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不完全SC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16例),两组均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另行BWSTT.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运动评分、感觉评分,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步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步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BWSTT对不完全SCI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5例、T1215例、L1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3例、T12L1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了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1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_(11) 5例、T_(12) 15例、L_1 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_(11)和T_(12) 3例、T_(12)和L_1 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2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辅助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不完全性胸腰段SCI(ASIA分级C~D级)患者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4例.对照组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只进行常规康复训...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完全性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因截瘫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多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倍受人们重视。我院1985年6月~1997年7月收治该类型损伤患者并资料完整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男性,年龄21~36岁,平均25.5岁。致伤原因:井下... 相似文献
6.
李闫华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7):87-87
脊柱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往往使病人残疾,给病人生活带来严重的障碍。近2年来我们采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骨髓损伤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各20例,分别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在疗效和术后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前路组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均高于后路组的50%和82.5%,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2个月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前路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运动及触觉评分均优于后路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方法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疗效更好,且前者可更好恢复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式选择以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 5例、T12 15例、L1 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 3例、T12L1 1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了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必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Ⅰ-Ⅱ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24例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1993年以来我所对 2 4 (男 8,女 16 )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施行早期手术 .年龄 2 0~ 5 4(平均 33)岁 .骨折部位及类型 :T1 2 6例 ,L1 12例 ,L2 4例 ,L3及 L4 各 1例 ,均为爆裂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 .术前 ASIA分级 :A级 2例 ,B级 6例 ,C级 7例 ,D级 9例 .手术距受伤时间 5~ 2 4 h.术前行 X线照片与 CT检查以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及范围 .确诊后 ,iv大剂量的激素和甘露醇 .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俯卧位手术 .常规显露伤椎及相邻上下各一节段椎体棘突、椎板及横突 .于相邻椎体安置椎弓根螺钉 ,椎板切除根据有无棘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手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 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资料,按手
术距离受伤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伤后72 h 内手术者为A 组;≥ 72 h 者为B 组。A 组40 例,年龄21 ~ 62 岁,
T11 3 例,T12 10 例,L1 15 例,L2 12 例。B 组39 例,年龄20 ~ 69 岁,T11 2 例,T12 9 例,L1 16 例,L2 12 例。比
较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矫形效果。结果 随访24 ~ 47 个月,平均(31.3±9.8)个月。两组均无术后
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A 组40 例中15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37.5%),B 组39 例中
33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84.6%)(P <0.05)。术前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术后两组间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
A 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高于B 组(P <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椎体高度的恢复、矫形效果高于B 组。
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72 h 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和矫形效果,72 h 内手术利于进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椎管内减压。 相似文献
13.
14.
15.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实行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创伤性截瘫患者术后进行一般心理、体位、皮肤、饮食的护理,以及并发症、功能锻炼和康复的护理,强调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性。结果78例创伤性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对创伤性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的护理。认为制定系统的整体护理程序、对创伤性截瘫并发症的充分了解和重视康复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疑难病杂志》2015,(10)
目的分析胸腰椎体骨折合许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诊断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分析患者生存状况,许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6例)与预后差组(24例),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该类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恶化表现,随访1年24例(30.0%)患者未达到预后良好标准。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压缩率均较预后差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椎管侵占率及使用激素与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状况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病程≥7 d、椎管侵占率>50.0%是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状况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时使用激素是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状况差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椎管侵占率大是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早期规律使用激素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狭窄程度与脊髓损伤的关系以及后路手术的效果。方法:对6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并按椎管正中矢状径〈40%、40%~59%,〉59%依次为Ⅰ、Ⅱ、Ⅲ度,同时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法记录脊髓损伤程度,比较椎管狭窄程度之间与脊髓损伤的关系,以及后路手术前后椎管正中矢状径、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Ⅱ、Ⅲ度两组与Ⅰ度组的脊髓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度两组的脊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前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恢复理想。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狭窄程度与脊髓损伤有相关性,但不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后路手术是创伤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康医学》2018,(2)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3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面步行训练,观察组给予康复机器步行训练。采用LEMS和WISCI II量表分别评估两组训练前后的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LEM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两组WISCI II分级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WISCI II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康复机器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效果优于地面步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以来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前为(35±8)%、(68±15)%,术后恢复至(94±6)%和(98±6)%。手术前后Cobb角由260±60矫正为4.6°±1.5°。2例神经完全损伤,神经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不完全损伤患者ASAI分级较术前均有Ⅰ级或Ⅰ级以上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发挥了手术复位和固定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满意,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