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烦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用炎的上颌第一磨牙95颗,拍摄术前X线片,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机动镍钛器械Hero642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现率为81.1%,扩通的MB2占72.6%,多数MB2根管细小弯曲,需用小号锉配合使用EDTA进行疏通,机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高,多数根管细小弯曲,小号K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MB2根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60例患者的64颗上颌第二磨牙中有19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9.7%。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相似文献   

3.
探讨上颌第二乳磨牙近颊第二根管(MB2)的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颌第二乳磨牙95颗,拍摄术前及根充后 X 线片,采用耳鼻喉内窥镜观察测量髓室底各根管口位置关系;术中采用10号锉结合17%EDTA 凝胶探查根管,手动器械进行根管预备,螺旋输送器导入 Vitapex 糊剂充填根管。在95颗上颌第二乳磨牙中,有14颗存在 MB2,发现率为14.7%,MB2位于 MB-P 根管口之间假想连线的近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炎、牙髓炎患者共20例,通过X线片及临床经验寻找并确诊近中颊侧第二根管。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侧方加压充填根管。结果20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6、12个月复诊,患者无主观症状,咀嚼功能良好,X线检查原有根尖阴影明显缩小,或未见新的根尖病变发生,临床疗效均为成功。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X线片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手术显微镜(operating microscope,OM)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口(MB2)形态和解剖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UNIVERSA300/FS2012手术显微镜,观察110个上颌第一磨牙的MB2根管口形态及其发生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的MB2出现率为38%;根管口的形态为圆形和卵圆形。结论:使用手术显微镜可以有效地发现MB2。  相似文献   

6.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解剖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16、26)近中颊根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透明标本法,将132个离体16、26制成透明牙,观察其近中颊根的牙根外形与根管形态,比较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6、26近中颊根的牙根外形按照融合角度和分叉情况的不同分为4型:Ⅰ~Ⅳ型牙根的百分比依次为40.91%、23.48%、23.48%和12.12%。根管形态按Weine法分为4型:1-1型、2—1型、1—2型、2—2型,发生率依次为32.58%、17.42%、12.12%和37.88%。并对根管的锥度和弯曲角度进行了探讨。结论:16、26近中颊根的牙根外形与根管形态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其形态学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临床检出率以及手术显微镜在提高上颌磨牙临床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63颗上颌第一磨牙.27颗上颌第二磨牙,以及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55颗上颌第一磨牙,20颗上颌第二磨牙,2颗上颌第三磨牙,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结果 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7%;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是61.8%和25%:对上颌第一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X2=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上颌第二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值检测,单侧比较值为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上颌磨牙MB2的临床检出率,选择显微根管治疗有助于提升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MB2的存在率,根管口的位置及形态。方法:采用牙体硬组织切片机对拔除的上颌第一磨牙进行连续横断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测其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存在情况,根管口位置及根管形态。结果:220个上颌第一磨牙中有81个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存在率为36.81%,近颊根第二根管口横切面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近颊第二根管口与近颊第一根管口,远颊根管口和腭根管口的位置关系呈斜四边形。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存在率较高,其开髓形状应为斜四边形。  相似文献   

