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刘涛 《西部医学》2011,23(8):1476-147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17个月(6~72个月)。其中23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3级(平均2级);A级6例有1例恢复到B级,其余患者部分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3例,1例螺钉断裂,1年后取出。无一例发生感染。随访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7°(13°~32°)矫正到术后11°(0°~17°),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术前28°(13°~49°),恢复到术后83°(70°~100°)。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和固定可靠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范友兵 《中外医疗》2011,30(3):53+55-53,55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后入路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2年。结果 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内固定本身未造成并发症,椎管内压迫去除,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或丢失现象,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裂现象。治疗后后凸成角、椎管狭窄率恢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脊髓损伤按Franke[l1]分级,全部病例获得1~2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在脊柱内固定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3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感觉功能,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进行出院指导,随访.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6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按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1级以上.58例患者中除1例出现骶尾部有一约2×3cmI°压疮外,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骨科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后凸角,CT测量椎管占位比。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52.63%(20/38)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值的95%以上,平均恢复至(89.73±9.01)%;术后、末次随访Cobb’s角[(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3.96±5.48)°减少(P〈0.05),椎管占位比[(16.29±11.38)%,(12.38±8.11)%]也较术前(34.23±19.65)%减少;所有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脱断裂,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改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确切,椎管占位恢复好,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禹  段荣华  高波 《中原医刊》2011,(5):60-61,63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以来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前为(35±8)%、(68±15)%,术后恢复至(94±6)%和(98±6)%。手术前后Cobb角由260±60矫正为4.6°±1.5°。2例神经完全损伤,神经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不完全损伤患者ASAI分级较术前均有Ⅰ级或Ⅰ级以上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发挥了手术复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满意,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得到随访78例,随访2~50个月,平均(16.96±6.88)个月.其中38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2级(平均1.08±0.35级).13例术前无神经症状者术后无迟发神经损伤.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6例, 2例螺钉松动,无感染.后凸角由术前10°~39° (平均27.43°±6.67°),矫正到术后0°~11° ,平均(4.40°±0.82°) (P<0.01),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2%~49%,平均(30.55±6.20)%,恢复至术后78%~100%,平均(94.12±9.45)% (P<0.01).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横突及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脊柱后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横突及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前缘29.5%和后缘81.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5%和后缘98.5%.COBB角由术前平均24°恢复到术后平均3°,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ASIA分级除A级5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2~3级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前路钛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忠  赵万恒  沈日尔 《吉林医学》2010,(30):5392-539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胸腰椎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应用胸腰椎前路钛板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手术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T及X线片,椎体高度复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现椎体高度明显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移位,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能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其稳定性;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效果肯定,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病例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采用Kaneda装置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5—3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5例,良2例,进步l例,差2例。结论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椎管减压彻底。脊柱重建满意,固定强度高,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入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行横突、关节突植入人工骨治疗.结果:经10个月~6年随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48%恢复到术后91%,植骨融合率96.8%.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减小手术创伤,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单发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容积的变化,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以及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60 min,平均(210±32 min);术中出血650~2200 mL,平均(900±370)mL,术中未发生胸膜、大血管及内脏损伤,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研究病例获12~32个月,平均(18±5.5)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内植入物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断钉断棒,钛网移位等并发症。脊柱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椎管占位率为0,有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胡逊  谢直跃  顾祖超 《四川医学》2009,30(12):1908-19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透视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或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8%和后缘73%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和后缘97%,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为术后平均5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提高1.2级。未发现椎弓根钉断裂,骨不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前路小,椎管减压效果仍理想,脊柱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4年11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除两例有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均见脊柱序列和椎管矢径恢复正常。11例患者中9例获3-2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5.7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6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随访时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Kanada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减压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体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以来56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48例,随访平均20个月(6个月~62个月), 其中29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级~3级(平均1.8级).A级16例有2例恢复到B级,1例恢复到C级,其余患者部分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5例,有2例出现轻度神经根损伤症状,1例螺钉松动, 无1例发生感染.随访病例均行X片检查,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8° (11°~35°)矫正到术后10° (0°~15°),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术前32°(15°~55°),恢复到术后88°(72°~100°).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体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解除神经及硬膜囊压迫的同时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SS-Ⅱ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给予RSS-Ⅱ系统内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诊6~36个月。将本组63例手术前后X线照片测量,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变化作统计学处理,Cobb角由术前平均23.5°(13°~40°)校正到术后3°(0°~9°),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1%(22%~74%)和68%(38%~82%)恢复到术后的96%(95%~99%)和96%(94.5%~98%)本组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无恢复外,其余不完全神经损害者均有一级以上恢复。60例随诊时X线片与术后即查X线片比较椎前高度有部分丢失,Cobb角增加5°~9°。结论:RSS-Ⅱ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脊柱生理前凸,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但存在术后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问题。原因是与未充分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没有及时取出有关。  相似文献   

16.
潘银平 《美中医学》2006,3(1):48-49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1996年至2004年,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截瘫程度按Franel分级,术中经患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结果 23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恢复良好,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作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以及Z—plate钢板系统在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疗效满意,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12例获3~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随访时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脊柱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具有切实可行的减压效果及良好的固定作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植入方便,固定可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胸-腹膜后入路或经胸膜腔人路,前路椎管减压,取自体骼骨块椎体间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至6年,平均30个月,18例均达到良好复位,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0 Yo,Cobb角由术前平均22°矫正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的手术特点、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以来,对6例平均年龄32岁,受伤平均12d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脊柱后凸角(cobb法)15~40°;术前椎管占位50%~60%。结果本组经6~16月(平均11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胸腹部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无加重,植入物无松动,断裂,按ASIA神经功能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2级;Denis腰背痛指数评价:5例轻度腰背疼痛,1例有中度疼痛,需偶尔服药治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脊柱排列基本正常。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减压充分,骨融合可靠,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