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总结了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的相关工作,收集了2007、2008年深圳市有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与医院分工合作机制的各项政策,并通过对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关键知情人的访谈,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系统分析,以探讨深圳市社康中心与医院良性互动机制的基本条件、存在问题与对策,为促进深圳市社康中心与医院的良性互动提供决策依据.在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应从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设备共享、激励约束等方面加强互动合作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促进社康中心与医院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选择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性及倾向性。方法本课题对深圳市1613名1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表,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对医疗机构选择的情况,基于简单对应分析探究深圳市常住人口的就医选择倾向。结果有66.8%的大病和住院患者选择市级医院就医,普通门诊中有35.9%首选市级医院,其次是选择社康中心就医,占26.1%,而患小病则多选择药店购药和社康中心就医,分别占44.6%和32.4%。简单对应分析结果与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结论不同疾病类型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市级医院仍是大多数疾病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有60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由医院作为法人机构举办,这些社康中心与一级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一起,构成本市“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相似文献   

4.
郑媛  谢宇航  胡正路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243-2246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人才建设、资源配置、业务开展及经济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方法以光明新区的32个社康中心为调查对象,抽取不同行政岗位人员共16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及小组座谈。结果全区社康人员在编比例过低(缺编率达80.23%),人员极为紧缺(尚缺少卫生技术人员329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严重不足。仅有11个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能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基本仪器设备不全,较多出现陈旧老化现象,配置档次较低。结论应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财政补偿机制,加强社康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快完善医疗用房与设备建设,以保证功能需要及诊疗质量;不断进行社康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打造光明社康卓越品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社康中心计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全部社康中心的在职计免护士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社康中心计免护士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以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各因子评分的均分作为因变量,个人基本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社康中心计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工作年限、年龄、文化程度、每日工作时间、是否为聘用护士、是否值夜班、工资待遇满意度。结论社康中心计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除了改善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外,政府部门应重点关注对,社康中心计免护士的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大庆  陈志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4):F0003-F0003
目的:分析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了解主要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调研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护队伍状况。结果:社康中心医护人员学历层次及职称水平整体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临时聘用人员过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结论:社康中心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改善,必须采取措施保持社康中心工作团队的稳定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南山区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级别:南山医院(三级医院);蛇口医院和西丽医院(二级医院);社康中心.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水平、业务平台的先进性和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有较大差距.随着南山医院的迅速发展,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南山医院的业务骨干已派往国外;而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基本上没有进修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灰色数列模型GM(1;1)在社康中心诊疗人次变化趋势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深圳市某医院2003~2008年社康中心诊疗人次进行了曲线拟合,并根据所建的模型进行外推预测。结果拟合模型为(t)=54172.89646e0.311295517t-38485.89646,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9%,最大误差为5.70%,拟合效果良好。根据所建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2009社康中心诊疗人次为93815.30人次,与实际值95470人次十分接近,相对误差为1.73%,将2009年的实际数值代入数列中,建立2003~2009年社康中心门诊人次数的GM(1,1)模型为(t)=54267.8825e0.3110t-38580.8825,并据此模型外推2010~2011年的结果,理论值分别为127974.09和174663.59人次,呈逐年递增之势。结论灰色数列模型具有思路简单、数据单纯、运算简便等特点,对近期预测有较高实用价值,在社康中心的管理中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的运营效率,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深圳市坪山新区某公立医院下设的21家社康中心2013年的基本运行效率(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指标:投入指标包括总支出、职工人数;产出指标包括总收入、门诊人次、妇儿保健人次、慢性病管理人数、家庭医生签约数。结果 21家社康中心平均综合效率为0.839,综合有效比例为38.1%(8/21);平均技术效率为0.929,纯技术有效比例为66.7%(14/21);平均规模效率为0.904,规模有效比例为38.1%(8/21);其中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有效的社康中心有7家。结论 社康中心运行效率较低,且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及各项医疗服务开展不均衡等问题;在进行社康中心建设中,应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发挥各资源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全科医师基本现状。方法收集深圳龙华新区全部53家社康中心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及医师资格证从业信息,对其现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龙华新区社康中心全科医师配置从2008年的1名增长至2016年的94名,目前龙华新区全科医师数量为0.31名/万人,南北片区全科医师配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89,P=0.048);深圳市龙华新区社康全科医师配备率达77.36%,社康中心平均100个注册医师中具有25.61名全科医师,公立医院社康中心配备的全科医师比率较民营医院社康中心高(c2=4.02,P=0.045);社康中心全科医师男女性别比为1.94,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占56.38%),学历以专科为主(53.19%),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8.12%。结论近年来深圳龙华新区社康中心全科医师的配置得到迅速发展,但全区全科医师数量仍然不足,全科医师职称和学历也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包头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为包头市社区卫生技术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包头市4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卫生技术人员较满意的项目是工作成就感、同事关系、社会认同感、职业培训,满意度较低的是责任风险、福利待遇、工作自主性和领导与管理。