本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放射状或漩涡状排列.②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98.02±0.81)%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③诱导后细胞出现类似神经元细胞样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显示多数细胞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1.25 g/L浓度组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最高.提示川芎嗪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1.25 g/L为最适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6.
7.
杨键  洪毅  董浩  张宪娣  姜树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054-1055,F000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人BMSC,采用含神经节苷脂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的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结果神经节苷脂诱导培养6h后,细胞表现为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和NF呈阳性表达。结论神经节苷脂可在体外诱导人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宜条件,为细胞移植提供寿命相对较长种子细胞。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MSCs,以褪黑素(M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诱导剂定向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分化细胞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的表达。结果:MT、bFGF诱导分化3d部分细胞胞体收缩成三角形,有些成为简单的双极或多极细胞。诱导72h细胞开始表达NSE,9-14d阳性细胞增多,其中MT+bFGF组变化显著,细胞不表达GFAP。结论:MT和bFGF可以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并存活14d以上稳定表达神经元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节苷脂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传代纯化后,分别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含2%t327的Neurobasal-A培养基及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添加脑源性神经节苷脂作为诱导物,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含2?7的Neurobasal-A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节苷脂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其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胞体逐渐变小、折光性增强,突起逐渐增多、延长,部分细胞间可见突起连接、细胞核和核仁;诱导第5d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染色阳性,同时部分细胞可见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染色阳性,而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Nogo-A染色阴性。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节苷脂的这种诱导、分化作用明显被抑制,表现为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NSE及GFAP染色均为阴性。两组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上述染色均为阴性。结论: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具有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不需要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血清可抑制这种作用,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在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类细胞的潜能己得到共识。另有研究者认为骨髓中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寄居着CXCR4阳性的组织定向干细胞,包括骨骼肌、心、肝及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 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证实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寄居于骨髓,并寻求确立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新方法。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材料:所用成年清洁级SD大鼠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DMEM/F12,B27,N2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bFGF源于CytoLab Ltd;EGF源于Invitrogen公司;Nestin、CXCR4,β-Tublin 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一抗为Santa Cruz公司兔抗鼠多克隆抗体;MAP2ab(Clonell—5B),CNPase(Clone AP20)为NeoMarkers公司小鼠抗大鼠单克隆抗体;荧光(FITC,Cy3)标记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Vector Laboratories公司。NycoPrep^TM分离液(1.077A)购自Axis-Shield公司。 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究所完成。取SD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冲洗骨髓腔,经NycoPrep^TM分离液分离单核细胞层,DMEM/F12(1:1)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内含2%B27,1%N2,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1×10^5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通过先贴壁、后悬浮的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单克隆生长的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细胞球CXCR4和nesfin蛋白,以及细胞球自然分化后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 结果:①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细胞球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fin和组织定向干细胞标志蛋白CXCR4。②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细胞球在含15%胎牛血清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目的:用2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进一步探讨其在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从Wistar大鼠胫骨和股骨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并研究终止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呈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有两个或多个突起,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及突触素蛋白表达阳性。撤除诱导条件后大部分细胞逐渐恢复原来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表明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其形态及组织学变化仅能维持一段较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是经过长期体外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逐渐丧失,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8.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8.1%。诱导0.5 h后处理组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但1 h后开始逐渐降低。说明体外可以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被证实有效,但不同诱导方法之间的差别尚无报道。目的:通过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行为对比及生化指标的检测,观察采用不同诱导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对脊髓损伤疗效的差别。方法: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化学诱导和生物因子诱导后,收集备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脊髓半横切法建立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1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损伤部位局部注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学诱导组局部注射化学诱导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生物诱导组局部注射生物诱导成的神经元样细胞,DMEM培养液组局部注射细胞培养液。对48只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2,3,4,6,8,10,12周进行BBB评分,并于第12周末对损伤部位进行取材做组织切片,观察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模型建立后12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化学诱导组和生物诱导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DMEM培养液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化学诱导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P=0.4363),生物诱导组恢复效果好于前2组(P〈0.05)。生物诱导组大鼠运动功能持续恢复显著好于其他3组。脊髓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化学诱导组近似,脊髓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样细胞崩解、空洞形成少于DMEM培养液组,生物诱导组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最佳。提示化学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过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别:而经过生物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未经诱导和化学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旨在从大鼠外周血及骨髓中提取内皮祖细胞,培养晚期内皮祖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或通过内皮祖细胞联合基因治疗使内皮祖细胞高表达血管新生诱导因子,达到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新生的目的。目的:从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筛选法从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观察并记录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选取内皮祖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l33、CD34、KDR对原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KDR、CD34表达,并通过吞噬功能实验进~步鉴定培养细胞。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和外周血能够分离获得早晚期内皮祖细胞;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34、CDl33、KDR表达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测CD34、KDR表达阳性;贴壁细胞能够吞噬ac—LDL,结合UEA-1。实验成功从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获得了增殖活性强的晚期内皮祖细胞,找到了更好的成血管干细胞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15.
背景:鉴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最终研究目的,是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入体内参与损伤神经系统的修复过程,因此,保证移植细胞的活性显得十分重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隐丹参酮为诱导剂诱导第8代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段诱导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每间隔0.5h为1组,共12组)。选择细胞凋亡百分比较高的一个时段,观察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0-100μg/L,共11组)对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诱导后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升高,约4h时达到峰值,维持约1h后下降(P〈0.05)。随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由0μg/L提高到30μg/L,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下降(P〈0.05),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超过30μg/L后,细胞凋亡水平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影响不再显著。结果可见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传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传代扩增,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结果原代细胞较多细胞集落,细胞规则,呈梭形、椭圆形,传代细胞多成纤维形状,第3代培养细胞表面分子CD44,CD90,CD105呈阳性表达,但不表达CD34。结论贴壁培养法培养的大鼠骨髓原代细胞可稳定表达干细胞表面的标记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从大鼠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以形态学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利用含10 ng/ml bFGF的LG-DMEM及含200μmol/L BHA、2%DMSO的无血清DMEM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成神经元诱导24 h后,多数MSCs变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胞体向胞核收缩并有较多的长突起,免疫组化显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SE、神经巢蛋白Nestin染色阳性。结论体外成功的进行了MSCs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迅速并可多次传代,经诱导后具有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8.
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取胎龄为4-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2?S)培养基中培养,进行电镜观察,测定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用SA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和vWF因子表达。结果表明;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两在形态学,生长特性,免疫表型上是相似的,肝脏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支持造血的功能。结论提示,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