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癌症进展》2013,11(4):319-322,350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的出现则表明肝癌已近中晚期,预后很差。随着对门静脉癌栓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关于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内复发和转移是肝细胞癌治疗困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门静脉检在复发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Q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肝细胞癌 (HCC)患者生存率已有所提高 ,但 HCC肝内复发和转移率仍高 ,总的预后较差 [1 ] 。因为 HCC常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 (portaltumor thrombus,PTT) ,癌栓通过门静脉血流向肝内播散 ,导致肝内播散和复发。我们对 HCC合并 PTT采取肝切除和门静脉切开取癌栓术 ,部分患者术后联合门静脉化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 2 0 0 1年12月我院共行 HCC手术切除 35 0例 ,其中合并门静脉癌栓 4 7例 (占 13.4 % )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7例 ,年龄 16岁~ 6 7岁 ,平均 4 5 .8…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目的 比较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umor thrombi in portal vein,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147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或第1分支癌栓的住院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A组,18例);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组(B组,18例),术后定期栓塞化疗;肝癌联同PVTT切除组(C组,79例);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肝动脉置管或门静脉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94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结果术后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86/148)、18.9%(28/148)、5.4%(8/148)。结论肝切除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已成为第2位的癌症杀手.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预后很差,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7%.肝癌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并导致肝内播散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前列。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是HCC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功能及体能状态、肿瘤是否可切除、PVTT分型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是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对部分HCC合并PVTT患者推荐外科手术,而其他多数患者则主要接受系统治疗、介入、放疗等姑息治疗。近年,针对HCC合并PVTT,在可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不可切除患者的姑息治疗以及转化治疗方面开展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和探索,HCC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在临床中提倡并推广。本文回顾了近年HCC合并PVTT的相关文献,就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形成门静脉癌栓与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亚新  余业勤 《肿瘤》1997,17(3):145-147
目的评估图像细胞仪(ICM)所观察的几项参数用以揭示肝细胞癌(HCC)形成门静脉癌栓(TTPV)的价值。方法99例HCC以CAS┐200型ICM行DNA定量分析。结果DNA指数(DI)和增殖指数(PI)在合并TTPV的HCC分别显著高于无TTPV的HCC(P<0.05,P<0.01)。在同为二倍体的HCC中,合并TTPV者PI值显著高于无TTPV者(P<0.05)。合并TTPV的HCC,二倍体肿瘤的比例低于无TTPV者,而异倍体比例、细胞核面积、超5倍体细胞比例均高于无TTPV的HCC,但P>0.05。结论随着DNA合成水平的上升,HCC细胞获得了侵袭门静脉、形成TTPV的能力;以ICM行DNA定量分析对揭示HCC是否具有较强侵袭性有明显价值,其中PI是较为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4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5组: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胸腺肽治疗组(A组)9例;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 术后TACE治疗组(B组)20例;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组(C组)7例;TACE治疗组(D组)38例;保守治疗组(E组)10例。比较各组癌栓变化和生存期。结果A、B、C、D、E各组对癌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70.0%、57.1%、7.9%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7.0,8.0,5.0和2.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5.0%、14.3%、10.5%和0。结论 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术可清除大部分癌栓,术后TACE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已成为第2位的癌症杀手。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预后很差,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7%。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癌栓(PVTT)是导致肝癌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预后。目前对门静脉癌栓仍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以手术为主导联合其他多种治疗的方法在治疗PVTT领域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经肝动脉和门静脉双路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以及经皮穿刺PVTT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因其创伤性小和具有可重复性操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患者伴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发生率相当高,尸解资料显示肝细胞癌癌栓发生率为44%~84%,临床资料为34%~50%。伴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其预后很差,如未加治疗,生存时间仅2.4—2.7月,如予全身化疗,中位生存期为3.9—9.2月。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列第6位,每年新发的肝癌及其死亡病例有50%以上发生在中国[1]。我国有肿瘤登记地区的最新数据表明,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2]。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肝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因为早期肝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70%~80%病人就诊时病情已为进展期。目前,肝癌治疗的总体预后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超对肝细胞癌伴门脉癌栓介入治疗联合局部放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治疗前常规行肝脏门脉系统彩色超声检查,治疗后进行复查和随访,了解门脉癌栓变化情况,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门脉癌栓消失4例(11.5%),19例(54.3%)癌栓缩小,门脉血流信号增多,缓解率为52.3%.其中,5例(14.3%)患者3个月后癌栓复发.结论 彩超显像检查对肝癌门脉癌栓的疗效判断具有敏感性和准确性,其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可应用于肝癌并门脉癌栓的诊疗评价.  相似文献   

15.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薛峰  沈锋  吴孟超 《中国肿瘤》2005,14(3):148-152
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系统回顾了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虽然癌栓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尤其是术中B超)得以发现,但癌栓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术中肿瘤切除加门静脉取栓、加术后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34例经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32例恢复良好。获随访29例(90.6%),中位生存时间为16.2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37.9%、24.1%、10.3%和3.4%。其中术后行门静脉及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者23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1%、42.9%、28.6%、14.3%和4.7%,中位生存时间为19.6个月;单纯手术组9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0%、22.2%、11.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加PVTT摘除术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癌栓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表现之一,门静脉癌栓不仅导致肿瘤细胞在肝内播散和转移,且加重患者门静脉压力,常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肝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虽然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局部消融治疗、靶向治疗等在门静脉癌栓方面均有发展,但单模式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门静脉癌栓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全文就近些年来关于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门静脉癌栓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和总体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精准治疗和多学科协作诊疗等理念不断深入,除传统的手术治疗外,局部消融术、靶向药物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三维适形放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经过临床应用证实疗效更加显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治疗理念已贯穿始终。本文就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最新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cDNA芯片研究原发性肝癌(HCC)伴和不伴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利用含有5075个功能基因cDNA的人表达谱芯片,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AB、CD两组,AB组为不伴门静脉癌栓组(n=3),CD组为伴有门静脉癌栓组(n=3),分别提取标本癌、门静脉癌栓和癌旁组织,抽提总mRNA,反转录为cDNA与芯片进行杂交,对比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相比较AB组的癌组织与CD组的癌及癌栓组织上调表达基因分别有39个和35个不同,两组下调表达基因分别有59个和46个不同.在不重复的两组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中,表达明显上调的基因(ratio>3)AB组有3个、CD组有5个,而明显下调的(ratio<0.4)AB组有4个、CD组有10个.结论 cDNA芯片是检测伴和不伴门静脉癌栓肝癌的不同基因表达差异的有效方法.这些不同的基因表达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维持、发展有关.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将有助于门静脉癌栓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