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对黄疸婴儿进行检查,评价其对胆道闭锁(BA)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3例黄疸患儿空腹4h后进行常规腹部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每例患儿的肝脏、胆囊、胆管、肝右动脉、门静脉及TC (triangular cord)征的情况等,并初步诊断是否为胆道闭锁.同时收集患儿的各项化验结果,MRI、CT等影像资料,手术所见和肝穿组织学及术后病理报告.结果 以肝穿组织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正确诊断18例BA中的17例,并且25例非BA均未被误诊.TC征阳性,肝右动脉增宽,胆囊异常(无胆囊、胆囊壁异常或(和)形态异常)三者对诊断胆道闭锁具都有很高的价值.以TC征阳性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9%、100%、95.3%;如以肝右动脉内径>0.16 cm为诊断BA的理想截断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84%、88.4%;以胆囊异常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00%、97.7%.综合考虑以上三者,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00%、97.7%.结论 高频超声通过清晰地显示肝门部的形态结构,显著提高超声对婴儿胆道闭锁诊断的准确性,其准确率为97.7% (42/4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MRI对胆管闭锁及非胆管闭锁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黄疸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TC征、肝右动脉和胆囊等;对其中23例患儿行MR检查,观察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以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或临床痊愈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小儿黄疸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47例患儿中,胆管闭锁19例、非胆管闭锁28例。高频超声观察指标中,TC征阳性、肝右动脉增宽和异常胆囊对诊断胆管闭锁的诊断价值较高,以其中两项阳性诊断胆管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47%(18/19)、92.86%(26/28)和93.62%(44/47)。MRI观察指标中,以胆总管、肝总管未显示或不连续(伴或不伴胆囊未显示)诊断胆管闭锁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44%(8/18)、80.00%(4/5)和52.17%(12/23)。结论 高频超声对鉴别胆管闭锁及非胆管闭锁性黄疸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在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及其与婴儿肝炎综合症(IH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临床诊断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和IHS患儿行MRCP检查.将患儿的MRI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诊断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44例,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未见显示44例,胆囊细小36例,胆囊未见显示5例,胆囊大小基本正常3例,肝脏增大37例;诊断婴儿肝炎综合症4例,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均见显示4例,胆囊充盈3例,胆囊稍小1例,肝脏增大2例.44例MRI诊断的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闭锁34例,胆管狭窄9例,胆泥淤积性胆管梗阻1例,误诊为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MRI诊断的4例IHS患儿均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MRCP对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诊断的敏感度100%,符合率97.92%,特异度为80.00%.结论 MRCP是诊断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敏感的检查方法,并在其与IHS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灌肠后超声检查肝外胆管疾病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保留灌肠充盈横结肠使之成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 ,观察其后方的胆管梗阻病变 ,于 1 992年做过初步报道[1 ] ,此后又继续了该项工作 ,现报告并进一步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5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8~73岁。其中 35例胆囊有结石 ,3例胆囊未见结石 ,1 2例胆囊切除后出现黄疸。采用Aloka超声诊断仪 ,扇扫或凸阵探头 ,频率3.5MHz;美国GELogiq7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宽频凸阵探头 ,频率 3 .0~ 8.0MHz。灌肠前超声未能显示出胆管梗阻病变 ,灌肠前 1d晚服番泻叶清洁肠道 ,排除灌肠禁忌证 ,用 …  相似文献   

5.
超声和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超声和CT诊断梗阻黄疸的价值。方法 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超声检查76例,CT检查57例,梗阻部分为三段;上段为肝门处胆囊水平以上的肝内外胆管,中段为胰腺以上的胆总管,下段为胰周围的胆管。将超声、CT对梗阻部位及病罟的诊断分别与手术病理对照,所有数据的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超声、CT对梗阻部位诊断蜷伏铉分别为90.8%、91.2%,对结石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黄疸87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用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要点。方法:对8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各自的超声影像特点进行诊断。结果:诊断出胆系肝外结石59例,占67.8%。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3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mm,最大管径可达25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其次是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占23.0%。结论: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明确诊断阻塞性黄疸,在大部分病例中还可确定梗阻的病因,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胆道闭锁(BA)是婴儿期持续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可快速发展为肝硬化而导致死亡。及时手术治疗可减少患儿的死亡率,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BA的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肝穿刺活检及高频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核素肝胆显像等影像学方法,其中高频超声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本文对BA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凸阵探头在椎动脉起始段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比较高频线阵探头、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检测结果 ,探讨小凸阵探头在椎动脉起始段超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高频线阵探头(4.0~10.0 MHz)和小凸阵探头(4.0~11.0 MHz)对80例受检者的160个椎动脉起始部进行针对检查,并对结果 对照观察.结果 高频线阵探头、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0.62%,96.25%.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明显高于高频线阵探头.结论 小凸阵探头具有体积小、频率高、视野宽、操作灵活的优点,非常适合于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经手术病上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超声研究,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以及肝内外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 中块的检出率为91%,对门静脉受侵,肝门部淋巴结,肝和胆囊浸润,腹膜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33%、35%,0%。在行彩超检查的47例患者中,肿瘤浸润肝或胆囊及脐内外转移者24例,转移组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漏诊的婴儿胆道闭锁(B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超声漏诊BA婴儿(假阴性组,A组)、72例超声诊断正确BA(真阳性组,B组)及72例无BA胆汁淤积症婴儿(对照组,C组),对比其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诊断及漏诊BA的影响因素。结果 A、C组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谷草转氨酶(GOT),以及B、C组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小胆囊、胆囊壁僵硬、胆囊收缩功能差及肝门部纤维斑块发生率,A、C组间胆囊未探及或囊变、胆囊壁僵硬、胆囊收缩功能差、肝门部纤维斑块及肝门部囊肿发生率,以及B、C组间胆囊未探及或囊变、小胆囊、胆囊壁僵硬、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差及肝门部纤维斑块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两两比较胆总管显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门部纤维斑块及胆囊收缩功能差发生率均较低为A组漏诊BA,GGT更高、肝门部纤维斑块及胆囊收缩功能差发生率均更高为A组诊断BA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超声漏诊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