9.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虽多为单根,但根管解剖复杂,其双根管发生率很高,但三根管较少见。现报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三根管并进行去髓术的一个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系统分析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及第二(second mesiobuccal,MB2)根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95名进行CBCT扫描的患者,共计180颗上颌第一磨牙,观察近颊根根管形态、MB2根管的发生率、左右侧发生比率及男女发生比率差异。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形态以Ⅲ型为主,MB2根管发生率为79.4%,左右侧发生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6),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3)。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MB2根管的发生率较高,可通过CBCT有效的发现MB2根管,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价值。方法选取70例患者83颗上颌第一磨牙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aphy,CBCT)影像,分析其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参照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形态进行分类,统计近中颊根第二根管(the seconal mesiobuual canal, MB2)率。结果83颗上颌第一磨牙均为3个独立牙根,其中MB2的发生率为38.6%,近中颊根根管VertucciⅠ型(1?1)、Ⅳ型(2?2型)、Ⅱ型(2?1)、Ⅲ型(1?2?1)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1.4%、18.1%、15.7%和4.8%。结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CBCT影像可反映真实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透明牙技术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体层扫描技术对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进行研究, 比较CBCT对根管形态的识别与透明牙有无一致性。方法: 对50颗离体牙进行CBCT扫描, 数据导入用计算机软件, 根据Vertucci根管分型, 记录每颗离体牙每个牙根的根管分型。用改良根管染色技术对离体牙进行透明牙制作, 根据Vertucci分类, 将离体牙按每个牙根进行根管类型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过对透明牙的观察,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根和腭根根管形态以Ⅰ型(1-1)为主, 发现新的根管分型(3-2-2)。近颊根的变异比较复杂, 主要以Ⅰ型居多(54.4%), Ⅱ型(2-1)、Ⅳ型(2-2)、Ⅴ型(1-2)和Ⅵ型(2-1-2)均有发生。近颊第二根管发生率为41.3%;经一致性检验, CBCT与透明牙在根管分型上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 尤其近颊根根管类型多变。CBCT与透明牙对根管的识别具有一致性, 其提供的三维影像技术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中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数目.方法 选取需行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的3~8岁患儿204例,共216颗患牙.常规方法开髓、制备开髓洞型,使髓室底完全暴露,用小号锉结合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溶液探查各根管口的位置,确定并记录根管数目,根管预备完成后采用碘仿氧化锌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 216颗上颌第二乳磨牙中,122颗为3根管(占56.5%);94颗为4根管(占43.5%),根管数目变异以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出现频率较高,占比41.2%.上颌第二乳磨牙MB2的发现率在性别(X2=1.004,P=0.316)及牙位方面的差异(X2=0.072,P=0.788)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数目存在较多变异,MB2发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上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弯曲情况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上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分型、弯曲发生情况、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及弯曲程度。方法 收集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60颗,探查近中颊根管,并于根管内插入006#~015#扩大针,拍摄颊舌向(临床)和近远中向(邻面)X-线片。用Photoshop-6.0软件分析根管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结果 ①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MB1根管的发现并探通率为90.6%;MB2根管的发现并探通率为71.8%,近中颊根以2—2型为主(48.27%);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MB1根管的发现并探通率为89.3%;MB2根管的发现并探通率为60.7%,近中颊根以2—1型为主(48%)。②大多数MB1与MB2根管在两个观察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第一弯曲多发生于根中1/3及其冠方,临床片所示近颊根管多向远中弯曲,邻面片观察到的根管多向腭侧弯曲。在颊舌向发生的弯曲中,2—1型的MB2根管较MB1根管有更大的弯曲度;而2—2型的MB1与MB2根管弯曲度无显著性差异;2—1型的MB2根管弯曲的发生率与弯曲度均高于2—2型的MB1根管。在近远中向发生的弯曲中,2—1型的MB1根管弯曲度高于2—2型的MB1根管。③第二弯曲多发生于根尖1/3(部分发生于根中1/3),弯曲度与第一弯曲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管多有弯曲,充分了解根管的走向和弯曲度是完善根管治疗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系统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偏移投照的最佳显示效果和拍摄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要进行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治疗并具有MB2根管特征的患者200例.在分角线投照法的基础上,以转动轴作标记记录水平角度,其中100例从远中至近中每偏移10°进行投照,50例使用不同的曝光时间,50例平移传感器位置进行投照.由两位医师独立阅片,判断牙根区分情况、清晰度及构图完整性.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 在MB与MB2区分率中,远中偏移30°组最高,区分率为94%,显著高于正位组的10%(χ2=84,P=0.000),相同偏移角度远中偏移比近中偏移区分率更高(30°:χ2=18.382,P=0.000; 20°:χ2=16.282,P=0.000;10°:χ2=14.019,P=0.000).根尖清晰度方面近中偏移比远中偏移低(30°:χ2=7.848,P=0.005;20°:χ2=12.033,P=0.001;10°:χ2=14.700,P=0.000).当近中偏移超过20°、曝光时间增加1/4时清晰率可达78%,传感器的平移摆放使牙体及根尖区的完整显示率达94%.结论 要获得良好的MB2显示效果,X线中心线向远中偏移为首选,若选择向近中偏移则需加大偏移角度和曝光时间,传感器的正确摆放也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显微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 随机收集33颗上颌第一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后重建根管系统.观察并记录各牙根根管形态和分支根管的发生数目、位置.记录各根管口位置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和所成角度.在距离根尖1、2和3mm处进行虚拟切割,记录断面上分支根管暴露情况.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发生率为75.76%.近颊根发生分支根管为71.64%;近颊根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2.73%.91.04%的分支根管发生于根尖1/3段,近颊根距根尖3mm处截面分支根管暴露率为12.12%.近颊根第一、第二根管口间的距离为(1.60±0.41)mm.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近颊根根管形态存在较大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分析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宽度和锥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制作透明牙,然后自近中颊根根尖孔处每隔0.4 mm与根管走行方向垂直连续横切,立体显微镜下放大30倍测量各个切片宽度,计算根尖1/3、中1/3、颈1/3各区段的锥度值。结果: 近中颊根第一根管宽度:根尖最大径(0.38±0.12)mm、最小径(0.34±0.16)mm,根中最大径(0.55±0.26)mm、最小径(0.57±0.12)mm,根颈最大径(1.13±0.34)mm、最小径(0.59±0.18)mm。第二根管宽度:根尖最大径(0.25±0.13)mm、最小径(0.28±0.10)mm,根中最大径(0.36±0.09)mm,最小径(0.17±0.06)mm,根颈最大径(0.79±0.23)mm、最小径(0.23±0.17)mm。近中颊根第一根管锥度:根尖1/3最大径0.03 mm、最小径0.01 mm,中1/3最大径0.06 mm、最小径0.03 mm,冠1/3最大径0.10 mm、最小径0.09 mm。第二根管锥度:根尖1/3最大径0.02、最小径-0.01,中1/3最大径0.06,最小径0.00,冠1/3最大径-0.02、最小径-0.02。结论: MB1具有较大的宽度和锥度,且根尖1/3、中1/3、冠1/3锥度不同,而MB2的宽度和锥度都很小,还会出现倒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