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规律及其与左室肥厚及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治疗及预防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提供更多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计算平均压夜间下降百分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同一周期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研究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阴虚阳亢型患者以收缩压变异性增高为主,其收缩压标准差均高于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肝火亢盛组以舒张压变异性增高为主,而且夜间舒张压变异性高于白天。阴虚阳亢组左室肥厚所占比例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左室肥厚组患者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及中医证型间具有相关性,血压变异越大,左室肥厚越明显,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指标可作为中医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压各参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38例,31.67%)、阴虚质(28例,23.33%)、气虚质(21例,17.50%)、血瘀质(14例,11.67%);痰湿质与SBP、PP、MAP呈正相关(P=0.020,0.037,0.046),阴虚质与PP呈正相关(P=0.018),气虚质与SBP呈正相关(P=0.026),血瘀质与PP呈正相关(P=0.022)。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与血压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痰湿质最为突出,而血压各参数中以PP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中勇  吴作跃  李林  方家  邓鹏 《中医药研究》2013,(12):1417-14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196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和中医证候表现资料,动态血压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的各项指标,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之间差异显著;肝火亢盛型的平均舒张压最高、平均脉压最小、舒张压负荷最大、舒张压曲线下面积最大、血压变异性最小,杓形比率64.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虚阳亢型处于高血压疾病发展的中期,指标呈现由肝火亢盛型向阴阳两虚型的发展趋势,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性等较肝火亢盛型大,而脉压及昼夜节律异常比例较阴阳两虚型小,杓形比率61.7%;痰湿壅盛型平均收缩压最高、收缩压负荷及曲线下面积和其他证型相比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杓形比率43.6%,9.1%的患者为"反杓形";阴阳两虚型平均舒张压最低、平均脉压最大、血压变异性最大,与其他证型相比显著,杓形比率34.2%,以非杓形、超杓形及反杓形为主.结论动态血压可作为高血压病重要的监测手段,其监测的各项参数在四个证型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辅助手段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对靶器官损害影响。方法: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结果:①阴阳两虚型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小板α-颗粒膜孔蛋白-140、血管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阴虚阳亢型(P〈0.01-0.05),而在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平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方面却低于阴虚阳亢型。②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入选以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③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小板α-颗粒膜孔蛋白-140入选以靶器官损害指标为应变量的同归方程。结论:血压参数与血栓前状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作为两型辨证的基础。一些不同血压参数可能是引起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与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参数和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熊伟  李浩 《中医药研究》2011,(9):1025-10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从生理和生化角度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并做血压、体量指数、心电图和生化等指标测定。结果 :阳亢质、痰湿质和平和质分别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37 4 %、4 7 6 %、15 0 % ;从体态上 ,痰湿质属于肥胖型 ,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痰湿质组最高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最低 ,心电图的异常率痰湿质明显高于阳亢质组。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阳亢质和痰湿质是两大基本类型 ;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多数属于肥胖型 ,预后可能要比其他体质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特征。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4例,其中阴虚阳亢型50例,非阴虚阳亢型6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结果 (1)阴虚阳亢组SBP及脑梗死患病率均高于非阴虚阳亢组(P0.05),两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 hA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ASBP)、24 h平均脉压(24 hMPP)、白天平均脉压(dhMPP)、白天平均动脉压(dMA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 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24 h收缩压负荷(24 hSBPL)、24 h舒张压负荷(24 h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血压晨峰(MBPP)值比较,阴虚阳亢组大于非阴虚阳亢组(P0.05)。(3)组间血压昼夜节律比较,阴虚阳亢组杓型构成比大于非阴虚阳亢组(P0.05),反杓型构成比小于非阴虚阳亢组(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P、合并脑梗死、24 hA SBP、dASBP、24 hMPP、dhMPP、dMAP、24 hSBPV、24 hD BPV、dSBPV、24 hSBPL、24 hDBPL、dSBPL、MBPP、nS BP下降率,与阴虚阳亢证存在相关性(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ASBP为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以收缩压参数升高为主,舒张压参数变化不大,同时伴有血压变异性大、血压负荷增大、晨峰突出及昼夜节律的紊乱。(2)在所有差异因素中,dASB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关系最为密切,或可作为老年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特征性指标;临证应重视阴虚阳亢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实行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期间病史资料汇总,填写临床观察登记表,并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并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I),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型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平滑指数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酸缓急中药组方治疗肝阳上亢型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6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必要时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叶酸片治疗,联合组60例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诊室血压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100%(60/60),诊室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8.3%(59/60),西药组分别为78.3%(47/60)和90.0%(54/60),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2组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能够更好地改善肝阳上亢型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可更明显降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检测中各观察指标的应用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有关动态血压检测和高血压病疗效评价的文献,对符合筛选条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其中采用的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指标并录入数据库中。结果:共纳入文献103篇,观察指标12个,其中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使用总频次为101次,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88次,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88次,谷峰比65次,血压负荷44次。结论: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和血压负荷是最常用的观察指标,对于评价高血压病的治疗疗效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脏功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功能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对138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肝火亢盛证是EH-LVH早期的主要证候特征,而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则为较后期的主要证候特征。EH-LVH早期呈肝火亢盛实证表现时,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影响较小,而阴阳两虚时多属高血压病后期,反映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异常。结论:不同中医证型EH-LV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减退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揿针配合夏枯草汤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5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接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夏枯草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2组均治疗15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血清LDH水平、平均动脉血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47/60)(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mDBP)、24 h平均收缩压(mSBP)、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血清LDH水平、MAP和HR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揿针结合夏枯草汤能有效降低并稳定患者的血压,减轻病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人体昼夜阴阳的变化、人体昼夜气机升降、性别差异、四季阴阳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关系的文献记载,并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可以看出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中医阴阳学说的论述有着一致性,为从平调阴阳角度探讨中医药改善高血压异常变异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初发l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各44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显著性下降(P均<0.05),2组在治疗后24 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日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夜均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初发l级高血压均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