结论:包头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总体满意水平较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应尽力降低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和出路,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确保重要制度的实施以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并分析陕西省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分布,在陕北、陕南以及关中地区共抽取60所乡镇卫生院、3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机构,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其基本情况、任职资格、医护比例结构和培训情况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人力资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对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2年人力资源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①全省乡镇卫生院平均每院的卫生人员与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较2011年减少;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中心卫生人员及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较2011年减少;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和注册护士数量比2011年增加。②47家乡镇卫生院的351名医师中,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平均每院为3.85人,占51.57%;持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平均每院为2.26人,占30.20%;无证人员平均每院1.36人,占18.23%。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49名医师中,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平均每中心10.09人,占比78.62%;持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平均每中心1.97人,占15.37%;无证人员平均每中心0.77人,占6.01%。③47家乡镇卫生院平均医护比为1∶0.55,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医护比为1∶0.65。④47家乡镇卫生院中,25.93%的医师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2%的医师参加了半年以上培训,46.72%的医师参加了短期培训。结论陕西省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质量不高、结构分配不合理及医务人员培训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各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分析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制约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沙坪坝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医护人员及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合理;慢性病诊治基础药品配备不齐;医疗服务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结论:应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药品、诊疗及辅助检查设施设备配备,提高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分析远程监护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的研究。方法:该系统由家庭部分、救护车部分、社区部分和医院中心站四部分组成,并以深圳宝安人民医院和其所辖的十个社康站作为研究基地,对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实行远程监护。结果:将家庭、社区、院前、院内急救与危重症监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功能强大的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将在医院才能实现的急救监护功能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结论:该系统的研究能够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减少院前猝死率,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疾病死亡率,提高老年人或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间的联系、合作,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现状,为合理配置卫生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并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使用《河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表》对安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安阳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一定数量、一定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但人员配置情况存在差异。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配置比例偏低,全科医师、护士人数偏少,学历以大专和中专及以下为主;技术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结论:安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稳步发展,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结构尚需调整,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心和站之间的人员素质差异有待改善。建议适度加大安阳市社区卫生人力投入,通过区域性卫生人力规划,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现场调查收集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较多,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应将流动人口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合理引导流动人口,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为流动人口建立起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健康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深圳市福田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于2011年11月1日-12月1日通过调查问卷及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深圳市福田区1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目前福田区家庭医生服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家庭医生团队建设不断加强、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有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但存在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居民不信任,居民传统的医疗观念及卫生政策不配套也影响了新模式的推行。结论: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工作目标,完善细化工作内容,加强家庭医生人才培养与培训及家庭医生责任服务模式的宣传、科学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企业医院转制过程中员工对转制的满意度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郑州市和长沙市5家转制企业医院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员工对企业医院转制总体较为满意,大部分员工认为企业医院转制后对医院和个人发展均有利;但医院转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结论:应解决转制后的人员编制和养老问题;向员工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医院管理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适应医疗卫生改革需求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0,9(3):289-291
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处于一个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问题和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在医疗服务方面重点建设基层医院这一趋势,在对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的作用,从规模和结构、质量控制、课程改革、定向培养、毕业后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